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蘭
金黃散調蜜外敷預防胃腸外營養(yǎng)所致靜脈炎的臨床研究
李彩蘭
目的 探究在不同時機預防性使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對預防胃腸外營養(yǎng)所致靜脈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肝膽外科經外周靜脈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三組,每組各30例。其中,空白組患者不實施任何干預措施,實驗1組、實驗2組分別在輸注中、輸注后采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對比三組患者發(fā)生靜脈炎的情況、程度以及外周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結果 空白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為80%;實驗1組(輸注中)靜脈炎發(fā)生率為40%;實驗2組(輸注后)靜脈炎發(fā)生率為70%,實驗1組患者的預防效果優(yōu)于其他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腸外營養(yǎng)在輸注過程中采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可以有效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
金黃散;外敷;胃腸外營養(yǎng);靜脈炎
胃腸外營養(yǎng)是通過周圍靜脈或中心靜脈向患者體內輸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1],以達到營養(yǎng)治療的目的。經靜脈途徑供應患者所需要的營養(yǎng)要素,是外科治療的重要手段。通過外周靜脈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靜脈炎。預防是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的有效辦法,對靜脈炎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其發(fā)生率[2]。為了降低因通過外周靜脈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而引起的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選取經外周靜脈輸注脂肪乳的患者,在不同輸注時機預防性使用金黃散調蜜外敷,觀察其預防胃腸外營養(yǎng)所致靜脈炎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我科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的清醒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齡為26~86歲,平均為(64.17±1.09)歲,其中,膽囊炎42例、腸梗阻27例、上消化道出血21例。排除輸液過程中已經出現靜脈炎及皮膚異常的患者,采用Excel軟件進行隨機分組,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即空白組、實驗1組、實驗2組,每組各30例。三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年齡在20~80歲;(2)所有病例均留置外周靜脈留置針,并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3)患者同意加入試驗。排除標準:(1)排除重要器官疾病者;(2)排除穿刺部位皮膚異常者;(3)排除血脂異常者;(4)排除不能配合者。
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并取得同意后對其按分組實施干預措施。其中空白組是指在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時不實施任何干預措施;實驗1組(輸注中)是指在輸注脂肪乳開始5分鐘內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實驗2組(輸注后)是指在輸注脂肪乳結束后5分鐘內用金黃散調蜜外敷。除常規(guī)護理外,實驗1組、實驗2組患者用金黃散調蜂蜜,調制成粘稠狀,用刮板將其均勻涂抹于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處沿血管走行5~10 cm處,厚度為1~2 mm,用牛皮紙覆蓋表面后以3M透明膠布固定,6小時后以溫水擦洗干凈。外敷治療頻次為每天1次。本研究統(tǒng)一使用BD公司生產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頭皮套針和肝素帽。
觀察指標包括靜脈炎發(fā)生的情況、靜脈炎發(fā)生的程度,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等。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輸液所致靜脈炎,其靜脈炎嚴重程度分級標準根據美國靜脈輸液協會1998年制訂的靜脈炎報告分級:1級:其穿刺部位出現局部的疼痛、紅腫,靜脈沒有明顯的條索樣改變,其紅腫部位未見硬結;2級:患者出現局部的疼痛或者紅腫病癥,靜脈呈現條索樣病變,無可觸及的硬結存在;3級:患者有局部的紅腫、疼痛,其靜脈呈條索樣改變的同時有可觸及的硬結存在[3]。
靜脈炎療效判斷[4]:有效:局部腫脹疼痛消失,壓之不痛,靜脈管壁明顯變軟,彈性恢復,行靜脈穿刺順利;無效:局部疼痛消失,壓之略痛,但靜脈管壁硬度改善和彈性恢復不明顯。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三組留置針留置時間等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結果顯示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結果顯示實驗1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其他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臨床上,經外周靜脈輸注脂肪乳引起靜脈炎情況時有發(fā)生。研究表明高濃度藥液短時輸注是靜脈炎產生的重要因素[5]。這一方面是因為脂肪乳是高滲液體,經外周靜脈輸入血管后會使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使靜脈中膜層出現炎性改變,從而釋放組織胺。另一方面,大量高滲溶液迅速進入血管內,超過了血管的緩沖應激能力,引起血管收縮、變硬,導致靜脈炎的發(fā)生。在臨床上處理靜脈炎主要有以下方法:冷敷法、微波療法、濕熱敷法、局部封閉加硫酸鎂濕敷等[6]。臨床比較常用硫酸鎂外敷。硫酸鎂外敷的缺點是水分蒸發(fā)較快,易形成結晶,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對患者的皮膚也會造成新的損害。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在輸液中還是在輸液后以金黃散調蜜外敷,均會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金黃散的主要成分為天花粉、黃柏、大黃、姜黃、白芷等[7],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蜂蜜可以解毒,與金黃散調和能有效的減輕滲出與水腫,改善局部炎癥反應,更好的預防、治療靜脈炎。高滲溶液對血管的刺激作用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而輸注過程中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因血管自身的緩沖應激能力而機體無明顯反應及表現,當中藥發(fā)揮藥效時,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加速血液流動速度,減少了高滲溶液在局部血管的停留堆積,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加上清熱解毒之功效,從而達到消除局部炎癥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加任何干擾的空白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為80%;輸注中(實驗1組)予以干擾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率40%;輸注后(實驗2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為70%。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在輸液中還是在輸液后,以金黃散調蜜外敷穿刺點上方靜脈,均會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研究結果還顯示Ⅱ級,Ⅲ級靜脈炎發(fā)生均為小概率事件,其與患者輸注脂肪乳發(fā)生靜脈炎后立即停止此血管的輸液并及時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有關,表1中Ⅱ級靜脈炎的發(fā)生與患者個體的體質、耐受性有關。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
表2 三組患者靜脈炎治療效果比較 [n(%)]()
表2 三組患者靜脈炎治療效果比較 [n(%)]()
?
