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星娥
摘要:近年來美術新課改下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增進了教學效率和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但在此過程中,由于沒有正確的理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一些老師在課改過程中存在著形式主義。所以筆者就此淺談在新課改下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美術教學中的問題,以期引起關注。
關鍵詞:新課改;多媒體技術;美術教學
美術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帶來了新的形式和模式,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推廣。為了全方位的發(fā)展學生的美育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新課改在教學上作了新的嘗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媒體是指在教學中的負載信息,向學習者提供交流或教學刺激的事務組合或事物系統(tǒng),是向學習者傳遞教學內容的工具或手段。教師在教學時把選擇媒體和合理運用媒體需聯(lián)系起來考慮,是教學媒體與教學內容統(tǒng)一,與教學方法協(xié)調,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容。
一、新課改下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
新課程改革是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老師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也是體現(xiàn)自己跟上新課改頻率的一種方式?,F(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它具有呈網(wǎng)狀非線性的信息組織結構特征,所以在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影像、圖片、聲音以及動畫視頻等多方面結合起來運用到課堂中,采用這種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豐富性和多變性,使語言教學變得易懂、生動。特別是一些視聽材料,如電影、人物傳記、地理風貌等提供了多維立體的教學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很好的避免了教師板書字跡難以辨認的問題,這樣不僅保證了語言的準確輸入,還促進了學生的快速反應和輸出,有利于課堂互動的順利進行。
二、新課改下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問題
1、“滿堂放”
現(xiàn)今,許多老師為跟上課改的步伐認為教學實踐必須運用到多媒體,并且要多用,甚至部分教學工作者認為沒有多媒體教學的美術課就不是一堂完整的美術課了,在課堂中一些新老師離開了多媒體課件也將無從下手。許多教師和在校師范專業(yè)學生為了評選優(yōu)質課程、觀摩課程和美術教學技能大賽等做了許多精美課件,美術教學課程逐漸形成一種相互模仿的自動化程度。經(jīng)過近年的有關調查顯示,教師們依賴多媒體展示的趨勢在逐年提升,教師按照已經(jīng)設定好的固定程序進行講解,在涉及到重點內容時,老師很少通過提問、啟發(fā)、拓展將內容深化,情景交融、振奮昂揚具有個性化的形象在講臺上減少了。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因繁雜的工序易給新老師帶來緊張的成分,以致忙著操作為學生展示課件內容,導致教師和學生的眼神和情感交流也逐漸減少。
老師或師范專業(yè)學生為了各種比賽制作了五彩斑斕的課件,但通常得到的評價是“采用這種方式課堂氣氛活躍、信息量比較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單一性”等。相當一部分老師把上課內容做成課件“滿堂放”,老師變成了“播放者”或“解說員”,課堂似乎也變成了圖片、視頻等切換畫面的課件展示會。如果只是簡單的把教材、或者課題素材直接“搬”到電腦上,那就和播放幻燈片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也就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2.“虛假的課件”
在當前的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網(wǎng)絡上以產(chǎn)生了各種模板,教學課件以成為了一種的程序化、模式化、教學方法固定化、不可修改性,這不僅讓教學內容固化失去該有的彈性,更限制了老師發(fā)揮自己教學風格和藝術語言的表達。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學生回答的答案的是不可預測的,但多媒體課件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思想來設計的,在教學中老師無法根據(jù)學生的反應來將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很容易使得老師的講解和演示脫節(jié),或者將課堂生硬的拉回課件,這也直接影響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趣味性。
多媒體的再現(xiàn)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擴充功能、虛擬功能,能在整個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但是,多媒體教學逐漸出現(xiàn)了多種不良傾向,列如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圖片來源劣質等問題。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我們從小就很難接觸到真實的藝術品,繪畫作品幾乎看不到原作,都是大量的復制品和印刷品。而在美術課堂中也是和藝術最接近的一個空間,但是現(xiàn)在由于所謂的“假”課件,破壞了這個獨特的空間,學生不僅沒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繪畫作品,同時老師找的圖片素材大多來自百度,圖片質量不高,色差和畫面肌理有很大的區(qū)別,這也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誤解,更不要說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三、結語
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多媒體的運用使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根本上產(chǎn)生了質的變化,在突破了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外,在美術教學環(huán)境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但多媒體技術是為教學服務,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運用過程中不能只追求一種形式,是否需要也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本身來決定。教師應該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更多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思考,而不是只展示結論。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迥然相異,不能單一地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對待。多媒體只能成為美術課堂的鋪助功能,不能作為主體。教師在把握好與多媒體的關系同時,要做到“實用”、內容上正確、形式上美觀、制作上經(jīng)濟、手法上創(chuàng)新。不能淡化了主體,為媒體而媒體,媒體與主體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內容缺乏拓展。所以不能搞教學手段“一刀切”模式,要多用活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來來提高和保證美術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南一.當代廣西少數(shù)民族美術教育.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2]麥榮勇.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形式主義表現(xiàn).《藝術教育》,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