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敏
翻轉(zhuǎn)課堂是指課堂內(nèi)外的時間的分配調(diào)整,將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zhuǎn)換到學生。學生可以通過看學習視頻、聽網(wǎng)上講座、閱讀課外資料、網(wǎng)上自由討論等方式獲得學習資料,教師也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自由交流。
目前,一些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開設了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yǎng)模式,這些學生文化基礎(chǔ)和學習習慣相對較好、自主學習能力較強。這為翻轉(zhuǎn)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語文教學中實施翻轉(zhuǎn)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課前設計好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
首先,設置基礎(chǔ)知識,立足文本,從字音、字形、近義詞辨析等方面設置題型,達到鞏固夯實基礎(chǔ)的目的。以魯迅的《拿來主義》為例,可以設計單音字“腦髓”“譬如”;多音字“孱頭”“孱弱”;辨形詞組“粹”“悴”“淬”“碎。學生借助工具書就能獨立完成這些知識的學習,而且能針對自己不會的、疑惑的去自主學習。
第二,提供一些跟課本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文本名句、背景等,讓學生提前了解、誦讀、記憶。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增加學生文化底蘊。
第三,設置簡單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如讓學生通過分析《拿來主義》作者是怎樣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魯迅寫作的技巧和扎實的功底。
第四,設置難度較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如《拿來主義》論證的重點是“拿來主義”,但為什么前半部分卻用了不小的篇幅來論述“閉關(guān)主義”和“送去主義”?“拋來”與“拋給”兩個概念有何不同?為什么又可稱為“送來”呢?
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自主地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做全面的了解。上課時就是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不僅有針對性,而且把主戰(zhàn)場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上傳微課、視頻等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
利用電子白板、班級微信群、QQ群等上傳微課、視頻等資源,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感知空間。
首先,老師可以針對該課的知識點錄制一些微課。學生可自主掌控學習的時間和進度。學生帶著問題、目的充分自主地交流、思考,老師只做針對性的講解,實現(xiàn)了“以老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zhuǎn)變。
其次,可以上傳一些已有的視頻。信息化時代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學習資源。如講《雷雨》時,可以把經(jīng)典的話劇視頻和電影上傳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整個劇情,自己評價劇中人物。講有地方特色的文章,特別是涉及民族文化特色時,可以通過短小的視頻讓學生有一個真實的繪聲繪色的感受。如講《秦腔》,筆者就播放了一段秦腔《斬美案》,讓學生感受秦腔的震撼。
三、把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帶著枷鎖跳舞,而翻轉(zhuǎn)課堂把學習的主要任務從課上轉(zhuǎn)移到了課下,從老師教、學生被動學轉(zhuǎn)變成了學生主動學。
如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時,文章中說道“孩子不順從父親,就會失去父親?!焙芏鄬W生在課下閱讀時都產(chǎn)生了疑問,覺得不會這么嚴重。上課時學生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有個男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我的父親也不會這樣,但文章為什么這么說呢?我覺得因為作者是美國人,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我們中國的不一樣,并且他是一位心理學家,是從理性的角度說的?!逼渌麑W生都非常贊同,筆者也為學生能自主地探究思考問題感到欣慰。
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學生也展開了爭論,有的學生說“老師,劉蘭芝和焦仲卿不應該是悲劇的結(jié)局,他們可以私奔呀?為什么非要死呢?”;有的學生說“焦母對劉蘭芝那么不好,她怎么不反抗呀?”諸如此類的問題鋪天蓋地而來。筆者感到非常欣慰,學生沒有因為《孔雀東南飛》是經(jīng)典而順從其中的說法,他們敢于向經(jīng)典質(zhì)疑,這是最可貴的精神,祖國的未來需要有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讓語文課堂不僅充滿了活力,更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都深深愛上了語文課堂,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也應在其他學科中廣泛推廣。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