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品讀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
【關(guān)鍵詞】品讀;文本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閱讀中完成語言積累,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語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語文界對品讀教學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大家都認同品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更深入的對話,從而更好的感知文本中的情感,提高閱讀的效率。
一、引導對比品讀,對話文本語言
蘇教版的教材中編選了很多短小精悍的美文,這些文章都很適合進行品讀學習。由于是為小學生選編的,這些文章詞句的難度都不太高,但卻非常有韻味,作者的遣詞造句水平都很高,讀起來能感到其獨特的語言魅力。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重點對詞句進行品讀,以此來感受詞匯的用意。
例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文章時,里面有這樣一句對石梯的描寫“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這個句子很明顯用了比喻的手法,而且本體和喻體都很清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作者的比喻非常到位,將石梯比作銀絲,生動且形象,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品讀的:
師:在文章中,作者將石梯比作銀絲,非常準確生動,大家能不能也開動一下想象力,將石梯比一比?
生:石梯像鐵鏈一樣從空中拋下。
師:你們覺得是將石梯比作銀絲好還是鐵鏈好?
生:銀絲好,因為銀絲給人的特點是又細又軟,將石梯比作銀絲更能感受到石梯的形象。
生:我也覺得銀絲好,鐵鏈給人一種又粗又硬的感覺,一點都不美觀。
生:肯定是銀絲好啊,文章后面還寫道了這些石梯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鐵鏈怎么斷掉,一點都不對應,還是銀絲更加前后呼應。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品讀,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用詞的準確,這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體現(xiàn)。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對比品讀訓練,能夠讓學生的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引導揣摩品讀,理解文本意象
文學具有很強的語言藝術(shù)性,很多文學作品中作者都是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主人公形象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揣摩品讀的方法來感受語言背后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教學《“番茄太陽”》這篇文章時,我們首先明確作者是想樹立一個善良、樂觀的盲童形象。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寫盲童的心情變化,而且使用了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補充說明。如,文中的開頭部分寫到:“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里?!边@句話看似非常普通,但作者為什么要寫舊樓房是灰色的,這很值得我們深思,于是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揣摩品讀教學設(shè)計:
師:為什么作者要在文章的開頭寫“一棟灰色的舊樓”,直接寫一棟舊樓不可以嗎?
生:灰色不僅是樓的顏色,同時也襯托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情,他的心情是灰色,所以在他眼中舊樓也是灰色的。
師:說的不錯,主人公的心情是灰色的,那為什么他心情灰暗呢?
生:因為他無法正常行走,是一個殘疾人。
師:你們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文章里有這樣一句話:“明明長大了要把腿給我。”
生:還有這句:“明明聽出了我拐杖的聲音?!?/p>
師:嗯,大家讀的很仔細,理解也很深刻。其實閱讀就是要這樣,不僅讀懂文字,還要明白文字背后的深意,只有都懂了才算是把文章讀透了。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筆者通過指導學生揣摩“灰色的舊樓房”這句話的深意,讓他們更好的去感受主人公的思想和情緒。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把書讀厚了、讀深了,才能品讀出文章的深度和廣度。
三、引導想象品讀,感受文本情感
所有的文章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選編文章在描寫時留了文本空白,這些空白其實就是作者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文章時,不能忽視了這些文本空白的作用,最好能讓學生對這些文本空白進行想象閱讀,以此來感受文章背后豐富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這篇文章時,作者在第二大段重點描寫了虎門銷煙那天壯觀的景象,表達了人們高興的心情。但作者并沒有將所有人的心情都細細描寫,這就是文章的文本空白。對此,筆者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
師:虎門銷煙開始了,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在場的人除了百姓、文武官員,還有外國客商、商賈等,他們的心情一樣嗎?
生:不一樣。老百姓肯定是高興的,他們再也不用受到鴉片的毒害,心情肯定是非常激動的。
生:文武百官肯定也是高興的,畢竟虎門銷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壯舉,讓他們看到了國家振興的希望。
生:外商肯定是心痛的,畢竟這些鴉片是他們牟利的工具,他們不在乎中國人是否會被荼毒,他們只在乎他們的利益。以后估計也不敢將鴉片銷往中國了。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品讀,將文本空白進行了填補。在填補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價值,與作者和文章都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總之,品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品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對比品讀、揣摩品讀,還可以是想象品讀,教師應根據(jù)文章的不同情況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品讀方法,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李翔翔.王崧舟語文生本課堂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朱靜.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教學風格的個案研究[D].江南大學,2015
[3]李金國.走在“對話”之途的閱讀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