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娟勇 袁 勇
(海南省中醫(yī)院心內科,海南 ???570203)
血府逐瘀湯治療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OD、MDA、NO水平的影響
霍娟勇 袁 勇1
(海南省中醫(yī)院心內科,海南 ???570203)
目的探討血府逐瘀湯治療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響。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湯藥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50例,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調脂、降壓等基礎治療和150萬U尿激酶溶栓治療,湯藥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湯治療,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SOD、MDA、NO水平,隨訪1年,分析所有患者治療有效、出血、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和血清SOD、MDA、NO水平及治療后3、6、9、12個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湯藥組治療后LVEF水平、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但二者出血率基本相同,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湯藥組治療后血清SOD、NO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MDA水平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湯藥組治療后3、6、9、12個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血府逐瘀湯治療可有效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療效和心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且無增加患者出血風險,有利于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血府逐瘀湯;心肌梗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
心肌梗死好發(fā)于老年人群,可導致持續(xù)性胸骨后疼痛、出汗、恐懼或瀕死感等癥狀,若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可導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發(fā)生,嚴重者可導致死亡〔1〕。目前,老年心肌梗死多采用降壓、調脂等基礎治療和尿激酶等溶栓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出現(xiàn)心絞痛、再發(fā)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2〕。有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湯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醫(yī)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提高多種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治療療效〔3〕。本研究旨在探討血府逐瘀湯治療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療效、氧化應激狀態(tài)和預后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海南省中醫(yī)院確診治療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湯藥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50例,湯藥組男27例,女23例,依據(jù)梗死位置分為前壁26例,下壁9例,后壁15例,年齡62~84〔平均(68.98±10.9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6 h,平均(3.48±1.30)h;常規(guī)組男30例,女20例,依據(jù)梗死位置分為前壁28例,下壁8例,后壁14例,年齡61~82〔平均(68.45±10.89)〕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6 h,平均(3.52±1.33)h。納入標準:經臨床癥狀、病史、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或CT檢查、實驗室檢查等證實為心肌梗死〔4〕;年齡>60歲且心電圖表現(xiàn)為缺血型ST-T下移、胸痛持續(xù)≥30 min、心肌酶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原發(fā)性嚴重性疾病;拒絕或中途參與本次研究;本次藥物治療過敏史、血液系統(tǒng)嚴重性疾病患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兩組性別、梗死位置、年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等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3 L/min的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調脂、降壓等基礎治療,所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股份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30片,第1天口服300 mg,此后將劑量改為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杭州賽諾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7片,首次口服300 mg,此后將劑量改為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20 mg*7片,20 mg/次,1次/d),持續(xù)3個月,同時給予150萬U尿激酶+100 ml生理鹽水充分混合后通過靜脈滴注方式進行溶栓治療,30 min滴完,1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持續(xù)6 d。湯藥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湯治療,甘草、柴胡各3 g,川芎、桔梗各5 g,赤芍、枳殼各6 g,紅花、生地黃、牛膝、當歸各9 g,桃仁12 g,加水1 500 ml煎煮60~70 min至剩湯藥300 ml,早晚各口服1次,150 ml/次,持續(xù)3個月。
1.3指標觀察和標準〔5〕患者均通過電話或復診等方式隨訪1年,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進行常規(guī)心電圖或CT等檢查,并抽取早晨靜脈血6 ml置入無菌抗凝試管中,3 000 r/min離心12 min分離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統(tǒng)計分析所有患者治療有效、出血、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和血清SOD、MDA、NO水平及治療后3、6、9、12個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療效評估:治療3個月后胸痛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至正常心電圖或大致正常心電圖為顯效;胸痛明顯緩解、原S-T段回升>0.05 mV但未正常、倒置T波變淺>25%或由平坦變?yōu)橹绷橛行?;上述指標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總例數(shù)×100%;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絞痛、再發(f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兩組治療療效、出血和治療前后LVEF水平比較 