韓錫杰+董雪松
【分類號】G623.75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毛筆字的教學,切實加強書寫指導。從描紅、仿影到臨帖,逐步做到寫得勻稱,紙面干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所以在小學中搞好書法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書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繼承這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更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其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視的。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書法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如果注重挖掘這些因素,并恰當地將其融合、滲透在教學當中,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會大有裨益。
早在西漢時揚雄就提出了“書為心畫”的著名觀點,認為書法藝術作品是書家思想意識、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書字不過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p>
北宋朱長文曾說:“魯公可謂忠烈之臣也,……其發(fā)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揚子云以書為心畫,于魯公信矣。”這實際上就是說顏氏端莊雄健的風格來自于他的高風亮節(jié)。古代許多著名書家不但書藝精湛而且人品高潔。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書法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古今書法名家的生平事跡或趣聞軼事。如王羲之為老婦書扇,顏真卿忠直剛烈,柳公權豁達大度,鄭板橋體察民情,歐陽詢勤勉好學等。 這些史傳佳話隨同他們的書法名作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閃著耀眼的光華。通過講述這些,可以引導學生向人書俱佳的書家學習,陶冶性情、錘煉品格,不斷提高人品修養(yǎng)。
二、學會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
魯迅曾說:“書法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卻有舞的節(jié)奏。”它具有十分鮮明的美育作用。
書法以用筆為上。精妙的用筆是一幅作品經得起久看細看和反復品味的重要因素?!皵诞嫴⑹?,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圓筆的婉媚,方折的雄強,藏鋒的含蓄,露鋒的神氣,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可以給觀賞者不同的藝術感受。同樣是一個筆畫,會有不同的審美效果。有的“橫若干里之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點若高峰之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有的如“屋漏痕”、“折釵股”、“錐畫沙”,“劃沙印泥”、“萬歲枯藤”等,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體感又有豐富審美內涵的生動筆畫。
我國的書法藝術,雖然是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但“形”的產生離不開“勢”。一幅作品中,如果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逐勢瞻顧: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整幅字就會顯得意所相聚,精神挽結,而給觀賞者一種筆勢流暢,氣息貫注,神氣完足的藝術感受。我國古代許多優(yōu)秀作品,有的氣勢雄偉,有的奔放,有不可阻遏之勢;有的激越頓挫,有神采飛揚之態(tài);有的沉靜茂密,有的淋漓酣暢,文從理順,心手交會,操縱自如,給人一種血脈相通,一氣呵成的藝術感受。
三、掌握技能,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少兒書法教學,教師不僅要傳授書法的基礎知識,使學生掌握書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揮書法教學的智育功能。
1.觀察力的培養(yǎng)
書法課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觀察對象是字中筆畫的形態(tài)、書寫方法、筆畫的位置、結構的搭配等。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訓練。例如“謝”字,首先從整體入手,分析結構是左右右結構。再看局部:結構中部“身”字正直、體窄,是左中右結構中最長的一部分;左邊“言字旁”的上端右傾,下端提筆與“身”字的下撇穿插;右邊“寸”字左靠,橫畫左縮,豎鉤正直,鉤腳挑向字心方向,點畫左靠?!爸x”字筆畫疏密有致、穿插呼應,結構穩(wěn)中有變化。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觀察力。
2.記憶力的培養(yǎng)
書法教學中十分注意記憶力的訓練,尤其是臨帖的訓練,它分為摹臨、對臨、背臨、入貼、出貼,摹臨要求學生以字帖為準繩,來規(guī)范自己的筆法,固定運筆的手勢,理解并熟記筆畫的走向及組合,從面掌握貼中字的風格、特點;對臨,即照著字帖上的范字,模仿著寫;背臨即脫離字帖,依靠記憶寫出范字;入帖即通過臨習,從形似到神似,達到形神兼?zhèn)?。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則更為艱難,而且學生對書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離不開記憶?,F(xiàn)在學生不善記憶、更不善于用記憶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必須要在開拓新知識與已掌握的舊知識網的基礎上發(fā)展,也就是學生必須要記住舊的知識,并且清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才能解決新的問題。它需要知識的連貫,這與記憶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3.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書法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由開始的引導作用,逐步過渡到學生自主、正確地分析,使學生更為活躍,敢于思考,樂于思考,成為教學中思維訓練的主人。
例如,進行“左右結構”教學時,如何處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關系是一個難點,所以,我先帶領學生分析范字“埠”:左邊結構小、重量輕,應居中上,盡可能地與右邊結構保持上平。如果將“提土旁”寫得靠下,與右邊結構齊底部,那么“埠”字必然會給人以高低懸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現(xiàn)”“嶼”“野”讓學生分析,這是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結構特點后,再讓學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經過討論、實踐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結構底部平齊”的結論。
總之,書法對素質教育促進作用極大,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少兒書法教學這一藝術園地,既可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諧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新世紀的優(yōu)秀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