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摘 要:如今小學書法課堂教學中,“描紅和雙鉤填墨”是老師運用的主要書寫訓練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描紅雙鉤填墨”時效果很好,但臨寫時隨意性很大。學生觀察了很多,也寫了很多,但是規(guī)律性、原則性的東西卻不能發(fā)現(xiàn)提煉出來。為了讓學生可以在觀察訓練時有法可尋,從筆法和結構兩方面總結出兩套分析方法。
關鍵詞:筆法;結構;分析方法
一、小學書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小學書法教學中,通常運用“看、說、寫、評、改”的五環(huán)教學模式,在書寫訓練時運用描紅或雙鉤填墨法進行初始階段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固然是科學的,但是其效果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盡如人意。我對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
對于優(yōu)等生而言,“看、說”環(huán)節(jié)確實能幫助他們仔細觀察,臨寫時有明顯進步。但據班主任普遍反映,在日常書寫時又被打回原形成了老樣子,除了態(tài)度問題外,其原因還包括:書法課上的描紅和雙鉤填墨只是一味地機械模仿、肌肉記憶,對這類字的結構特點并沒有思維邏輯層面的歸納和提煉,沒有掌握這類字的共同特點和書寫方法。因此造成了書法練習和日常書寫相脫節(jié)。
對于中等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記憶力較弱,往往顧首不顧尾,顧點不顧面,學生觀察后腦海中存有的是一些零散單一的信息,如同瞎子摸象,寫出來的字沒有整體感,單看鼻子、眼睛覺得很像,能看出學生在用心觀察,可一看整體就面目全非了。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心中沒有一種切實可行的分析漢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把握一個字的筆畫和結構要點,當學生有整體把握時,即使書寫難免失之毫厘,但絕對不會出現(xiàn)謬以千里的外行字的情況。
對于書法學習興趣較弱的學生,“描紅和雙鉤填墨”能做到把他的眼睛束縛住放在字帖上,但是他心里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就是老師所鞭長莫及的地方了。因此如果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外化,變成老師可以幫助監(jiān)測調控的形式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分析漢字的水平。
綜上所述,總結出一套漢字筆畫和結構的分析方法勢在必行。
二、漢字筆法分析三步法
任何漢字都是由筆畫組成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說:“結構因時而轉,用筆千古不易?!闭f明了筆法的重要性。實際筆法教學中,往往從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進行剖析講解。那漢字筆法分析就應當按照書寫順序分三步進行。第一是分析起筆。漢字的起筆分為兩種:順鋒起筆和逆鋒起筆,所謂順逆是指筆鋒而言。這一步判斷的依據是筆鋒是否外露,起筆端是圓潤含蓄還是鋒芒畢露。第二是分析行筆。書法是運用毛筆書寫,因此相對硬筆書法來說其筆畫儀態(tài)萬方,指腕配合運筆時筆畫所產生的粗細、曲直、斜正是運筆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三個要點。在行筆過程中另外一個要點就是轉折的問題,轉折是體現(xiàn)一個人運筆功力的地方,提筆—按筆—調整筆鋒的過程是否連貫恰到好處是一個字筋骨所在。第三是收筆。收筆無非兩種方式:回鋒收筆和提筆出鋒。
三、漢字結構分析方法
“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眴⒐ο壬脑姌O好地說明了結構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古今書法家總結了許多漢字結構的規(guī)律和方法,比如:唐代歐陽詢的《楷書三十六法》、清代黃自元的《楷書九十二法》、現(xiàn)代田蘊章的《歐楷解析》等。通過閱讀,我發(fā)現(xiàn)古人的結構法則過于精細,語言高華婉轉,多用修辭、比喻,文學性極強,說白了就是說話云里霧里的,容易讓人進牛角尖入歧途,直接借鑒是不可能的。于是我試圖對這些法則進行提煉歸類,試圖用最淺白的話語讓學生明白這些結構法則的內涵。漸漸地,歸攏了獨體字、左右結構字、上下結構字的分析步驟和方法,即確定類型、分析筆順、圈畫字形、尋找主筆、分析結構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為了讓分析的過程更加直觀,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圈畫符號。穿插避讓處圈出并且標識,中宮緊收處同心圓標識,八面開處箭頭表示向外拓展伸張,主筆處用紅筆雙溝描邊標識,距原則延長筆畫中間畫圓圈標識。這些符號的使用貫穿于整個字形的分析過程,有利于將學生分析結構的思維外化。
1.確定類型:五環(huán)節(jié)中“確定類型、分析筆順、圈畫字形、尋找主筆”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更像是分析結構的通識必修課、基礎課,是為分析結構打基礎的。辨別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是第一步,這一部分重點強調合體字都是由獨體字組成演化過來的,只要分析好獨體字,其他的字就會迎刃而解。
2.分析筆順:現(xiàn)如今許多學生出現(xiàn)筆順錯誤,王羲之強調意在筆先,筆斷意連,筆斷意連的基礎就是筆順的正確。
3.圈畫字形:圈畫字的輪廓看似簡單,如果只是出示了幾個范例沒有指導,學生根本不會正確圈字形,圈出的字形奇形怪狀。
4.尋找主筆:主筆在一個字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重心的平穩(wěn),體態(tài)的舒展、挺拔,都取決于主筆是否寫好。
5.分析結構:基礎打好了,如何分析結構這個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就該登場了。為了幫助學生消化掌握,采用“教—扶—放”的方法,以“識記—理解—運用”為步驟,每種結構類型字采用三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
四、分析方法使用時注意的問題
兩套分析方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先進行筆法分析訓練再進行結構分析訓練,要有側重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在結構分析訓練時,要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示范講解,千萬不要貪多嚼不爛。方法的掌握不等于書寫水平的提高,但是方法的掌握是書寫水平提高的必要條件。當學生學會分析漢字筆法和結構,在欣賞時有了自己的方法和角度,久而久之,欣賞水平的提升加上有意識、高效率的“描紅和雙鉤填墨”訓練,勢必會從本質上迅速提升學生書法水平。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