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圓
【摘要】如今,社會發(fā)展速度迅猛,加之個人思想成熟周期拉長和性觀念的過度開放,不少年輕人對于戀愛同居的態(tài)度較為隨意,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未婚生子的現(xiàn)象。非婚生子女的大量增多,為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大量難題和糾紛。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但具體到實踐中,非婚生子女并沒有得到和婚生子女平等的待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非婚生子女 婚姻法 法律保護
案例:2012年,向某與郭某在廣東相識,隨后戀愛、同居。2014年,向某懷孕,在佛山某醫(yī)院生下孩子向某某。孩子出生后隨母親向某生活,郭某始終未支付過孩子的撫養(yǎng)費。無奈下,向某向法院起訴,要求孩子的生父郭某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2000元,至孩子能獨立生活為止。類似這樣未婚生子而引發(fā)撫養(yǎng)糾紛的案件近年來不勝枚舉?,F(xiàn)實生活中,受傳統(tǒng)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非婚生子女受撫養(yǎng)和受教育等權利常常無法保證,極易受到侵害,這不是法律一句原則性的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所能解決的。
我國《婚姻法》未對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的內涵進行界定,民法學界一般認為,未婚男女或已婚男女與第三人發(fā)生性行為所生的子女、無效婚姻和被撤銷婚姻當事人所生子女、被丈夫否認為婚生子女、以及婦女被強奸后所生子女等,均屬于非婚生子女?!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這表明,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盡管我國在立法中賦予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國目前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規(guī)定并不能完全適應實際需求。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非婚生子女保護立法原則缺失。我國目前關于子女權益保護的立法原則是憲法當中的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利原則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教育和保護相結合的原則。關于子女權益保護的立法原則不明確,這樣不利于最大程度地對子女權益進行保護。
其次,非婚生子女落戶難。戶口是國家確認并依法保護被登記者合法權益的標志,它所提供的法定證明和信息服務,是公民正?;顒优c交往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但在我國許多地方長期存在非婚生子女游走在社會邊緣,從出生就面臨入戶難的問題。根據(jù)計劃生育政策,生育前必須要申領準生證,而準生證又以結婚證為前提。未婚媽媽或者離異后生育的女性,因為沒有結婚證,也就無法在孩子出生后為其辦理戶口,或需要繳納社會撫養(yǎng)費后才能為孩子上戶口。甚至,即使有些未婚媽媽愿意交社會撫養(yǎng)費,也無法給孩子上戶口。因為有些地方規(guī)定,需要提供孩子生父的信息和親子鑒定證明,才能交納社會撫養(yǎng)費。但是也有部分省市目前出臺了新的措施,簡化了戶口登記的手續(xù),如山東省在2015年出臺的新規(guī)定就明確了繳納社會撫養(yǎng)費不再是落戶的先決條件。
最后,準正與認領制度缺失。非婚生子女的準正,是指已出生的非婚生子女因生父母結婚或司法宣告而取得婚生子女地位的制度。準正須具備以下要件:(1)須有血緣關系(2)須有生父母的婚姻或司法宣告;(3)準正為法律事件,它為婚姻的附隨效力,其發(fā)生無須生父母有何能力,不需任何人批準。非婚生子女的認領,是指生父母承認非婚生子女而領為自己子女之行為。根據(jù)各國立法體例,非婚生子女的認領有兩種形式,即自愿認領和強制認領。這兩種制度設立的目的都是讓非婚生子女恢復婚生子女的資格,從法律層面被真正意義上承認為“生父與生母的婚生子女”。遺憾的是,我國目前還沒有這兩種制度。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明確對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原則。法律原則無論是對法的創(chuàng)制還是對法律的實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能克服法律的局限性,對法律的漏洞和不足予以填補。筆者認為,應盡快在《婚姻法》中確立非婚生子女無歧視原則和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無歧視原則的含義不再贅述,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是指在處理涉及非婚生子女基本權益的問題,特別是在面臨相互沖突的價值選擇時,以子女最大利益作為優(yōu)先考量的重點,重視對于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保護和教育,強調父母的義務和責任的原則。至于對該原則的考量,可以參考多種因素如:父母健康狀況、文化程度、個人素質、性格狀況、收入水平、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習俗、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素。
其次,筆者建議修改在戶籍登記等方面對非婚生子女不利的規(guī)定。因此如果有證據(jù)證明子女為非婚生子女,應該適當對其予以照顧和考慮,在戶籍制度在他/她的適用時予以變通。對此,可以參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準;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y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準。沒有醫(y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規(guī)定戶籍登記首先以出生證明為準,如果沒有出生證明,則參照其他有關證明。
最后,確立非婚生子女的準正和認領制度。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民法將非婚生子女生父母在婚前育有子女而后結婚的情況下的非婚生子女擬制為婚生子女,規(guī)定: “非婚生子女,其生父與生母結婚者,視為婚生子女。”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鑒該立法例,并對此予以補充和拓展。因為現(xiàn)實中,可能存在因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一方死亡等障礙導致準正不能實現(xiàn)的情況,此時,可以借助司法的手段,由法官宣告準正。關于認領制度,可以采取自愿認領與強制認領相結合的模式。自愿認領模式下,生父可自愿認領其非婚生子女,至于自愿認領的形式,應當為要式,可采用公證等方式。若生父拒絕對非婚生子女進行認領,非婚生子女的生母(或其法定代理人)及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非婚生子女均可起訴,若能提供充足的血緣關系的證明,就可以成立認領。若不能提供前述證明,根據(jù)《適用<婚姻法>解釋(三)》,如果一方向人民法院請求親子鑒定并提 供必要證據(jù)證明,另一方?jīng)]有相反證據(jù)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至于訴訟時效方面,,因通說認為,基于純粹身份關系的請求權不能適用訴訟時效,所以認領之訴不考慮訴訟時效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法律出版社法規(guī)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注釋本[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14.
[3]法律出版社專業(yè)出版委員會.案例導讀-婚姻法及配套規(guī)定適用與解析[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