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周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課文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沒有作過多的瑣碎分析,而是在培養(yǎng)習慣上下功夫,在積累中見成效,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兒童感受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以下就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第16課《這兒真好》為例,談談我的做法與感受。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片段一】
(出示圖,學生觀察)
師:荒島上是什么樣子的?
生:荒島上沒有樹。
生:荒島上沒有小動物。
生:荒島上沒有花草。
…………
(師出示句式:荒島上沒有 ,也沒有 。)
(學生口頭填空)
師:這樣的一座荒島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
師: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熊?
(出示句式:這是一只 的小熊。)
(學生口頭填空)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首先要喚醒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低年級的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我借助色彩鮮明的畫面對比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好奇心、求知欲,在此狀態(tài)下進入閱讀。在片段一的教學中,讓學生看圖用“荒島上沒有 ,也沒有 ”說話,從而引出“這是一只 的小熊”進行口頭填空。答案不局限于書本之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甚至體會到的,通過說話表達出來。
二、聯(lián)系生活,讀出實感
【片段二】
師:你能從書上找到一個表示小熊感受的詞嗎?
(生找出“孤零零”)
師:你有沒有“孤零零”的時候?
生:有,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在家感覺孤零零的。
生:我犯了錯誤,同學們都不理我了,我感覺孤零零的。
…………
師:你能讀出小熊的感覺嗎?誰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讀)
師:我們一起讀出小熊的感覺好嗎?
(生齊讀)
在教學生理解“孤零零”時,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的體會,讓學生聯(lián)系小島的“荒”,想想小島當時的樣子,了解小熊的處境,體會小熊內(nèi)心的感受,從而明白小熊多么希望身邊能有朋友啊,要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熊,讀出小熊的感受。讓學生說說自己“孤零零”的經(jīng)歷,目的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自身體驗來理解詞語,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讀出品味,放飛個性
【片段三】
(出示圖:小熊種樹后的小島)
師:現(xiàn)在的小島還是“荒島”嗎?
生:不是。
師:那請你來為現(xiàn)在的小島取個名字吧。
生:美麗島。
生:花島。
生:綠島。
…………
(指名一個學生扮演小鳥)
師:一只小鳥飛來了,它會說什么?
生:?。∵@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生在讀時強調(diào)了“這兒”)
師:是呀,這兒真是太美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美的地方,哪里都比不上這兒!
師:又一只小鳥飛來了,它又是怎么說的?
生:啊!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生在讀時強調(diào)了“真好”)
師:是呀,漫山遍野,綠葉成蔭,實在是太好了!
師:又一只小鳥飛來了,它又是怎么說的?
生:?。∵@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生讀時強調(diào)了“就住在”)
師:我下定決心哪兒也不去了,就在這兒住下了,再也不走了。
師:又一只小鳥飛來了,它又是怎么說的?
生:啊!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生在讀時強調(diào)了“我”)
師:現(xiàn)在你們就是那一只只的小鳥,一起飛起來吧!
(生配上動作讀:啊!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p>
師:那這么多只的小鳥還能用“我”嗎?
生:不能!要用“我們”。
師:那我們再來讀一次吧。
(學生再次齊讀)
朗讀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有所悟?!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片段三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去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表現(xiàn)文本的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把理解的重心擺放的位置也不一樣,有的突出了“這兒”,重在強調(diào)小熊辛勤營造的漫山遍野、綠葉成蔭的小島;有的突出了“真好”,重在強調(diào)小鳥對這個地方的直觀感受;有的突出了“我”,強調(diào)了主體本身;有的突出了“就住在”,體現(xiàn)了它們愛上這個小島了,決定在這里安家落戶了。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理解,但他們都沒有錯,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給學生一個固定的理解方式,而是保護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解放。
以上三個片段針對低年級兒童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對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強化了感受,升華了體驗。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柘塘中心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