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摘 要:《從前慢》是木心詩歌的代表作,全詩畫意十足,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體現(xiàn)了迷人的鄉(xiāng)愁美學。本文試從木心其人、鄉(xiāng)愁情節(jié)緣由及《從前慢》的鄉(xiāng)愁美學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窺探其詩歌優(yōu)美、智性的風格及蘊含的鄉(xiāng)愁美。
關(guān)鍵詞:木心 從前慢 鄉(xiāng)愁 反諷
一、關(guān)于木心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1927年生于烏鎮(zhèn),2011年在其故鄉(xiāng)逝世。自幼喜繪畫,愛閱讀,1946年入上海美術(shù)??茖W校,1949年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1982年遠赴美國,長居紐約,并重新開始繪畫與寫作,先后出版各種詩文集三十余種。1986 年《散文一集》《瓊美卡隨想錄》在臺灣問世;2006年年初,木心作品大陸版面世;2010年,散文體小說集《空房》英文版在美國出版?,F(xiàn)在,他的一些作品還被選為美國大學的文學教材。此文將探討的詩作《從前慢》,由青年作曲家為其譜曲,隨后著名歌星劉歡在2015年央視春晚上演唱,引發(fā)好評與熱議。
據(jù)陳丹青回憶,1989年初,木心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木心也說過:“零零散散講,沒用的,你們要補課,要補整個文學史,中國的,西方的,各國的文學都要知道,” ①并自稱是“私房話”。2012年底,木心逝世一周年之際,陳丹青整理了這些數(shù)十萬言的“私房話”,出版為《文學回憶錄》。在《文學回憶錄》中,木心用“自我”的眼光,審視古今歷史上每一位文學巨匠,大膽評點,論斷新穎,他說:“西方文學從荷馬、《圣經(jīng)》開始,中國文學是從《詩經(jīng)》、楚辭開始的?!贝朔N文學史的講述與嚴謹學術(shù)性著作相比,以生命本身的體悟見長,顯得自然,被視為“印象主義批評在當代中國的回應”。②
木心作品風格簡約深奧,語言繁復微妙,其中蘊含著自身獨特人生體悟與價值判斷;同時他深愛閱讀,自稱他的“自救”,全靠讀書,認為“書”是最神奇最偉大的。他廣閱中西文學,作品中融合著“中國狂士精神和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③木心作品雖融合著中西文化,但他又仰慕個人主義,使他作品風格顯得獨特,與當下漢語寫作的套路完全不同。木心自己也說:“歐羅巴文化是我的施洗約翰,美國是我的約旦河,而耶穌只在我心中?!笨梢?,他另辟蹊徑,獨樹一幟;這種風格,對現(xiàn)代漢語寫作來說,無疑是一大貢獻。
二、木心與文化鄉(xiāng)愁
何謂“鄉(xiāng)愁”?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鄉(xiāng)愁”,即“懷念家鄉(xiāng)的憂傷的心情”。鄉(xiāng)愁是古今中外文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經(jīng)久不衰。僅從中國文學來看,從《古詩十九首》,到唐代“詩仙”李白,再到現(xiàn)代詩人余光中,各個時代,都有不同形式的鄉(xiāng)愁文學。詩人洛夫曾把鄉(xiāng)愁詩分類為“大鄉(xiāng)愁”與“小鄉(xiāng)愁”。 “小鄉(xiāng)愁”思“家”,“大鄉(xiāng)愁”念“國”。而所謂的文化鄉(xiāng)愁,則是比家國之思包含范圍更大、含義更深的牽動作者心靈的一種文化符號,此種文化符號不限地域,超越時空,相對于個體生命來說,具有恒久性。當代作家白先勇就有這種文化鄉(xiāng)愁,“我心靈上的故鄉(xiāng),還是想回到傳統(tǒng)文化?!?/p>
2006年10月木心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雜志采訪時也直言自己在美時的鄉(xiāng)愁:“我的童年,中國還有‘民間社會可言,那種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的生態(tài),特有人情味、戲劇性。在美國犯鄉(xiāng)愁了,我就想寫一本書,叫做《往日醍醐》,中國江南的浮世繪呀,用意識流手法描摹我童年故鄉(xiāng)的春、夏、秋、冬,可奈中途停筆,后來就意興闌珊,沒寫成?!?④米蘭·昆德拉在《移民生活的算術(shù)》中歸納了三類移民作家,其中稱,第二類移民作家雖在移民國生活,融入了當?shù)厣鐣竾幕母€在。對于木心而言,他雖有著較為復雜的文化身份,長期身居在大洋彼岸,但其民族之根、文化之根卻絲毫未減,他也可視為“帶根的流浪人”,帶根的流浪人也都有鄉(xiāng)愁。
