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微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學習開拓了現代教學研究的新領域,豐富了教學互動理論,創(chuàng)新了教學組織形式,凸顯了教學的情意功能,建立了師生角色的科學定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學習的策略能夠改變目前我國學校的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具體而言,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交際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合作學習;新課程;促進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中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從形式上講,并無區(qū)別,都屬于班級授課制,但內涵卻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的個體化努力和學生之間的競爭,弱化了合作學習。而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并將個體化努力和競爭置于大合作的前提下來實施。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合作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取代傳統(tǒng)的以個體化努力和競爭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那么,以合作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較之傳統(tǒng)的以個體化努力和競爭為主的教學模式具有哪些優(yōu)勢呢?
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一言堂為主要特征。教師以講授的方式,將學生需要掌握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教師的講解占據了一堂課的絕大部分時間,而留給學生互動學習的時間卻很少。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合作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首先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編制導學案,然后再編排課堂學習流程,學生按照教師預先編排的教學流程進行活動,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小組活動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在小組活動中教師不斷巡視,時時監(jiān)控小組的活動情況,給予及時的糾正和點撥,并控制小組活動的進程。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的特點。學生根據教師預先制定的導學案先自學,掌握一些基礎性的內容。然后是對學,小組內每兩個同學結成學習小對子,解決彼此的困惑。如果小對子也解決不了,就在小組內提出,由小組內所有成員共同努力解決。這是小組群學環(huán)節(jié)。當小組也解決不了時,就提交到全班,全班同學共同努力解決。這是全班群學環(huán)節(jié)。當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時,再由教師出面,幫助同學們解決。這樣通過學生自學、對學、組內群學、全班群學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掌握了大部分學習內容,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遺留的問題。所以處在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始終是主動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果
在合作情境中,異質的小組成員在相互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接收著彼此的信息、觀點、結論和資源,從而促進個人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當相互之間的觀點不同、思維發(fā)生激烈碰撞時,解釋的一方就得不斷收集能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通過展示和論述,使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而作為聆聽的一方,就得細心思考對方的論據及闡釋。這樣,解釋和聆聽的雙方都會從中受益。正是在這種思維碰撞的激勵下,大家都積極地思考,并從中受益。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般都設立一幫一的學習小對子。小對子中處于優(yōu)勢的一方會主動向另一方提供幫助,解釋劣勢一方的問題和疑惑,這樣會促進劣勢的一方不斷進步。也許有人會擔心,這樣會不會耽誤優(yōu)勢一方的學習,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在向劣勢一方講解的過程中,受益最大的是處于解釋問題的一方。學生通過傾聽教師的講解,能掌握所學內容的5%;學生通過朗讀,能掌握所學內容的10%;如果學生視聽并用,能掌握所學內容的20%;通過觀摩教師的演示,學生能掌握所學內容的30%;學生自己體驗,能掌握所學內容的70%;而學生如果通過講解教會他人,自己能掌握所學內容的95%。所以,向別人講解這種方式,最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無論是有天分的學生、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都能從中受益,從而真正實現普惠式教育,而非傳統(tǒng)的精英式教育。
三、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
學生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所以培養(yǎng)學生有效溝通的技巧和優(yōu)良的團隊意識,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合作學習恰好是完成這些任務的最好選擇。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協調立場、解決沖突的能力。其次,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他人的角度,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意識和習慣。第三,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欣賞,促進彼此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隨著小組關系越來越和諧,會進一步促進班級、學校的人際關系的和諧。這會產生一系列讓人意想不到結果: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對學習承諾的增強;對完成學習任務責任感的增強;產生更強迎接困難和挑戰(zhàn)的勇氣;產生更強和持久的學習動機;產生更高的滿意度,更能忍受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挫折;更愿意傾聽和接受同伴的意見,并更愿意對同伴的成長和成功提供幫助等。最后,學生在小組內經歷了多次合作體驗后,通過不斷強化集體責任感,其社會責任感也會得到提高。在社會責任感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將其內化并上升到價值觀的高度,最終形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而不懈努力、并為之奉獻終生的價值觀。
四、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個體化努力導致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漠視,而惡性競爭則創(chuàng)造了學生之間的矛盾。這兩種結局自然是我們教育者不希望看到的。
傳統(tǒng)的以競爭為主基調的評價方式,引發(fā)了學生更多的痛苦與焦慮,尤其是在競爭中處于弱勢的一方更是如此,經歷了多次的失敗,會逐漸強化弱勢者的自我否定,他們會感到自悲、失落、壓抑、悲觀,進而為避免遭受更大的打擊而開始回避競爭,或者干脆回避這種競爭環(huán)境下的教育,于是輟學現象出現了。而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在這種寬松、民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是快樂的、愉悅的,也避免了一系列異常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產生諸多煩惱。而和諧的同伴關系,會使處于煩惱中的學生更容易找到可以述說自己煩惱的伙伴,通過向伙伴述說自己的煩惱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雖然考慮的問題不一定會成熟、周全,但畢竟是同齡人,更容易接納彼此想法和意見。在民主、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下,師生之間關系會更融洽,這也會促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尋求來自教師的幫助。這種幫助不僅僅局限于學業(yè)方面,還可能來自于處理生活、社會等方面的問題,甚至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畢竟是成年人,對學生的指導會更成熟和周全。來自伙伴和教師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會使學生盡快度過情緒和情感的危機,更健康地成長。
處在一個民主、寬松的小組合作教學環(huán)境中,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異常心理問題的產生,也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綜上所述,以合作學習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以個體化努力、競爭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前者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值得我們去努力探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一)[J].人民教育,2004,(01).
[2]柏靈.優(yōu)化合作學習的對策[J].才智,2011,(27).
[3]陸有銓.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轉變教育觀念[J].探索與爭鳴,2002,(05).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