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智達
教學的本真是什么?教育應該富有一種文化影響力,不僅能關注學生的今天,更能影響學生的明天。也就是說,學生發(fā)展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F在浙江乃至全國都在進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教學改革,真正關注到了教學的本真。核心素養(yǎng)內涵非常豐富,本人特別關注到其中解決問題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方面,聯想到現在作文教學中為了高分而墨守成規(guī)的僵化教學,在此以記敘文為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現在的高中作文教學中,對于作文文體的選擇偏向于議論文與散文。原因很明顯,這兩種文體或容易寫作或容易拿高分。對于議論文而言,主題明確、思路清晰;對于散文而言,文筆優(yōu)美、情感易抒發(fā)。其中,教師與學生特別偏向于散文。從高考作文實際而言,有兩類作文容易得高分,一類是文筆優(yōu)美的,一類是思想深刻的。散文恰恰能體現出這兩種特點。對于議論文,現在也有一種觀點,寫議論文注重論述的有力、情感的噴發(fā),因此提倡論述中蘊含情感抒發(fā),這樣更能觸動人心,更有說服力,議論文也能以情感人。議論文逐漸靠近了散文。
在這種大的形勢之下,記敘文被棄之如敝履也正常了。記敘文在高中的教學就成為了高中作文教學的短板。仔細審視之,我們就會發(fā)現,其實這不是記敘文本身的問題,而是教師的問題——教師自己把記敘文始終定位在初中階段,認為記敘文是幼稚的、缺少深度與藝術性的。其實并非如此。
高中階段的記敘文寫作,指的是復雜的記敘文。那如何把記敘文復雜化呢?
一說起記敘文,人們馬上就想到六要素,就想到流水賬式的記述一件事,或幾件事。然而本人認為,記敘文不能局限于六要素,更不能看作是流水賬,而是要想到記敘文也是藝術作品。
寫記敘文應該持這樣觀念:記敘的材料,小說的藝術構思,散文的情感思想。
1.記敘的材料。這是顯而易見的,記敘文總有記敘的內容,通常就是要符合記敘文的六要素等。這是最基本的,沒有了記敘的材料也談不上記敘文。當然,記敘的材料必須真實。但我認為這個“真實”不僅僅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事件,也包括間接的事件(例如報刊雜志中的事件、周圍人談論的事情等等)。
2.小說的藝術構思。把事件敘述完整,這僅僅是簡單記敘文的要求,也往往成為老師們頭疼的記流水賬。如何克服這個弊?。勘救苏J為應該用小說的構思去安排寫作。我們都知道,小說(特別是微型小說)有講究構思巧妙的要求與特性,那么我們不妨把記敘文當作小說來寫,注重結構的安排、情節(jié)的搖擺、人物的刻畫、環(huán)境的描寫等等。把原本直線流動的事件變得搖曳多姿。其實,我們有時候在讀小說時,幾乎分不清這是小說還是現實中發(fā)生的事件,既然這樣,我們完全可以寫記敘文時采用小說的筆法來寫,只不過事件是真實的而已。從參照小說的藝術構思而言,在寫作記敘文時有非常多的設計可做。有古典小說的敘述方式,有現代小說的敘述方式。有各位作家的獨特的寫作手法,例如歐·亨利式的結尾與情節(jié)空白方式;意大利作家伊泰洛·卡爾維諾搞笑式的輕松中蘊含沉重的風格等等。
3.散文的情感思想。散文有多種優(yōu)點,我在這里只提散文的情感思想。一篇散文的好壞并不決定于語言是否優(yōu)美,而是情感思想是否真摯感人與深刻。我們看過許多有名作家的文章,例如梁實秋、林語堂、郁達夫、葉圣陶等,他們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已成為傳世佳作。究其原因,莫不在于獨有的情感與獨特的思想。我們要求學生寫作記敘文時完全可以按這個方向去探索與實踐。本人一直認為,一篇作文的價值始終在于情感的真摯與思想的深刻。如果一篇記敘文也達到了這個要求,絕對是一篇成功的文章,更不用說是一篇復雜的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