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書,覃春艷,余盧妹
(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婦產科1、檢驗科2,廣東東莞523843)
預防性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合并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應用
李洪書1,覃春艷2,余盧妹1
(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婦產科1、檢驗科2,廣東東莞523843)
目的預防性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合并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東莞市長安醫(yī)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98例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的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49)和對照組(n=49),對照組常規(guī)應用縮宮素預防,觀察組應用宮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較兩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產后出血情況以及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為(3.29±1.48)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42±1.94)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為(605.72±148.46)mL、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28.57%,產后24 h血紅蛋白下降值為(13.36±3.45)g/L,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815.46±153.89)mL、48.98%及(19.21±5.82)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預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縮宮素,其具有高效、安全的優(yōu)點。
宮縮乏力;產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縮宮素
產后出血是我國產婦圍產期最嚴重且兇險的并發(fā)癥之一,是引起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前置胎盤、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巨大胎兒、子宮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等等[2]。因此,針對合并宮縮乏力的產婦采取積極措施防治產后出血對降低產婦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對合并宮縮乏力高危因素的產婦預防性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東莞市長安醫(yī)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98例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的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3~35歲,平均(26.8±4.7)歲;孕周34~41周,平均(38.9±1.4)周;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盤36例,羊水過多28例,巨大兒14例,多胎妊娠10例,子宮肌瘤10例。排除標準:①妊娠期高血壓、凝血功能障礙及肝腎功能不全者;②術中發(fā)現胎盤粘連、子宮切口裂傷者;③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史者;④哮喘、青光眼等疾病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9)與對照組(n=49),兩組產婦臨床資料(年齡、孕周及宮縮乏力高危因素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產婦均予以剖宮產,對照組常規(guī)應用縮宮素,用法:剖宮產術中胎兒娩出后縮宮素20 U宮肌注射+縮宮素20 U持續(xù)靜脈滴注,如果療效不佳時可徒手按摩子宮,然后再追加應用縮宮素。觀察組產婦應用縮宮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美國法瑪西亞普強(中國)公司生產]治療,用法:剖宮產術中胎兒娩出后宮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縮宮素20 U持續(xù)靜脈滴注,如果療效不佳可徒手按摩子宮后重復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間隔時間15 min,總量≤2 mg。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①比較兩組第三產程時間及產后出血情況、產后血紅蛋白下降情況,其中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3]:剖宮產者胎兒自母體娩出后24 h內總失血量達到1 000 mL。術中出血量的計算采用容積法、稱重法與目測法相結合的方法,術后出血量則采用產婦記血量紙測量;②記錄兩組患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剖宮產產婦圍產期指標比較觀察組產婦的第三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及產后24 h血紅蛋白下降值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圍產期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剖宮產產婦圍產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t/χ2值P值49 49 3.29±1.48 5.42±1.94 6.091<0.05 605.72±148.46 815.46±153.89 6.860<0.05 14(28.57) 24(48.98) 4.298<0.05 13.36±3.45 19.21±5.82 6.053<0.05
2.2 兩組產婦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出現輕度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20%,觀察組出現輕度惡心7例,嘔吐2例,面部潮紅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41%,均自行緩解,未予特殊處理,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68,P>0.05)。
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2%~3%,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時可危及產婦的生命[4]。產后出血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及軟產道損傷等,其中子宮收縮乏力使子宮的正常收縮受到影響,可引起子宮壁血竇持續(xù)開放出血,是引起產后出血最重要的原因,占到產后出血總數的70%~80%[5]。研究認為,引起宮縮乏力的常見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盤、多胎、巨大胎兒、羊水過多及合并子宮肌瘤等,臨床上主要應用縮宮素、麥角新堿和前列腺素等藥物對產后出血進行治療,但療效不佳時需要結扎或栓塞血管,甚至行子宮切除術治療,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創(chuàng)傷,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因此,對于這類產婦預防重于治療,重視高危因素的識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子宮收縮是改善產婦預后的關鍵。
縮宮素是預防及治療產后出血的一線用藥,主要優(yōu)點為起效快、副反應小、經濟安全。但是縮宮素半衰期短,并且其作用的發(fā)揮依賴于縮宮素受體的數量,縮宮素受體位點達到飽和后再增加縮宮素劑量,無法繼續(xù)發(fā)揮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另一方面,縮宮素主要對子宮體平滑肌發(fā)揮作用,其對子宮頸的收縮作用較??;再次,縮宮素劑量較大時可出現低血壓、水中毒等不良反應[7]。麥角新堿則可使子宮上段和下段平滑肌產生廣泛的收縮,并且對血管的平滑肌也有促進收縮的作用,因而使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8]??ㄇ傲兴匕倍∪际且环N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其半衰期較長,可以持續(xù)作用2~3 h。其作用機制為通過促進鈣離子釋放、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提高胞漿內鈣離子濃度,起到促進子宮肌原纖維收縮、關閉創(chuàng)面血竇的作用,進而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其次,其前列腺素樣作用可促進血管收縮及血小板聚集[9]。歐吉紅[10]研究指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產后出血效果明顯優(yōu)于縮宮素。本研究對觀察組合并宮縮乏力高危因素的產婦預防性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并于常規(guī)應用縮宮素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觀察組第三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及產后24 h血紅蛋白下降值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預防性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縮短第三產程、減少產后出血。本研究對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也進行了觀察,發(fā)現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均未經特殊處理而自行緩解,說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較好的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預防性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縮宮素,其具有高效、安全的優(yōu)點,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李芳,李保堅,冼海燕.22例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治療體會[J].海南醫(yī)學,2014,25(3):416-417.
[2]張方芳,徐永蓮,劉興會,等.產后出血原因及相關危險因素135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2):144-146.
[3]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11-215.
[4]付景麗,鄭劍蘭,張小瓊,等.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3):215-217.
[5]梁朝霞,陳丹青.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學新特點[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1):897-899.
[6]吳桂群.三聯(lián)療法治療難治性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46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4,25(9):1349-1350.
[7]張全意,崔海麗,田玉科.縮宮素及其對心血管影響的研究進展[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9(1):102-104.
[8]賈翠萍.麥角新堿聯(lián)合縮宮素與卡貝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9):1281-1282.
[9]陳金英,雷偉麗,馬小霞,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預防產后出血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1,23(3):142-143.
[10]歐吉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12):2067-2068,2070.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5.043
R714.46+1
B
1003—6350(2017)15—2540—02
2016-12-20)
李洪書。E-mail:lhsioh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