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摘要:現代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知識型的人才和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型的人才。而這些重擔就落在我們教育者的肩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
一、突出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成果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改變以往教師—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教師應該做的是如何使各種互動方式有效地運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加強教學互動性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絕對權威,不能以尊長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往,而應以平等的姿態(tài)加入學生的交往。二是教師要建立多層次的互動,因為在教學中的互動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層次都會對教學產生影響,充分利用多層次的教學互動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教學的互動性,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證。
二、突出情感調節(jié),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效性
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郁、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例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關于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學生覺得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講此知識之前,先講個故事或諺語,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等,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愉快、興奮的正面情緒狀態(tài)下,再畫出若干個從屬關系的包涵圖表來解釋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學生就會容易理解及掌握。
三、努力做到“導-練-學-測”,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
“導”的有效性
導入新課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導”得新穎、“導”得技巧、“導”得有藝術,能夠扣緊學生的心,從課堂的開始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因此,“導”的有效性是實踐“高效課堂”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有時學生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此時,教師就要與學生接觸,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導”比堵來得好。這種情況下的“導”,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問題,有利于學生、老師形成教學合力,形成“高效課堂”。
“練”的有效性
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學會,學會是為了會學,學要樂學。我們的學生發(fā)展程度是不同的,智力狀況、用功程度、學習態(tài)度等諸方面存在差別。為了達到課標要求,就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yè)”的研究。教師要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的個性化作業(yè)。課內作業(yè)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yè)滿足差異自主發(fā)展需求。避免機械重復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學”的有效性
在“減負”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時間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多了,這就有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問題,特別是課前的預習、課后的作業(yè)反饋等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導學案中都設置了“課前導學”欄目、“課后反饋”的留白處理,讓學生能夠自己利用空閑時間在課案學案的“引導”下,弄清楚老師將要講的知識,明白還有哪些知識點自己不懂,這樣就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在“課后反饋”部分,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留白處將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寫下來,老師通過閱卷來總結學生的留白問題要點,在點評時進行重點講解。
“檢測”的有效性
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jié)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十分必要。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四、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技能的有效性
聽課的時候常常發(fā)現,老師們都很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教學過程中都會設置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但是有些課堂由于沒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沒有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結果學習場面很熱鬧,學生激情很高,但是到了匯報學習成果的時候,效果差強人意。可以說,這樣的合作學習是流于形式的,是收效甚微的,在合作學習中獲得鍛煉的學生是不多的,課堂實效性也就不高了。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關鍵是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選出學習小組的組織者,教給他們組織小組學習的方法與技能,保證學生是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習,保證每一個組員都參與學習;教師還可以運用評比的手段,應用激勵機制,調動小組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合作學習不再流于形式,合作學習是有效的,課堂的實效性也就提高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