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芳
2016年3月,我參加了由北京教育學院學生發(fā)展研究中心涂元玲副教授負責的“基于學生調(diào)研的學校學生發(fā)展目標的具體化及其實施策略”項目(此項目為北京教育學院“協(xié)同創(chuàng)新學校計劃”的一部分)。項目的一個方面是圍繞一個主題訪談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再根據(jù)學校學生發(fā)展目標制定學生個人發(fā)展目標。這樣的訪談,不僅使我加深了對學生的了解,而且促進了自身的改變。
一、為什么訪談:因人而異制定具體發(fā)展目標
起初,該項目最吸引我的就是“學生發(fā)展”這四個字,因為作為班主任,我們該如何幫助每個學生健康發(fā)展,是我最為關注的。經(jīng)歷了幾次實踐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研究側重點在悄無聲息地發(fā)生著改變。尤其是對“學生發(fā)展目標的具體化及其實施策略”越來越感興趣。如果我們想幫助學生健康發(fā)展,就要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體現(xiàn)具體化和策略性的發(fā)展目標。這也是如今班級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呢?我們找到了一條相對有效的路徑。那就是圍繞一個主題對學生進行訪談。
我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每逢周一,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是最不好的。上課走神、困意明顯、疲憊不堪。這些孩子的周末完全是奔波于各種課外班之間。有的孩子甚至一周要上七八個課外班。上這些課外班。有的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但這樣的情況是少數(shù):多數(shù)是家長們給報的,孩子不上不行。當我問起:“如果周末沒有課外班,你會怎樣安排你的時間”時,大部分孩子會說“我要睡覺”“我要看電視”。還有的說:“我多么希望能讓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基于上述現(xiàn)狀。我決定開展以“課外班”為主題的訪談。通過訪談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教育等情況。
二、如何訪談:目的明確、過程合理、準備周詳
經(jīng)過觀摩涂老師的訪談,我不斷地實踐、體驗,逐漸掌握了訪談的方法。教師要做好訪談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訪談目的:明確可行
每一次訪談前。圍繞學生上課外班的情況。我都會設計幾個問題,主要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自主發(fā)展情況。比如:(1)這個學期爸爸媽媽都給你報了哪些課外班?為什么報這些課外班?你認為對你的學習有哪些幫助?(2)如果周末不上課外班,你會怎樣規(guī)劃?說說你最想做什么?為什么?(3)你在學校已經(jīng)四年了,結合學校提出的“自主”要求,談談你做得好的地方,以及有待改進的地方。
2.訪談學生選擇:考慮周全
每次訪談我都會選擇四個學生,一般是兩男兩女。我不是按照學號選擇學生,而是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把班上的學生分好小組。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女孩的媽媽去年“五一”去世,孩子剛剛從悲痛中走出來,我在選擇誰跟她一起進行訪談的時候格外用心。如誰能夠讓這個女孩有安全感,誰是這個女孩的好朋友等因素,我都要考慮其中:“爸爸媽媽都給你們報了哪些課外班?”的問題也被我改為“家長都給你們報了哪些課外班?”
3.訪談時間:合理安排
選擇訪談的時間非常重要。我選擇每周四或周五下午。學生基本沒課的時間進行。每個學期訪談一次。訪談前。我跟班上的家長通報了要進行訪談的安排,既是請家長們支持這項工作。也是尊重家長的知情權。每次訪談的時間從最初的一個半小時縮減到一個小時,這樣學生們不會覺得很累。
4.訪談內(nèi)容:精心準備
每次訪談前,我都會將此次即將參加訪談的幾個學生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梳理。然后再發(fā)給涂老師。這樣既可以讓涂老師提前了解訪談學生的特點,又有助于我在訪談過程中靈活應對。
5.訪談技巧:游刃有余
涂老師親自指導我如何進行有效的訪談,教給我很多實用的小妙招。例如:在訪談中,不要問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因為它限制了學生的回答,不利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進一步追問。
三、訪談的收獲:多分析、深關注、常傾聽,及時化解教育問題
我和學生是訪談活動最大的受益者,訪談學生帶給我的收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面對“問題學生”,理性分析更多了
當班級里的學生出現(xiàn)一些問題時。我不僅僅關注問題的解決,更關注問題背后的原因。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叫小新的小姑娘,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做功課磨蹭。我曾經(jīng)與家長溝通過這個問題。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家長工作都忙,只是爸爸比媽媽對她用心更多一些,但在訪談中這個孩子告訴我:“爸爸說的不對。我就上腳踹?!蔽也帕私獾郊议L和孩子之間的真正問題。后來。我跟她的爸爸溝通,教給他與孩子交流的方法,還為其支招。使他慢慢幫助孩子改掉走神和拖拉的毛病。面對“問題學生”。很多教師可能都會請家長。有的家長請來一次就管用,有的請了多次也沒有改觀。通過這個案例。我明白了:要找到解決學生問題的好辦法。還是要從學生那里找到切入口。訪談是了解學生的有效方式。
2.面對潛在問題,引導預防更多了
通常。班級里的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我們可以稱這些孩子為乖巧孩子,他們非常聽話。讓我們特別省心。正因如此。在教育中往往也最易被我們忽略。比如:小方是我們班特別乖巧的男孩子,熱愛勞動、懂禮貌,非常喜歡語文,經(jīng)常自編詩歌給我讀。他在我們班的讀書群里是最活躍的。可是,他的數(shù)學成績一直是我最擔憂的。在訪談中,他不只強烈地表示“我不喜歡數(shù)學?!备钊顺泽@的是。當我提出“如果周末沒有任何課外班。你會怎樣安排你的時間”時。小方的回答卻是:“我要坐在一艘船上。船會觸礁,其他人都死了,就我活下來,我自己在一個孤島上生活。誰也不打擾我。”這個畫面在那次一個小時的訪談中被他重復了兩次。在后來一組的訪談中,有兩個女孩子也無意識地提到小方。說我不在的時候,他總是嚇唬她們。而且形式非常特殊。竟然是用鼻涕橫流的方式嚇走很多愛干凈的女生。
我沒有想到。原本看起來十分乖巧的小方。內(nèi)心竟然有孤單甚至暴力傾向。這次訪談帶給我的感受是。對于一些表面乖巧的孩子,班主任往往并不了解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以及其潛在意識對成長帶來的影響。而深入了解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訪談。這也提醒我,同時提醒家長要了解孩子真實的心理。并且積極進行引導、干預。預防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3.面對矛盾發(fā)生,耐心傾聽更多了
自從做過學生訪談后,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我更多的是傾聽學生的心聲,傾聽過后再進行引導,即使發(fā)生矛盾的總是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我也不會像已往那樣急于下結論。而是靜靜地傾聽他們的敘述。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子,總是背著我惹事,影響周圍同學,我把他叫到身邊問情況,他怎么都不張嘴,每一次跟他過招,我都是特別生氣。和他不歡而散。雖然我找他當時有效。但沒過幾天他又會重蹈覆轍。記得他在參加訪談時比較緊張,因為他每次如此近距離與我靠近多半都是犯了錯誤之后。但是那次聊天結束后。他給我寫了一張小紙條:“鄧老師,我以前總惹您生氣,對不起?!本褪沁@樣一次訪談,感動了他,更感動了我,此后再與同學發(fā)生矛盾,他會主動跟我說他的想法,我也變得柔和許多。靜靜地傾聽他的講述,幫助他正確認識問題,及時處理問題。
(編輯 許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