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如何構建理想課堂?對于理想課堂的構建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難?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課堂是理想的呢?按照朱永新所描述那樣,我們目前是無法做到的。但是針對當前實際如果能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我們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許多了。其一是強化目標意識,有很多的課堂老師一節(jié)課到底給學生什么心理不清楚,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收效甚微。這里完全可以參考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等。其二是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動起來,不要老是讓部分尖子生支撐課堂很多孩子處在陪讀的狀態(tài)中。比如,降低課堂提問的難度,讓部分中下學生也能回答或者每節(jié)課專門設置的幾個簡單的問題讓中下學生回答,使他們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實際教學中,要求我們對教材深入地理解、對課堂有效地把握、對新課改理念扎實地落實,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鉆研,然后得出一些淺顯的認識,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加強自我學習,體會理想課堂
通過不斷的學習,對“構筑理想課堂”這個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及方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任何教育新觀念都會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課堂是師生演繹生命價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而理想課堂的打造關鍵在老師,老師是否具有魅力將決定其成敗,而老師的魅力來自于她的學識,她的敬業(yè),她的修養(yǎng),她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和關愛。在教學中,要始終牢記這一點,師生之間要平等和諧,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而只是一個領航者。
二、認真解讀教材,反復鉆研教法
作為一個教師,到底靠什么去構建理想課堂?大家通過上課、說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強烈地感受到:作為教師,除了增厚自己的知識底蘊,構建理想課堂——必須從解讀教材做起。雖然我們對教材有了較為深入的解讀,但“一課三教”活動使我們又發(fā)現了解讀教材過程中“被遺忘的角落”。教材在文本中呈現了兩種不同特征的表格——是有條件和問題;二是只有條件沒有問題。這是一個值得對比的材料,但卻被我們疏忽了。我們由衷地感嘆:解讀教材,是邁向理想課堂堅實的第一步。她指出:理想的課堂,不是靜態(tài)教案的演繹,而是動態(tài)學案的生成;理想的課堂,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潛在智慧的開發(fā);理想的課堂,不是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人類文化的浸染。這樣的課堂,這樣的理想,必須從解讀教材開始!
三、注重課堂信息,體現新的教法
以問題為主題,通過教師不同角色的參與,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反思。它關注潛藏在教師個體的對“理想課堂”的理解。利用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教學資源,讓教師立足本學科特點,以各自不同的視角研討課堂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進而在交流思辨中跳出學科本位,從整體上審視課堂教學,形成屬于教師自己的教育哲學。變“以教定學”為“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chuàng)造活躍·高效的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共同作為教學主體,努力實現師生互動和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分層要求,分類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倡在學科教學之中組織實施研究性教學,以廣闊的生活實際為背景,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四、適時予以評價,總結歸納方法
針對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老師要及時予以評正,不能傾向個別學生,要帶動全班。只有在熱烈的氣氛中,孩子們才會暢所欲言。理想的課堂是人人參與,人人快樂!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記住鼓勵永遠比批評更具有感染力。只有孩子們都參與進來,才能體現課堂的價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時,那就是最理想的課堂,也是效率最高的課堂。
老師只有把激情融入備課,把備課當做一種創(chuàng)造,調動所有的知識儲備,查閱資料去設計心目中最精彩的教學方案;把激情帶到課堂,把課堂當成與孩子交流情感的場所,用預想不到的驚喜去鼓勵孩子參與、碰撞孩子的思維、深入孩子的心靈,就能構筑理想課堂。老師們在激情中快樂行走,在愛的傳遞中感悟職業(yè)的魅力。從而使自己的課堂充盈著創(chuàng)新的靈性,豐富多彩、充實可愛。在漫長的新教育實驗征途中,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會遇到坎坷崎嶇。但只要我們做真實驗,做真教育,相信,只要行動,就一定能收獲一路陽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