木心自己說:“人有兩套傳統(tǒng),一套精神,一套肉體。我的祖先在紹興,我能講一口紹興話?!痹凇稖厣箞@日記》序中更是特寫故鄉(xiāng)文化符號:“散戲,眾人嗡嗡然推背接踵而出寺門,年紀輕輕的跨圮墻斷垣格外便捷,霎時滿街身影笑語像是還有什么事情好做”。另外,木心的一些作品,如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中的《九月初九》傳達了他特殊的鄉(xiāng)愁;散文《竹秀》還寫了在莫干山上吃羊腿的情節(jié)。故鄉(xiāng)食物的味道與文化符號,都可反映一個作家對故鄉(xiāng)的態(tài)度。因而,不管是散文《竹秀》中美食“散發(fā)”出的故鄉(xiāng)味覺,還是對散戲這一故鄉(xiāng)文化符號的追憶,都顯示著木心獨特的文化鄉(xiāng)愁。
評論家童明這樣評價木心,他“精神氣脈既系于春秋、魏晉、漢唐的華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臘的悲劇精神,而思維特征和藝術(shù)格調(diào)卻又是西方現(xiàn)代派的,且與近三十年來最深思熟慮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關(guān)”。實為中肯評價,從木心對《詩經(jīng)》的熱愛可見一斑。為此他寫了一部以《詩經(jīng)》為題材的詩集《會吾中》。另外,木心從小接受私塾教育,古文底子深厚,對傳統(tǒng)文化也是知之甚多。所以在美國幾十年,他的文化之根是揮之不去的。木心是帶根流浪,并懷有文化鄉(xiāng)愁的人。
三、《從前慢》的鄉(xiāng)愁美學
木心半生在外漂泊——從烏鎮(zhèn)到上海,從上海到紐約,再從紐約重回故鄉(xiāng)??梢哉f,離鄉(xiāng)愈遠,鄉(xiāng)愁愈濃。臺灣旅美作家王鼎鈞認為,鄉(xiāng)愁是一門美學。鄉(xiāng)愁美學是作家在對“原鄉(xiāng)”追尋的過程中,達到對鄉(xiāng)愁的體悟與人生的觀照?!稄那奥肥悄拘南壬诼猛局兴鶎懙?。接下來就以此詩為例,運用文本細讀方法,闡釋其中蘊含的鄉(xiāng)愁美學?!稄那奥饭卜炙墓?jié),每節(jié)三行,為字數(shù)不等的現(xiàn)代詩;發(fā)表于2009年木心詩歌集《云雀叫了一整天》詩集中,全詩如下: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⑤
《詩經(jīng)》三百篇里有些被古人稱做“興”體的,一般是開端一兩句描寫自然景物,以引起思想情感的抒發(fā)。這就是起興,見景生情,因物起興。木心雖受《詩經(jīng)》影響,但《從前慢》并未采用《詩經(jīng)》的起興方式,一開端便用“記得”這個回憶感頗濃的動詞,使全詩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色彩,毫不掩飾對過往生活的回憶。“早先”,“少年”兩詞都在有意強調(diào)時空的久遠,再次將讀者視線與想象拉回到不可返回的童年時光。“少年時”、“大家”說話都“誠誠懇懇”,“說一句”就“是一句”。“誠誠懇懇”像世紀老人給少年們講述遙遠的故事;也似不同年齡段,長輩、朋友之間的用心交流。這一切看起來都是“慢”的,不急不躁,認認真真。而“一句”、“一句”地復沓使用,無疑將這種“回憶慢”確定下來。
歌德《浮士德》末尾有兩句詩:“一切消逝者,都是一象征。”屈原拿美人、香草寄托他的愛國熱情,成為千古名作。也就是說,題材是畫家、詩人寄托思想感情的客體形象,關(guān)鍵在如何處理這些題材?!稄那奥范⑷?jié)中,大量使用客體形象,并將感情融入其中。
宗白華說,“畫家以流盼的眼光綢繆于身所盤桓的形形色色。所看到的不是一個透視的焦點,所采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立場,所畫出來的是具有音樂的節(jié)奏與和諧的境界?!?⑥畫出身的木心,在這兩節(jié)中,用詩性語言同樣造出來和諧的境界。具體來說,在《從前慢》里,具體鮮明的意象構(gòu)成了一副生活圖景。“清早”的“火車站”,黑乎乎的“長街”,還有那“冒著熱氣”的“賣豆?jié){”的“小店”??梢哉f,三個圖景,三個意象,三種意蘊。由冰冷孤獨的畫面感直接跳到充滿溫馨、溫暖的場景,這一轉(zhuǎn)換只用了三句話。在現(xiàn)代詩歌里,很少有如此簡潔的語言體現(xiàn)這種精美的畫面感,倒是在唐詩里頭,我們可發(fā)現(xiàn)很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就是例子。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僅僅10個字,一幅塞北夕陽照頓時展現(xiàn)出來。這也是《從前慢》雖是現(xiàn)代詩,卻讀來有種古詩感的原因所在。與當下社會火車站里里外外人頭攢動、機動車爭先恐后的場景相比,那時“清早”的“長街”“無行人”,唯一有動感的就是“豆?jié){”鋪里頭“熱氣”?!盁釟狻比缧性屏魉?,加上步行者,同樣是一副“慢”的畫面。
