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軍
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查對雙眼視功能分析的作用
文/李 軍
目的:通過對63名顧客進行詳細的雙眼視功能檢查,觀察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查對前期雙眼視功能的分析是否具有意義。方法:收集驗光的63名顧客,年齡10至35歲,部分患者有視疲勞癥狀。首先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然后進行屈光檢查和雙眼視功能檢查,雙眼視功能檢查包括:綜合驗光儀注視差異檢測、遠方相聯性隱斜檢查、同時視檢查、遠方分離性隱斜檢查、近方分離性隱斜檢查、負相對調節(jié)(NRA)、正相對調節(jié)(PRA)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分析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查是否與雙眼視功能的分析相關。結果: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的量與遠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具有高度相關性,且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量多小于遠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但相聯性隱斜與NRA、PRA、近方隱斜量并無顯著相關性。結論:遠方相聯性隱斜的檢查對遠方斜位的評估具有較重要的意義,而與其他雙眼視功能檢查的相關性尚待研究。
注視差異;相聯性隱斜;雙眼視功能
相聯性隱斜是為了消除注視差異所加的棱鏡度,注視差異與相聯性隱斜的檢查并非雙眼視功能常規(guī)檢查項目,僅在常規(guī)檢測、分析和矯治收效不明顯時才考慮注視差異的檢測和分析[1]。由于注視差異檢測的是雙眼協(xié)調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可以反映雙眼聚散刺激和/或調節(jié)力量的變化[2],因此考慮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檢查是否可以對雙眼視功能的分析如相對性調節(jié)、遠近隱斜等起到一定的作用,并能夠提示某些雙眼視功能異常,而不僅僅作為一個不列入常規(guī)檢查的輔助檢查項目。基于此我們做了這項研究,分析其與遠方隱斜量、近方隱斜量、NRA、PRA是否具有相關性。
注視差異:若將雙眼結點與黃斑中心凹的連線作為生理視軸,雙眼的聚散誤差可導致雙眼生理視軸并不對準注視目標,而是實際視線的交點對準注視目標,實際視線與生理視軸之間就會產生視差夾角,雙眼生理視軸與實際視線之間的視差夾角的和值就稱為雙眼注視差異。這個差異一般很小,通常小于0.25△,絕大多數低于0.75△。
相聯性隱斜:消除注視差異所需的底朝內或朝外的棱鏡度數,即相聯性隱斜,因測量時存在融像,兩眼相聯,故冠以“相聯性”。
1.1 對象
收集天津市眼科醫(yī)院視光中心驗光的63名顧客,年齡10至35歲,未出現老花,無顯性斜視,部分患者有輕微視疲勞癥狀。
1.2 方法
首先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然后進行屈光檢查和雙眼視功能檢查,雙眼視功能檢查包括:綜合驗光儀注視差異檢測、遠方相聯性隱斜檢查、同時視檢查、遠方分離性隱斜檢查、近方分離性隱斜檢查、NRA、PRA檢查。遠方相聯性隱斜量采用Woolf注視視標卡進行測量。
1.3 統(tǒng)計方法
用PASW Statistics18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評估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量與遠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近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NRA、PRA的相關性。
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量與遠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具有高度相關性(P=0.003),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量與NRA、PRA、近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表1 遠方水平相聯性隱斜量與遠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NRA、PRA、近方水平分離性隱斜量的相關性分析
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測到目前仍未列入雙眼視常規(guī)檢查項目,通過研究發(fā)現,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與遠方分離性隱斜是高度相關的,且遠方相聯性隱斜檢查通常比遠方分離性隱斜量小。這可能是因為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查,是在融像的情況下,雙眼仍有向著斜位移動的傾向,既要滿足雙眼對于共同注視視標的融像,又要兼顧雙眼最大限度的向偏斜位移動,則只有以Panum融像區(qū)(位于雙眼單視圓以外的微距物點,在雙眼視網膜上非對應區(qū)所分別形成的像點也能被雙眼所融合。這個微距單視空間成為Panum融像區(qū))的邊緣相互對應融像,但由于Panum融像區(qū)的范圍畢竟很小,故注視差異視標測得的隱斜量通常比棱鏡分離法測得的隱斜量小[1]。但也有文獻報道,對于外隱斜來講,相聯性隱斜的量要比分離性隱斜??;對于內隱斜來講,相聯性隱斜的量要比分離性隱斜大[3]。本研究所收集的樣本中以外隱斜居多,在本研究收集的少量的幾例內隱斜病例中,相聯性隱斜的量比分離性隱斜大的占95%,但由于樣本量過少,不足以說明問題,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臨床上認為在雙眼狀態(tài)下所測結果作為棱鏡處方更為可靠,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更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因為人們都是用雙眼視物的,因此必定會有融像的因素在里面,而注視差異視標具有雙眼融像鎖,更能體現人們平時視物的狀態(tài)。
本研究發(fā)現,遠方相聯性隱斜與NRA、PRA、近方隱斜并無明顯相關性,說明注視差異及相聯性的隱斜量并不能提示患者有無調節(jié)異常,也不能提示患者視近時的狀態(tài)。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注視差異及相聯性隱斜的檢查是遠距離檢查,并沒有作近距離注視差異檢查,并且注視差異的檢查是一個包含了感官因素和眼睛的不可協(xié)調的動態(tài)檢測值,感官和知覺因素起了很大作用[4]。?
[1] 齊備.《眼鏡驗光員》(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 高級技師).中國勞動社會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1
[2] Ogle KN. Researches in binocular vision. New York∶Hafner,1962∶69-93
[3] Ogle KN, Martens TG, Dyer JA. Oculomotor imbalance. Binocular vision and fixation disparity.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1967
[4] Mitchell Scheiman.Clinical Management of Binocular Vision.2nd,426
本欄目特別鳴謝:
天津市眼科醫(yī)院驗光配鏡中心
天津萬里路視光職業(yè)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