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唯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08
摘 要:當代競技體育競爭程度空前激烈,屹立世界之林的路途存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zhàn)。體育專項學生乃至運動隊,在比賽中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是根本任務。其中,高水平運動隊更承擔著為國家榮譽戰(zhàn)斗的使命與職責。運動隊的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運動員作為運動訓練中的主體,一方面是整個運動隊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管理工作中的積極參與者,教練員更是靈魂支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優(yōu)秀的教練員作為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過來人”,才能讓處于理論階段的運動員擁有更強的實戰(zhàn)基礎。而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練員只有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過硬的內(nèi)在外在能力、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無私的奉獻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導出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這當中,了解運動員的心理與需求,處理好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運動員 教練員關系 管理 訓練
中圖分類號:G8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a)-0208-02
1 運動員
運動員,也稱運動選手,是耐力、敏捷度等身體條件高于常人,且因此擅長于運動競賽,從一定角度來看,將從事職業(yè)運動的人稱為運動員。
1.1 運動隊中的運動員
“認識獨特的社會動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體之中才能實現(xiàn)徹底的‘自由”,這是梅奧等人依據(jù)霍桑實驗的結(jié)果提出來的“社會人假設”。這一假設認為,人們最重視的是工作中與周圍人友好相處,物質(zhì)利益是相對次要的因素。
社會人是在社會學中指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完整意義上的人,與“自然人”相對。通過社會化,使自然人在適應社會環(huán)境、參與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guī)范、履行社會角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并獲得社會的認可,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
運動員在運動隊期間不僅是完成某次比賽任務而已,同時也是“自然人”向“社會人”轉(zhuǎn)變的過程。
1.2 運動員與教練員
相當一部分優(yōu)秀運動員非常年輕,從小就進入運動隊進行專業(yè)訓練,然而對比賽取得優(yōu)勝的動機還沒有成熟。教練員一旦管理方法用錯,采取呵斥甚至不適當?shù)捏w罰,反而與運動員的距離越來越遠,產(chǎn)生疏離感。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最親密的人是教練員,運動員雖然要在某一運動技能上擁有卓越的能力,但也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只會說話,只會做動作的機器,同樣需要理解等情感需求。
2 教練員
教練員,對運動員實施訓練,培養(yǎng)運動員的人,對運動員的身體思想,技戰(zhàn)術和道德意志品質(zhì)等全面負責。
成功教練的特征有:(1)自我感知的能力;(2)激勵他人的能力;(3)建立關系的能力;(4)變通的能力;(5)溝通的能力;(6)前瞻的能力;(7)控制的能力;(8)把握職業(yè)界限的能力;(9)診斷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的能力;(10)從事商務能力。
2.1 運動隊中的教練員
人是社會的人,不是獨立的個體。當然,運動員面對著社會大環(huán)境中的各種傳統(tǒng)落后意識和社會不良傾向、行為,必然少不了收到各種程度的影響與侵蝕。這就要求教練員根據(jù)具體情況建立起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它,避免運動員偏離備賽期的軌道。
在與運動隊教練員交談時了解到,運動員們在運動隊里堅持訓練和比賽,有的是迫于訓練基地對他們作為運動員的制度和要求,他們可能從心理上沒有對自己所從事的運動產(chǎn)生心理依戀,只是把這項運動作為進入大學的踏板,一旦進入大學,便沒有了激情和動力,只是迫于制度的約束,加上學業(yè)上和比賽上的壓力,有的學生運動員甚至出現(xiàn)了倦怠。
2.2 教練員與運動員
