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民麗
語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全面、充分地認知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學生的根本學習訴求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
一、提高語文教師教學技能水平,強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語文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高低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教學技能水平包括:職業(yè)認知水平、思想觀念合理化轉變以及教師教學實踐水平三方面:
其一,職業(yè)認知水平層面——要求語文教師始終堅持終身學習原則,不斷自身學習,盡多閱覽有關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學及管理學等方面的書籍,汲取知識養(yǎng)分,拓寬知識視野,提高教師個人素養(yǎng);其二,思想觀念合理化轉變層面——要求語文教師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摒棄陳舊的應試教育觀念,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套路——學生“空著腦袋”走進教室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以“灌輸式”機械、重復地進行理論講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和心理體驗,靈活、機動地改變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的同時,增強教師教學的自我效能感;其三,教師教學實踐水平層面——教師應充分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尤其是教學課件的精心設計與制作;注重生活化鮮活素材的巧妙導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交融的多維度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強調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相關教學信息的評價與反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形式和手段。
二、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型課堂教學
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習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三維溝通與互動,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發(fā)掘個人潛質,展現自我風采。
例如,在學習《夸父追日》一課文時,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表現,包括:學生語文學習基礎水平差異、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興趣程度差異、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異、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差異、學生組織協(xié)調能力差異等等,依照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小組人員劃分,將班級學生有機地分成5個學習小組,確保各小組綜合學習實力基本均衡;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探究性學習任務,提出思考問題:夸父為什么追日?夸父怎么追日的?夸父追到太陽了嗎?夸父“神”在哪里? 默讀課文,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神奇,勾畫出來,如:“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钡?,分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神話故事這一文學體裁有什么特點?通過學習《夸父追日》,我們感悟到夸父怎樣的高貴品質和精神信念?;各小組成員圍繞教師的問題展開激烈地討論與探究,大家大膽發(fā)言,各抒己見;最后,教師根據各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給予學生充分地鼓勵和表揚,并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層次地總結和剖析,升華文章主題思想,提升學生文學修養(yǎng)水平和精神境界。
三、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注重學生主體感受及內心體驗
和諧、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裨益。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將科學性、思想性有機統(tǒng)一,注重情感教學理念的有機滲透,注重學生“興趣點”的重要性,并以此關鍵“點”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巧妙創(chuàng)設教學“預熱”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有關“蘇州園林藝術”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美好的視覺感受中,感受蘇州園林藝術的獨特美;隨后,教師巧妙導入課文內容學習,梳理行文脈絡——亭臺軒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藝術美、花草樹木的映襯美、近景遠景的層次美,進行課文的逐步深入分析,同時配合柔美、舒緩的音樂進行氛圍烘托,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充滿自主探究學習欲望,不但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文學賞析和藝術審美水平。
四、構建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圍繞學生主體客觀反饋相關信息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構建科學合理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切實學習情況及心理感受及時、準確地反饋教師,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開發(fā)和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另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標準構建,還應注重評價標準的全面性,不僅評價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文學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應注重評價學生在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尤其是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出現,需要語文教師足夠重視并積極處理、應對。
綜上,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認知能力快速發(fā)展的年齡段,但也是有著豐富內心情感及表達的有機個體。語文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關系,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觀的體現,是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初中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影響,語文教師應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實踐、探究、反思和創(chuàng)新,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張惠鋒.主體參與下的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時代,2014(12).
[2]陳發(fā)珠.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考試周刊,2013(58).
[3]葛衛(wèi)群.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提升語文教學質效——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模式改革的探究[J].教師,20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