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
[摘要]民主教學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語言間的平等溝通,更是心靈的敞開與接納,是雙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分享的關系。這也是一個師生積極互動的交往過程,而師生在相互影響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最終共同進步,達到教學相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師生關系
生本課堂中的語文教學是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的一種動態(tài)交往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處于“動態(tài)”之中。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內涵發(fā)展,構建和諧課堂。
一、民主平等,讓人文關愛閃耀光芒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機會和氣氛,允許學生有做出判斷、解釋、批判、挑戰(zhàn)的機會和權利。只有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感到自身的思維、感覺、表達的自由性,才能感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被他人尊重的幸福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教師彼此的交流才能融洽、共鳴,學生的思維、情感才能得到喚醒,民主課堂才有多彩的生命活力。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嬉”字時,有個學生問:“嬉為什么是女字旁呢?”雖然教學時間緊迫,但教師還是為他停留下來,于是全班一起展開想象,共同討論。有個學生脫口而出:“古代女孩子不能讀書學習,每天都有很多時間嬉戲玩耍,所以嬉字是女字旁?!比绻敃r這位老師沒有鄭重地為他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失去一個精彩巧妙的回答。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表達否定意見,不僅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好問的心靈之門也可能從此關閉。其實,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兒童極富好奇心的可貴天性,一個問題的價值大小,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如果教師說:“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我們又學到了一種新的識字方法,偏旁也和字的意思有關,想想看,你還知道哪些女字旁的字呢?”這樣一點撥,學生很快就回憶起以往識字中帶有女字旁的字。這樣做不僅鼓勵了學生敢于大膽質疑,而且借疑釋疑,也提高了學生歸納信息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心靈感受共鳴
在生命涌動的語文課堂里,教師不應該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zhí)行者,而應該是一個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富有教育機智,充滿教育智慧的人。師生、生生、生本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課堂互動是精神敞開后的心靈交流,是激情撞擊后心靈的展闊和開放。
如教學《假如》一課:
師: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什么呢?
生: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為山區(qū)的小朋友畫一輛校車,讓他們不再走崎嶇的山路,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上學。
師:我感受到你對山區(qū)小朋友們的關心,我代表他們謝謝你!
生: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為媽媽畫一臺自動洗碗機,讓媽媽少做一些家務,舒舒服服地看電視。
師:你真是一個心疼媽媽的孩子,媽媽知道了一定非常感動。
語文應該是立體的,而非平面的;是開放的,而非封閉的;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是靈動的,而非呆滯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并求得主動發(fā)展的場所,學生應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師的作用則應該是組織、指導、輔導和點撥,做好課堂的服務工作。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親近文本,反復而有層次地與文本進行著真情的對話,形成了課堂互動的心智對流,形成了生命對話的“師生場”。
三、珍視童趣,讓童言盡情流淌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充滿童趣的兒童語言,教師要始終以平等親和的態(tài)度去對待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不但要尊重他們含苞欲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要尊重其各不相同的個性、可愛的單純和爛漫的天真,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師與學生互敬互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才能促進每個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展示其創(chuàng)造才能。
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堂上,教師極力稱贊“為了讓孩子去遠方旅行,四海為家,植物媽媽們各有各的好辦法?!钡趩枌W生“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時,令教師始料不及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不以為然,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才不會離開媽媽呢,媽媽老了需要我照顧呢!”
“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離開媽媽,它不難過嗎?”
“我不喜歡蒼耳媽媽的辦法,她把帶刺的種子扎到動物身上,動物會覺得疼的。”
這些想法有什么不對嗎?沒有什么不對,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獨特感受和異想天開。何況,要讓大家了解一個常識“植物媽媽的辦法多種多樣”,甚至抄下來、背熟、會默寫等等并不難,但是要學生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卻不容易,這正是語文生本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它體現了生命的活力是如此多姿多彩!
當今的語文生本課堂不再是教師唯一傳授知識的“教堂”,也不再是學生一味接受知識的“學堂”,而應是師生生命歷程中共同成長、共同完善的天地,是師生精神成長的共同樂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我們的語文生本課堂,建立新的課堂教學價值觀。正如鐘啟泉先生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背砷L的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我們應當用生命的、變化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她成為一種心靈的對話,一種生命的涌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