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軍
摘要:新課改以來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一直提倡通過教師教學讓學生形成一張知識網絡,能夠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一線的教師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對于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立足于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知識結構化,通過對知識結構化的基本含義及形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促進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的高中化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策略
【分類號】G633.8
引言
高中化學教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化學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對于奇妙的化學世界的認知,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和科學實驗的精神,因此化學教學對于實踐新課改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實現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化學知識網絡,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應試能力,這也符合現階段的化學教學的實際需求。
本文通過對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基本含義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目前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阻礙知識結構化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策略。
一、知識結構化的基本含義及影響因素
知識結構化是認知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形成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網絡或者是概念圖,各個章節(jié)的知識之間形成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并能夠通過這樣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實際發(fā)展,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含義來看,知識結構化包含了學生的所有所學知識,這些知識之間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聯系,有機的聯系,而這些知識的結構化形成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從認知結構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來看,我們認為影響認知結構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生以往形成的知識機構或者是知識基礎,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方式等。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以往的知識基礎對于知識結構化的形成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學生將所學新知識和原有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結構。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于知識結構化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單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上來看對于大量的知識,難以有效的整合,形成較好的知識結構。因此教師的教學就主要注意給學生形成整和新舊知識的理念。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對于知識結構化的形成也有只要的作用。學生在解決新的問題時如果單純的依靠新知識而不充分整合原有知識,那么原有知識會遵循遺忘曲線,這不利于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二、現階段阻礙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因素
現階段阻礙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因素較多,我們經過對化學教師的訪談和對化學課堂的觀察后發(fā)現,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化
我們經過對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師的觀察和訪談后發(fā)現,不少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主要是依據現有知識,對于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和知識基礎缺乏足夠的了解,對于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沒有較好的設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沒有進行較好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導致對學生的企法不夠,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訓練不夠。知識結構化缺乏形成機制。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不利于知識結構化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單一也對知識結構化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響。因為知識結構化需要我們的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后結合自身的新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聯系新舊知識的意識和想法,在具體的思考問題當中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從學生的角度上來看,學生的思維僵化也是阻礙知識結構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促進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的策略分析
針對上述提出的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和現階段阻礙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我們從實現知識結構化的本身出發(fā),提出促進知識結構化的策略。
(一)、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之間的聯系
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要形成知識結構化,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在備課當中將新舊知識之際形成一個聯系,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夠對新授知識形成一個更深的認識。同時我們認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已有化學知識有一個比較深的認識和把握。例如對學生的化學基礎,或者是對學生之前學習的化學教材有比較深的認識,這樣能夠幫助教師將新老知識聯系起來開展教學。教師教學過程中注意給學生形成一種相互聯系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充分的聯系新舊知識,從而形成知識結構。
(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當中注意設置相應的習題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當中注意設置相應的習題,例如在新知識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自己選取部分習題,這些習題需要讓學生能夠對新知識和舊知識都要明白和理解,并且可以設置一些將新老知識結合起來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知識,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加深理解。
(三)、教學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順序
教材編寫是影響知識結構化的而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化學教師是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的,因此教材的編寫順序對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化也是具有很明顯的作用的。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可以跳出現有的教材的編寫順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重新組合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當然這需要教師首先自己要明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這樣才能夠形成合理的教學順序,促進知識結構化。
結語
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對于促進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而深入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分析形成舉一反三的效果。本文通過對化學知識結構化的基本含義的分析,結合影響化學知識結構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促進化學知識結構化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曉艷.中學化學知識結構化策略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2] 劉淑花.促進知識結構化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 尚艷麗.高中化學知識結構化教學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4] 董麗花.高中化學教材結構的比較及其優(yōu)化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2.
[5] 陳歡歡.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結構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