接著,“日色”,“車”,“馬”,“郵件”四個意向的組合,如落日余暉;馬車載著郵件慢悠悠地走動,如田園生活一般。此詩這一節(jié)的意象組合,畫意更十足。可謂“詩中有畫”。由繪畫進入詩歌的木心,此種風格是易于理解的,難得的是詩中還有哲思味。其實,不管何時何地,日色都是按照固有的物理動態(tài)在運動,并非變得快或慢,而木心卻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變”透露了作者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這是與當下生活的快節(jié)奏相比得出來的?!败嚒保榜R”作為那時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無疑是慢悠悠的,與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飛機”、“高鐵”同樣形成了對比;而“郵件”代表的紙質(zhì)信,與時下的“電郵”、“微信”在傳遞速度上也相差甚大。
艾略特提出過“客觀對應物”理論,按照他在《哈姆萊特》中所說的:“用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尋找一個‘客觀對應物?!币簿褪钦f,作家要運用一連串物象,事件等來表達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一經(jīng)出現(xiàn),便可引起共鳴。木心在飛速運轉(zhuǎn)的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了別具一格的對應物——“日色”下顯得慢悠悠的“車”、“馬”以及傳遞情誼,表達問候,用以維系父子感情,朋友、戀人關(guān)系的“郵件”。
第三節(jié)最后一句“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更具現(xiàn)實反諷意味。所謂“反諷”,是指“說話人企圖表明的含義和他表面講的話不相一致?!狈粗S的運用,能把詩歌中的詞、元素,在詩歌整體的語境下,產(chǎn)生變形,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讀者正是通過這種變形,感受詩歌語言的反諷意味。木心寫到,“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實際上他的意思,在“日色”快了,“車”、“馬”、“郵件”也快了后,連“愛情”這種需要慢慢沉淀下來去維護的感情也快了,因為有人可能“一生不止愛一個人”,這也是“正話反說”型反諷。
最后一節(jié)中,“鎖”與“鑰匙”這兩個意象是全詩最為匠心獨運之處。在小說《金鎖記》中,張愛玲用“金鎖”代表她對女性個性解放的憂思。到了木心這里,“鎖”變成了一種記憶與仰望,對故鄉(xiāng)家園的懷念,對過往生活情態(tài)的留戀,對鄉(xiāng)土家園生活的追思。“從前”的“鎖”“好看”,不僅僅是因為它“長”得好看,還在于它鎖住了“時間”,;開啟這“鎖”的“鑰匙”同樣“精美有樣子”,溫馨感人。詩性語言的美就在于它的無邊無際,可帶讀者進入想象的任何可能,全詩最后一句,就是如此。這句高瞻遠矚的詩句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正是在這種“個人化”式的懂了的推動下,讀者的情感也隨之慢慢涌動。因而,“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是寫給讀者的,更是寫給自己的。“鎖”住的不管是慰藉,歡樂,人或事,都是木心觀念中“從前”那時所籠罩著的美好人性。這“鎖”,便成了力量之源。
總之,最后這節(jié)充滿哲思?!稄那奥啡娪腥绠嫲阍娨獾摹奥本埃罱K將“慢”確定下來的是“你鎖了,人家就懂了”這句。木心想把美好的東西鎖起來,讓它們慢慢地一如既往地隨時間前移,如同豆?jié){店里的 “熱氣”,日復一日,如那不緊不慢的“郵件”。這是木心的懷舊之情,期望生活多些“慢”;慢了,記憶里故鄉(xiāng)的味道就有了,鄉(xiāng)愁也就在了。
注釋
① 陳丹青.文學私房話[N].中華讀書報,2015-11-11.
② 劉劍.論木心的印象主義文學批評——以《文學回憶錄為例》[J].中國文學研究,2015(4):1.
③ 李靜.“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學家”——木心散論[J].南方文壇,2006(5):4.
④ 李宗陶.木心:我是紹興希臘人[J].南方人物周刊,2006,10(26)54.
⑤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4-75.
⑥ 宗白華.藝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49.
參考文獻
[1] 木心,講述.陳丹青,筆錄.文學回憶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孫郁,李靜,編.讀木心[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趙毅衡.重訪新批評[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
[4] 徐光華.流散文化與知性寫作——木心散論[D].泉州:華僑大學文學院,2008.
[5] 楊華.20世紀美國華人文學中的中國形象[D].濟南: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