在專業(yè)運動隊,封閉式管理訓練的運動員不管在生活還是專業(yè)訓練上都比較依賴教練員,而教練員的每個行為、每句話、每個表情無不牽動著運動員的情緒。若教練員能將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積極化,將消極影響最小化,將能使運動隊更加團結(jié),互助,使隊伍更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3 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
要改善兩者之間關系,增強他們之間的互補性和親密性,對于教練員來說,要盡量滿足隊員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的需要,在生活中給予隊員親人般的關心,多與他們交流溝通。對于運動員來說,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聽從教練的指導完成布置的任務,在學習、生活和訓練中遇到困難,要主動找教練傾訴尋求幫助,把教練當作良師和益友。
就如大滿貫乒乓球選手張繼科的教練劉國梁所說“人一定要有一些最堅定的東西和聲音是別人影響不到的,教練的作用就是讓你少走彎路,要充分相信教練”。
我們都知道,張繼科在經(jīng)過少年得志的風采后又付出了年少輕狂的代價,爾后重新振作起來,與劉國梁教練無不關系,“你如果是條漢子,是塊材料的話,你會重新殺回這個球隊,我就告訴你,這對你來說,這是個坎兒,要讓我感覺不一樣的張繼科回來了”。劉教練在關鍵比賽中給予張繼科機會,張繼科在把握住了13次命運之戰(zhàn)后,再次收獲教練的信任和更多的參賽機會。
劉國梁教練,中國乒乓球總教練,中國首位大滿貫選手,2003年便出任中國乒乓球男隊總教練,同時也是上海交大的碩士研究生,擁有所有優(yōu)秀教練必須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運動員萎靡不振時給予激勵,在收獲榮譽時告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生活中及時交流,像兄長更似父輩,讓張繼科成為賽場上的“血性藏獒”,平日里的溫情“儒將”。
3.1 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階段劃分
當運動員處于青少年階段時,教練員與運動員應該是子女的關系;當運動員具備一定的水平時,應該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當運動員已具備較高水平時,應該是朋友之間的關系。
當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時,教練充分給予關懷與愛護,才能讓其在運動隊訓練時更加有安全感,從而安心訓練,達到提高技能的目的;當運動員具備一定水平時,此時應該對自己的身體與技巧形成有了初步認識,對更高層次的技能形成有更高的需要,教練員此時給予幫助是運動員極其需要的;當運動員已具備較高水平時,認知達到某一高度,知識體系形成較為牢固,這時教練員應平等的交流意見,而不是爭個你死我活,這時,教練員與運動員應該是朋友間的關系。
3.2 正確處理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
每個運動員最理想的訓練狀態(tài),大概是希望在提升技能的同時,在與教練與朋友相處時能更多平等的交換意見,獲得尊重。就如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zhì)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人和人相處不是似運動隊隊規(guī)一樣冷冰冰的關系,即便是下屬與領導之間,運動員與教練員相處也不能只是用訓練或工作中的關系,這樣會使運動員產(chǎn)生不安和距離感。一位成功的教練員,必定會使運動員對其產(chǎn)生欽佩之情。
研究也證明,運動員會從他們認為親密的人那里尋求幫助和支持,從而和教練員形成情感上的依戀感,在訓練和比賽中能夠互相補充、默契合作,為了到達相同的目標而做出自己各自的努力;教練與隊員及隊員之間可經(jīng)常一起活動、聚會、經(jīng)常來往,增強交流溝通,拉近心理距離。
4 結(jié)語
因此,要從提高團隊一致性滿意度和團隊成績滿意度的角度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承諾,首先要提高團隊一致性和團隊的成績。教練員的任務不僅要提高隊員的技戰(zhàn)術程度,并且還要構(gòu)成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的團隊,教練員樂意接受隊員的意見,運動員樂意聽從教練員的指導完成布置的任務,教練員和運動員共同為運動隊的每一次訓練任務、每一次比賽、每一次成績目標而努力,各自都為運動隊的成績作出自己的貢獻。
同時,身為運動隊的管理者,一個優(yōu)秀的教練員,不僅要用規(guī)章制度來管理,適當?shù)臅r候,還要將管理和訓練分開來看,使管理人性化,讓運動隊在有組織有紀律的同時更加有活力,從而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
參考文獻
[1] 姬姍姍,王英春.教練員—運動員關系的心理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4):87-91.
[2] 鐘日升.我國教練員與運動員關系現(xiàn)狀的分析及教練員角色定位與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170-172.
[3] 郭修金,胡守鈞.我國教練員與運動員社會共生關系的基本要素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7):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