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舒穎
兩會采訪手記:日月星辰都在他們心里
本刊記者 王舒穎
作為連續(xù)第5年上會的記者,這幾年跟很多代表委員都混了個“臉熟”。好處就是,不用在會場過道里堵住他們,才能得到他們“惜字如金”的幾句回答,也在不知不覺中,能聽懂他們心里的“潛臺詞”,多了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
3月4號,是政協(xié)委員小組討論開始的第一天,我和幾個媒體小伙伴有幸抓到全國政協(xié)委員、梟龍總設計師楊偉一個小時的“空檔期”,也有了更多機會,跟這個平時看起來嚴肅深沉的總師,聊聊科學家的浪漫。
科技與浪漫,聽起來是一對南轅北轍的詞兒:穿著工作服畫圖紙或者擺弄機械,這畫面怎么看都不浪漫。
喏,不信你來聽聽下面這段采訪:
問:“您工作的那棟樓叫日月星辰,你們怎么想到這個名字的?”
答:“大樓工程招標的時候人家提出的,最后這個中標了?!?/p>
又問:“哦……那你們加班到深夜的時候,會抬頭看看星星嗎?”
答:“我們樓里看不到星星。”
再問:“您幾十年都做飛機,是什么樣的精神力量支撐您的?”
答:“喜歡啊,就喜歡設計飛機,還越干越有興趣了?!?/p>
……
這是采訪中,一位新華社記者和楊總的問答。
坐在旁邊的我,聽到這里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這回答完全沒按這位記者的劇本來呢。
我想這個小美女來之前,應該期待著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看起來“重重鎧甲、威力無比”的戰(zhàn)斗機總設計師,內心有著別樣的浪漫情懷。這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報道選題。
可是她哪里知道,在這位外表儒雅的“航空少帥”心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研制的戰(zhàn)斗機,沖上云霄,一鳴驚人。
對航空人來說,哪顆星星耀眼的程度,能比得上戰(zhàn)鷹在祖國藍天翱翔時的身姿呢?
在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的眼里,最美的圖像,是他辦公室墻壁上掛的月表圖像——這是利用嫦娥一號數(shù)據(jù)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圖。月亮承載的最美的詩意,是圓滿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嫦娥五號順利從月球采回月壤?!斑@將是我們獻給祖國的第一抔中國月壤?!焙倓忧榈卣f。
對航天人來說,哪首詠月詞描繪的月亮,能比得上我們自主研發(fā)的探測器拍下的照片更動人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fā)集團南航總經理彭建武一直很清楚,正如外界所說,摘取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是很難也很苦的事業(yè),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發(fā)動機,很可能“一輩子也做不成一個型號”??酁槭裁催€要做?“這是我的責任?!迸砜偞鸬?。他笑盈盈地說過去幾年最開心的事就是“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把發(fā)動機放在百項重大工程之首,“國家這么重視發(fā)動機事業(yè),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浪漫的故事,軍工人就是這么樸實可愛。
也許你真的想問,看起來辛苦又枯燥的科技工作,怎么就能一干幾十年,還保持這樣的熱情?
當年浪漫詩人李白曾長衫翩翩,佇立山頭,酒意微酣時吟唱,“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或許在軍工人看來,技術攻關、專心科研就是怎么都看不厭的敬亭山。
在他們心中,浪漫不是春花秋雨,不是夏鳴冬雪,而是蟾宮折桂、舉步天宮,是駛向深藍的艦艇都跳動著強勁的“中國心”,是祖國的每個角落,都被和平的溫暖籠罩,是一代代軍工人的青春和血汗鑄就利劍,“撫劍夜吟,誓斬鯨鯢”。
他們用忠誠和執(zhí)著,把科技工作寫成了最浪漫的故事。
那些詩意的日月星辰,都在他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