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匯
摘要:詞匯量大小影響著一個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水平,進而影響了學習外語的興趣和動力。本文旨在探討中學生在學習掌握詞匯時所用的策略,并結(jié)合教師的教學,探討如何提高英語學習的詞匯量。
關(guān)鍵詞: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英語教學;詞匯量
詞匯的學習貫穿于整個語言學習的始終,一定的詞匯量影響著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的順利進行。大多數(shù)學習者都對如何學習詞匯存在著誤區(qū),甚至還經(jīng)常使用著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在國內(nèi)外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指導著英語詞匯的教與學。
一、詞匯學習策略
Rubin(1987,pp,29)認為,學習是知識被獲得、存儲、檢索和使用的過程,而詞匯學習策略是指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為了使詞匯學習更輕松、更有效、更自主,而對何時使用何種學習技術(shù)和技巧的決策過程以及對技術(shù)技巧本身的認識,類似于科學而高效的學習戰(zhàn)術(shù)。
二、詞匯學習策略的分類及應用
Schmitt根據(jù)Oxford的普遍語言學習策略系統(tǒng),提出了自己的詞匯學習策略分類,主要分為四大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
1 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于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有一個宏觀的印象下,用于有效監(jiān)控和評估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jié)果的策略。它是一種高層次的管理策略,監(jiān)控著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主要由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調(diào)節(jié)策略組成。對于詞匯學習來說,如果在學習任務開始之前,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把一個學習詞匯的時間和任務量合理地規(guī)劃,并且嚴格的去監(jiān)控學習活動,那么學習效果將被極大的提高。
2 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類似于記憶策略,是學習者加工學習信息的方法和技術(shù),它有助于學習者能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相關(guān)信息,分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它不是很過于操控腦力的學習過程,包括重復和使用機械的手段去學習詞匯。例如,筆頭和口頭上的重復,反復地寫或者念一個單詞等,都是常見的,學生常用的認知策略。詞匯表和單詞記憶卡是最初被使用記憶單詞的,但大多數(shù)學生仍然使用這種方式去復習學過的詞匯。詞匯記憶卡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是它們可以隨身攜帶,在任何方便的時間學習(Brown,1980),還可把目標詞分成有邏輯的小組進行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認知策略就是記筆記,它能使學習者創(chuàng)造學習新單詞的個人方法,便于記憶,復習和拓展。詞匯筆記本的使用被許多的作家所推崇,Schmitt建議筆記的形式應該包含每個單詞的基本知識和不同用法的拓展。
3 記憶策略
大多數(shù)的記憶策略包括跟詞匯有關(guān)的被存儲的一些先前學過的知識,圖像或組群記憶。當一個學習者學習一個新單詞,他或她將會把詞的拼寫,讀音以及詞義一起記住。主要由以下幾種:
(1)圖像記憶。新單詞的學習可以通過一些跟單詞意思相關(guān)的圖片,影像或是一些生動形象的個人經(jīng)歷等,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地被記住。
(2)關(guān)聯(lián)詞記憶。關(guān)聯(lián)詞可以是同義詞、近義詞或反義詞,例如:dead/alive;huge/big/medium-sized/small/tiny;happy-laugh- smile等。
(3)語境記憶。將單詞放到詞組、句子、語篇等構(gòu)成的語境來記單詞,能有效地記住單詞的意思,用法,從而構(gòu)成整體概念記憶。利用語境線索來猜詞和推斷詞義,也是近年來被推崇的方法。
(4)組塊記憶。詞匯學習常用的組塊記憶是在意義上把若干項目聯(lián)結(jié)起來,構(gòu)成由一個個已知、單獨的小塊組成的大塊。這種組塊之間的聯(lián)系或聯(lián)結(jié)的基礎(chǔ)就是聯(lián)想,所以,聯(lián)想是“組塊化”的關(guān)鍵。例如,有生命的以o結(jié)尾的名詞變復數(shù)時,詞尾加es。有經(jīng)驗的老師在講這種英語名詞復數(shù)形式的特例時,會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把這些互不相關(guān)的小塊串聯(lián)成一個更大的組塊,以方便學生記憶:黑人和英雄吃土豆和西紅柿要加es,其余全部加s.(negroes and heroes eat tomatoes and potatoes)
4 社會情感策略
Nation(1997)認為,詞匯的學習和練習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團隊工作的方式。Dansereau(1988)列舉了一些不同研究者針對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它能促進信息的有效加工;社會化的語境能提升參與者的學習動機;合作學習能使參與者為課外的團隊活動做準備;由于沒有指導者的干擾,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使用和操練外語。Milton and Meara(1995)發(fā)現(xiàn)一群非母語者進入到一所英國大學學習(假定與一定數(shù)量的本族語者的互動),相比于之前他們在本國平均只能獲得275個詞匯來說,這樣的環(huán)境能使他們平均每六個月能獲得1325個詞匯。
三、教學啟示
首先,對于詞匯測試而言,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過去常使用聽寫的方式去檢查學生對于已獲得詞匯的理解,這樣的方式以不能與交際語言教學的實用性以及語言要求的目標相符合。如今我們在概念測試的時,往往是這樣的形式:根據(jù)句意思填寫單詞(首字母已給出);根據(jù)漢語意思,完成翻譯句子等。語言使用的語境和社會情感策略要求詞匯的使用應結(jié)合語境,這是未來詞匯測試領(lǐng)域的發(fā)展方向,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與考試中應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好這些問題。另外,在閱讀理解中,比如這類問題:What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word “XX”in the text?就是對詞匯的考察,學生應該再次瀏覽全文,弄清楚該詞在文章中的真實含義,才能做出正確的選項。
其次,在文章材料方面,課本的編輯者應努力在課本的詞匯部分下功夫,因為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就是課本的詞匯部分,最好是給新單詞提供一些英語的解釋。針對重點單詞建議提供一些使用的實例,以便學生能在使用單詞表的時學習和復習。文章材料應該涵蓋一些高頻詞匯和低頻詞匯,低頻詞匯應出現(xiàn)在精讀當中,因為低頻詞大部分是在讀或者聽的過程中被學習的。高頻詞則需要復習和鞏固練習,所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還要設(shè)計一些詞匯練習。在學生活動部分,更多的增加一些與生活相關(guān)的交際性小組活動,使學生在合作的團隊中學習那些實用的與之生活相關(guān)的詞匯和表達,這樣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習得詞匯。
參考文獻:
[1]Brown,D.F.1980.Eight Ca and a G. Guidelines 3 (RELC): 1-17.
[2]Nation,P. and R. Waring.1997. Vocabulary size, text coverage and word lists. In Schmitt and McCarthy(eds.),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6-19.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Rubin, J.1987. Learner strategies:theoretical assumptions, research history and typology.New York: Prentice Hall.
[4]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