在輸注的不同時機采用金黃散調蜜外敷的預防效果不同,即輸液中的處理較輸液后的處理可以更有效地減輕靜脈炎的發(fā)生。輸注脂肪乳結束后立即予以金黃散調蜜外敷無明顯效果的原因可能是,輸液后脂肪乳對血管的刺激已經產生,輸注結束后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只能消除局部炎癥,而無法減少輸注過程中高滲溶液對血管的刺激作用,在多次輸注脂肪乳過程中,高滲溶液對血管的刺激依然持續(xù)存在,而使金黃散調蜜外敷無法達到最佳效果。
留置針(又稱套管針),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影響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常見因素:血管選擇、留置針的選擇、無菌技術、穿刺技術、固定方法、封管技術、患者自身原因及藥物因素[8]。臨床實踐發(fā)現,留置針留置時間與措施并無直接的關系。原因可能存在干擾因素:患者個體的年齡、體質、基礎疾?。ㄈ缣悄虿?、心血管疾病等)及耐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影響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不同個體輸注脂肪乳靜脈營養(yǎng)的次數不同,輸注次數越多,其對血管的局部刺激會增加,使血管收縮,引起炎癥的產生,對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產生一定的影響。
胃腸外營養(yǎng)輸注過程中使用金黃散調蜜外敷可以有效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金黃散在治療靜脈炎上具有經濟、方便、高效、 無副作用的特點,但由于金黃散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過敏,因而有待進一步研究以改善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護理質量。
[1] 何林娜. 普外胃腸外營養(yǎng)的護理體會[J]. 醫(yī)學美學美容,2015(5):371.
[2] 譚妃英. 水膠體敷料預防靜脈炎療效的中文文獻Meta分析[J]. 護理學報,2014,21(9):60-64
[3] 王清鳳,張少娟,虞霏,等. 金黃散外敷在預防化療患者靜脈炎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0):141-142.
[4] 陳美娟. 靜脈留置針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J]. 安徽醫(yī)學,2011,32(6):830-831.
[5] 代琳波,柏亞玲,孟濤,等. 預防靜滴脂肪乳所致靜脈炎的護理對策研究[J]. 醫(yī)藥前沿,2012,2(22):374-375
[6] 楊鵬. 靜脈輸液氣泡和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管理[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30):126-128.
[7] 馬靜,張朝暉,徐強. 如意金黃散在外科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6):1814-1816.
[8] 鄭雪,楊晴,楊帆. 影響留置針留置時間因素分析及對策[J]. 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4,10(19):212.
Clinical Study on Prevention of Phlebitis Caused by Extra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by Jinhuang Powder and Honey External Application
LI Cail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004,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jinhuang powder and honey external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times on the prevention for phlebitis caused by extra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1, 2015 to January 1, 2016,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xtra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i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blank group patients did not implement any intervention measures, experimental group 1,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given jinhuang powder and honey external application during infusion, and after infusion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and the dura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 of peripheral vei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blank group was 80%.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experimental group 1 (during infusion) was 40%.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experimental group 2 (after infusion) was 70%, 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experimental group 1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by using the jinhuang powder and honey extern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fusion.
jinhuang powder; external application; extra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phlebitis
R737
A
1674-9316(2017)19-010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9.056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普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