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奎源
摘要:古語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見家庭教育在少年兒童時期教育中的重要性。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關鍵詞:家庭教育 現(xiàn)狀 問題 對策
一、家庭教育現(xiàn)狀
1.“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當?shù)谋戎?。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
2.“順其自然”型。這是獨生子女現(xiàn)象出現(xiàn)后,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guī)律而理智地采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yè)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局限而無奈放棄。
二、家庭教育的特點
1.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2.家庭教育連續(xù)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xù)性。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范,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
3.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權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于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制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
4.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三、家庭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1.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發(fā)生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家長的垂范意識和責任感,不斷學習家教知識,給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內(nèi)涵與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同時更是優(yōu)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作為家長只有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2.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因為環(huán)境因素有廣泛性、經(jīng)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兒童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然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往往會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谝欢ㄒ饬x說明上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作用。
3.樹立現(xiàn)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長要改變過去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狹隘觀念,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改變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等傳統(tǒng)觀念,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民主、自立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xiàn)代意識;要改變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4.不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將在兒童潔白無暇的心靈上銘刻下難以泯滅的痕跡。對兒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風的形成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講文明、講禮貌,有意識有步驟的教給兒童應對進退、待人接物的禮儀,循循善誘,持之以恒,使兒童耳濡目染從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與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長,被教育者是子女。在這個關系中,家長是家庭生活的組織者,是家庭大廈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長與子女一般地說是朝夕相處,利害與共,命運一致,關系親近,這種特點的生活環(huán)境,家長具有權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長,父母與子女關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優(yōu)勢。但優(yōu)勢能否發(fā)揮出來,家長能否與子女親密無間,能否嚴格約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這就看家長的修養(yǎng)如何?若家長的素質、言行不足以讓孩子依賴,家長經(jīng)常說空話,那么孩子就不聽你的話,家庭教育的特點、優(yōu)勢就發(fā)揮不出來。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言一行、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緊跟時代發(fā)展,不斷吸納新思想、樹立新觀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讓孩子從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5.轉變教育方式方法
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熏陶有機融為一體,傾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要多鼓勵,不要總是與其他孩子作橫向比較,要多看其自身的發(fā)展與進步;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并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總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強盛是扎根在家庭這一基礎之上的。只有齊抓共管,進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進和發(fā)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