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平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階段也開始融入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內容,在提升課堂效率、吸引學生興趣以及改變教學模式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微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一個新型教學手段,它的快捷、方便與如今的教學特點相融合,在充分展現(xiàn)知識、提升教學質量上發(fā)揮出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將微課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為高中生物教師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微課 高中生物教學 創(chuàng)新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社會各個行業(yè)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它在改變社會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上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微課引入高中生物課堂應該是時代的要求。高中生物作為一門對人物、動物以及各種微生物乃至這些物種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綜合研究的自然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積極利用微課的便捷性和直觀性進行生物知識的講授,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相當關鍵。
一、高中生物課堂應用微課的重要性
科技的發(fā)展成果之一就是微課,因此將科技引入課堂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首先,它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回顧課上教師授課視頻的過程中,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對知識進行更加扎實的掌握;其次,教師可以在課程內容開展之前為學生錄制一個視頻,短小精悍的視頻為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便于學生更有針對性的聽課;最后,在講課的過程中,豐富的視頻圖畫以及聲音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保證課堂效率和質量。
二、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策略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微課在生物課堂上的作用,生物教師應該從課程內容的導入、突破教學難點以及開展實驗探究等幾個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這一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使得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當中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下面筆者以就具體的教學案例為依據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創(chuàng)設精彩情境,激情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朐O計得好,使得課一開始就給學生以激趣、激情、激志、激疑、激思、激智,讓學生以最佳學習狀態(tài)進入所學內容,就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反之,開始時的幾分鐘抓不好,出現(xiàn)形式化、假問題、偏離真實情境、牽強附會攀搭、不能引發(fā)正遷移,就會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的完成,甚至還會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成敗。因此,教學引入是高效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剛上課之際,播放一段像、圖、聲并茂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就可以有效聚焦學生關注點,引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喚醒學生智慧。
在教學《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時,可以先播放一段震驚全國的2004年大頭娃娃事件或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視頻來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奶粉怎么了?通過讓學生了解重大社會事件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蛋白質的熱情。在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時,教師可以首先播放新聞報道《生物圈2號》,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學生思考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教學《胚胎工程》時,可以播放視頻《多利羊的誕生》;在教學《基因的表達》時,播放視頻《人體的阿波羅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兩者展現(xiàn)了人類探索生命、改造生命、揭開生命奧秘的燦爛的前景,以此點燃學生的夢想,為他們的明天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利用微課資源,突破教學難點
微視頻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于一體,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視聽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維遞進的腳手架,降低了認知難度,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如《細胞的增殖》這節(jié)中,增殖的具體過程是一個較難理解、較難記憶的知識點,若在課堂中直接通過教師講解和課本的簡單呈現(xiàn),顯然無法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即使通過實驗課借助顯微鏡對學生進行了該節(jié)的感性認識,但每個時相的切片似乎也并不能讓學生理解整體的變化和意義。如果教師通過動態(tài)的微課程來演示細胞增殖過程的具體變化,并將每個人為區(qū)分的階段分別演示,再總體連接成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配以文字解說,讓學生去體認微觀物質的變化細節(jié),就能有效地前串后連、突破時空局限了。同理,在《神經調節(jié)》中興奮的傳導是一個難點,如果用微視頻模擬興奮在神經元內和神經元間的電位變化和突觸內遞質的釋放過程,以及電位傳導和化學刺激的轉化,學生就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刺激――膜電位變化――突觸遞質――膜電位變化這條一體化興奮傳導路線,從而準確理解興奮的傳導機制。
(三)展示探究實驗,提升學生能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針對學生的探究實驗。如必修一中的“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二中的“探究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必修三中的“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種群數量動態(tài)變化”等。由于受實驗條件的限制,或課時不足的影響,這些實驗時間長,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的實驗,教師多選擇用講述法或觀看教學錄像的方法開展,使得學生對這些實驗毫無體驗,聽得索然無味。如何既能順應國內實驗教學尚在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又能為學生的實驗體驗開辟更大的空間呢?微課就發(fā)揮了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jié)的“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探究性實驗,對鞏固光合作用過程原理、理解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緊張、實驗設備不齊、教師教學任務重等問題,特別是該實驗耗時長,而且實驗中間有大量等待實驗現(xiàn)象的時間無法得到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在本節(jié)課進行微課教學,既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又能真實地呈現(xiàn)實驗過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以上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錄制三個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分別探究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三個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三、結語
總之,作為時代的產物,微課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發(fā)揮起越來越大的作用,生物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教學手段的精髓,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為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田欣.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7).
[2]慕迎杰.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