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婧,王 粉,惠 珂,于 燕*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研究
常 婧1,2,王 粉2,惠 珂2,于 燕1*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目的 探討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與傳統膠布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1月~12月本科室急性腸梗阻與急性胰腺炎行胃腸減壓患者100例按入院順序排序,單雙號隨機分組,單號50例為對照組,雙號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胃管固定方法,觀察組采用本科室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胃管的滑脫率。結果 兩組患者胃管滑脫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胃管滑脫率低于對照組。結論 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可靠、舒適、順應性好,且操作簡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胃腸減壓;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法;護理
通過胃腸減壓可以解除或者緩解腸梗阻所致的癥狀,對于胰腺炎患者可以減輕腹脹吸出胃內容物,避免胰液分泌。留置過程中經常因固定不牢固,鼻胃管容易發(fā)生移位和滑脫,或者由于鼻胃管的刺激,患者感到不舒適、煩躁而自行拔管導致需要重新置管,增加了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1]。因此妥善固定胃管,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極為重要[2]。2016年1~12月本科室對留置胃管患者的固定方法及固定材料進行改良,有效降低了胃管的滑脫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12月科室急性腸梗阻與急性胰腺炎行胃腸減壓患者200例按入院順序排序,單雙號隨機分組,單號100例為對照組,雙號10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胃管固定方法,觀察組采用本科室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胃管的滑脫率。納入標準:所有行胃腸減壓患者。排除標準:意識障礙,煩躁不安的患者。對照組男100例,年齡15~72 歲,平均年齡(42.9±5.6)歲;疾病類型:腸梗阻57例,急性胰腺炎43例,留置胃管時間:1~7天,平均(3.5± 1.8)天。觀察組男100例,年齡12~75歲,平均年齡(46.3 ± 7.3)歲;疾病類型:腸梗阻54例,急性胰腺炎46例,留置胃管時間:2~7天,平均(3.8 ±2.1)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及留置胃管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固定胃管,即采用2 條普通的醫(yī)用橡膠膠布,1 條長約1.2×10 cm,交叉固定于患者兩側鼻翼,再取1 條長約1.2×15 cm,交叉固定于同側面頰部[3]。
觀察組扁繃帶一根,止血帶一小節(jié),剪一根長約1.5厘米止血帶,中間出橫切一約0.5 cm小口穿至對側,口的大小剛能適合胃管穿過即可,然后用寬約0.3 cm的扁松緊帶從止血帶空心處穿過,長度適合繞過病人頭部用小調節(jié)器調節(jié)適宜松緊度即可,調節(jié)器置于患者頭部上方。見圖1。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胃管滑脫率比較,觀察組胃管滑脫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管固定方法效果比較
留置胃管是胃腸減壓和鼻飼的重要手段,對急性腸梗阻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起著重要作用,而留置時間長短和舒適關鍵在于固定的牢固程度傳統方法應用膠布固定胃管,一般用2 條膠布分別粘貼于鼻翼和面頰上,由于膠布與面頰、鼻翼的接觸面積較小,且受力不均,加之患者鼻及面頰部腺體豐富,油脂分泌,同時膠布粘性易受氣候、時間、患者活動度、胃管上的清潔度等因素影響;粘貼時間長面部膠痕很難清洗且極易損傷皮膚或引起膠布過敏。
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摒棄了以往膠布固定,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容易清洗,松緊帶可適宜調節(jié)患者沒有緊繃的感覺,止血帶加松緊帶固定牢固也不會松脫,由上表可以看出應用我科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大大降低了脫管率,(P<0.05)。
綜上所述,我科自創(chuàng)胃管固定方法既美觀大方又易于清洗,患者感覺舒適,最重要的是脫管率大幅度下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范春仙.兩種胃管固定方法的應用比較[J].護理與康復,2009,8(2):174-174.
[2] 陳麗燕.兩種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較[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4):69-70.
[3] 熊代蘭,張文玲,朱秀華,等.3種鼻胃管固定方法在普外科應用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12):59-60,6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2.9
B
ISSN.2096-2479.2017.14.8.01
于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