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可以扛著反污染與環(huán)保的大旗;可以是發(fā)燒晉階的動力;也可以是痛苦對價的成果和成就
高利明
苗條鄙視肥胖,法棍鄙視包子,蘋果鄙視安卓,馬拉松鄙視廣場舞,礦泉水鄙視甜可樂,星巴克鄙視保溫杯……盡管并不常見于正式媒體,鄙視卻實際上無處不在。
傳統(tǒng)的鄙視,源自“出身”,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主要表現為上位階層對下位階層的等級優(yōu)越,多半是外部賦予的、世代繼承的、相對固化的,與自身努力與否關系不大。知識階層興起后,出現了學術、藝術等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訓練等人力資本的新領域,一方面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基于出身的鄙視體系,所謂“肉食者鄙”,一方面將鄙視版圖擴張到精神領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鄙視可以美學化、哲學化。進入現代社會后,鄙視變成了消費需求,也變成了市場供應,鄙視變成了可以交易的消費品如LV、Prada,變成了可以交易的服務如七星賓館三星米其林,變成了生活方式如去拉薩跑全馬。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鄙視也相應地不斷與時俱進。
在當前的消費升級大潮中,鄙視也呈現出新的變化、新的訴求、新的特點,這里列舉——
“反污染”。作為世界工廠的另一面,水、空氣、食物成了污染的三大重災區(qū),這些污染因著中產階層的大量出現及其消費升級而變得異常敏感,對此有人評價說消費升級就是敏感放大。這個敏感不僅成就了礦泉水、進口奶粉、多肉植物、衣物消毒液等等衛(wèi)生相關品類的爆發(fā);還造就了高度防御性的深層心理機制。其中,對不講衛(wèi)生的鄙視成為最為鮮明、最為突出的一點,幾乎成了中產身份的標配。
“小白蔑視”?!鞍l(fā)燒”,是消費升級中發(fā)展最快的若干分支之一,對于興趣或偶像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資源,有人稱之為“信徒經濟”。這個信徒經濟的一個核心機制是“等級晉階”,信徒不僅從“皈依”中得到滿足,還同時從對“小白”的蔑視中得到優(yōu)越滿足,并獲得晉階動力。
“痛苦對價”。減肥、節(jié)食、素食、馬拉松、百詞斬、“斷舍離”,“自我管理”是消費升級中長盛不衰且不斷進化的大宗,這是含有“痛苦對價”的“痛并快樂著”。作為痛苦對價的獎勵,一方面是超越的喜悅,對自身的超越、對過去的超越,另一方是對外部世界的優(yōu)越、對庸常的鄙視、對凡俗的鄙視。在這里,鄙視成了一種成就,鄙視能力的達成成了一種成就等級的標志。
總結起來,消費升級賦予鄙視以新特點,鄙視成就了消費升級的新變化。鄙視可以扛著反污染與環(huán)保的大旗;可以是發(fā)燒晉階的動力;也可以是痛苦對價的成果和成就。
從鄙視的角度觀察消費升級,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消費升級、更接地氣,也有助于廓清縈繞在消費升級諸多觀點周圍的甜俗的霧霾。 (作者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