湯藥組和常規(guī)組治療前LVEF水平〔(34.82±7.53)%、(35.35±7.72)%〕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湯藥組LVEF水平〔(50.63±8.03)%〕、治療有效率(96.00%,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LVEF(42.46±7.13)%;有效率80.00%,顯效24例,有效16例,無效10例〕(P<0.05),但兩組出血率〔4例(8.00%)vs 1例(2.00%)〕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OD、MDA、NO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SOD、MDA、NO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湯藥組血清SOD、NO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MDA水平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后各時段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湯藥組治療后3、6、9、12個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3例(6.00%)、7例(14.00%)、12例(24.00%)、18例(36.00%)〕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分別為10例(20.00%)、18例(36.00%)、26例(52.00%)、31例(62.00%)〕(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SOD、MDA、NO水平比較(±s,μmol/L,n=50)
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發(fā)生發(fā)展中,過度血管氧化應激狀態(tài)易引起冠脈血管細胞的損傷,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冠脈不能有效舒張,同時易引起血小板黏附于內皮細胞,導致血栓形成,增加發(fā)病風險〔7〕。MDA是膜脂過氧化最重要的產物之一,SOD是生物體內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二者可反映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NO則是機體內一種信使分子,具有降低血小板活性、凝集和向血管內皮黏附的作用,可反映血管的內皮功能〔8,9〕。蘭瑞紅等〔10,11〕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湯是一種中醫(yī)理血劑,主治胸中血瘀和瘀血痹阻經絡之證,方中生地、當歸等具有養(yǎng)血益陰、清熱活血之功效,赤芍、牛膝、紅花等成分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之功效,柴胡、桔梗、枳殼等具有疏肝解郁、升達清陽之功效,已逐漸被應用于高血壓、血栓閉塞性脈管病中,且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表明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和心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且無增加患者出血風險。這可能是由于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調脂、降壓等基礎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可有效激活機體的纖溶系統(tǒng)而促使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溶栓,且調脂治療可有效降低機體內血脂水平,進而減少高血脂所致的氧化應激反應,從而達到治療的療效。加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后,可能由于其活血行氣之功效,有效疏通了冠脈中瘀塞之氣血,使冠脈脈絡得以通暢運行,進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的癥狀,同時其化瘀散結之功效,有效抑制了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即有效調理了患者體內陰陽平衡,使正氣存而邪氣祛,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和改善血液流變性,進而進一步減輕脂質氧化應激反應,可有效減少機體對SOD的消耗和心肌組織中MDA的產生,繼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表現(xiàn)為NO水平上升,從而達改善心肌組織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且在遵從藥物用法用量條件下,無增加患者出血的風險。
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血府逐瘀湯治療可有效減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這可能由于血府逐瘀湯可有效改善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減少后者對心肌和心血管等組織的損害,有效恢復血管內皮功能,進而使心臟獲得更為良好的血流灌注和避免血栓再次形成等,有利于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1龍崇榮,李 進,喻 恒,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療現(xiàn)狀〔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9):1310-1.
2吳利新.靜脈溶栓治療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9):85-6.
3馬 林,閆 娟.血府逐瘀湯對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2):2473-5.
4沈衛(wèi)峰,張 奇,張瑞巖.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解析〔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5;42(4):217-9.
5彭春暉.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運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4):121-2.
6李連江.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29):6007-8.
7江巖巖,張汝慧.急性心肌梗塞采用尿激酶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12):40-1.
8王劭晟.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法舒地爾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其對微炎癥狀態(tài)、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3):84-6.
9陳章強,洪 浪,王 洪,等.通心絡對AMI延遲介入治療術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內皮功能、TIMI血流分級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36(4):415-20.
10蘭瑞紅,邵文珊.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19):46-7.
11劉淑云,安國輝,郝立艾,等.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2):2237-9.
〔2016-12-11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2017年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0112722212)
袁 勇(1979-),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肝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研究。
霍娟勇(1966-),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重癥心臟、重癥呼吸研究。
R54
A
1005-9202(2017)16-3973-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29
1 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