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杰
2017年6月9日,我導演的話劇作品《爆炒一家親》在上海白玉蘭劇場如期上演。最初答應執(zhí)導這部話劇時,編劇劉思將此劇的兩個版本放到了我面前,讓我做出選擇。其中一版的風格紀實、生活,極為現實主義;另一版則帶有表現主義的特征,文本語言詼諧俏皮。前者重情感,后者工情節(jié)。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因為它更具有生活質感,更能表達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生活的真情實感。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它是一個可以讓導演把自己“藏起來”的劇本。它為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讓我能在最終的呈現中抹掉導演的痕跡。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是我多年導演生涯里,一直想嘗試卻始終未能如愿的創(chuàng)作訴求。首輪演出后,我終于能在心里對自己肯定地說:“對!這就是我要的,生活的流淌!”
求同存異的表演風格
為了追求更具生活質感的演劇風格,這次我給自己出了個不小的難題。這部戲的演員班底由話劇演員和滑稽演員共同構成。為了最大程度地展現一個本土化的喜劇故事,我刻意邀請了幾位滑稽演員加盟,與話劇演員一同完成這部海派喜劇。兩個劇種雖是一同脫胎于新劇,但在之后百余年間,卻有了各自不同的發(fā)展軌跡。滑稽戲表演重“笑果”,輕體驗。演員在創(chuàng)作時常常從自身特點出發(fā),更多地強調人物語言及外部動作。話劇演員雖說擅長于從人物內心入手,先整理內部動作,再賦予其外部表現,但不同演員對于交流的處理、動作的選擇卻大相徑庭。雖然我在這部戲中期待能還原生活的質感,但讓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完全地還原生活,也是不可行的。舞臺表演可以追求生活化,但仍需局部放大和運用技巧的點送。
另外,兩個劇種的演員通過一部戲就將兩種表演風格調到一個統(tǒng)一狀態(tài),是不切實際的,也毫無必要。當初,之所以將兩撥人擰到一塊兒,就是看中了他們各自表演風格上的長處,并且期待彼此之間跨劇種的特點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因此,在表演風格上,演員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讓彼此“舒服”。把一個劇的表演風格調到一種舒服的狀態(tài)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舒服”從何而來?源于劇本最根本的氣質及導演意欲呈現的戲劇質感。我甚至允許演員背臺或是短暫的偏臺,要求他們像在生活中一樣,彼此真誠地交流,認真地傳遞信息和力量。只要交流上了,這樣的表演就很舒服、很生活,而這樣的表演風格就接近于“生活的流淌”。
舉重若輕的喜劇質感
這部戲被我定義為輕喜劇。那為何不把“輕”字去掉,甚至稱其為“爆笑喜劇”呢?從事喜劇創(chuàng)作多年,在我看來,一部完整意義上的喜劇作品往往充滿了巧合、誤會,夸張的人物語言、行為及性格。這些都離真實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且與原劇本的氣質并不相符。為了使“生活”在這個戲的舞臺上流淌起來,我決定放棄常用的喜劇結構,選擇“順勢而為”,踏踏實實地塑造好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安安靜靜地講完這個就像是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把重點放在營造規(guī)定情境、組織人物行動上,將喜劇點埋在規(guī)定情境之下,安插在人物行動之中。
事實上,原劇本《散戶》是一個悲劇。而制作方希望我在悲劇的故事基礎上,完成喜劇的重塑。這一切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我們經歷了大量二度創(chuàng)作的討論,重組了每一幕戲的事件,微調了人物關系,使得人物的行動方式更為積極、有機,不單單具有生活的質感,也同樣具備了強烈的戲劇性。為了把導演更好地“藏起來”,我并沒有過多地設置諸如燈光、音效等手段來強調戲劇點。而是通過演員自然的表演,近乎生活節(jié)奏的舞臺停頓等來達到點送的效果,讓戲劇性緩緩地流淌出來。事實證明,演出效果一點也不“輕”?,F場觀眾的反應之熱烈,讓我們頗有“四兩撥千斤”的成就感。
由“滬”到“普”的語言創(chuàng)作
話劇一定是以講普通話為主。但是我想讓這部劇在語言上也帶有濃郁的上海氣息,我想讓觀眾感受到臺上的普通話是上海人在說的普通話,是在你我周圍天天能感受到的氣息。上海味的普通話絕不是鞏漢林式的做作的“滬普”(真正的上海人真沒這么說話的),也不是機械地將部分詞語或短句單辟出來用上海話演繹。它應該是在不影響觀眾獲取臺詞中信息的前提下,最大化保留滬語語言習慣特點。所以在排練過程中,我們一度將臺詞全部改成上海話,讓演員在熟悉好情境和情節(jié)之后,再改回自己習慣的普通話表達。最后的語言表現不僅具有個性和生活的質感,也自然而然地使得市井的味道在舞臺上流淌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戲的舞臺布景,我們選用了兩個大小不同的反向傾斜的方框作為主要背景。乍一看頗像是兩個重疊的鏡框。是的,臺上的角色何嘗不是觀眾鏡子中的自己呢?這恰恰吻合了我想要表達于這部戲中的主題思考。這是一部金融題材的戲,但它討論的并不是“賺錢”這件事,而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我希望觀眾能借著這部戲,反觀當下的自己:生活是什么?家是什么?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當下,我們似乎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想方設法地去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你是否知道,已經丟失了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最寶貴的時光?借用劇中的一句臺詞總結全劇的中心立意,也作為此文的結尾:“磚瓦不是家,面積不是家,錢更不是家。只有大家坐在一起吃飯,那個才是家?!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