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理
造船
陶理
“水鄉(xiāng)的路,水云鋪。進村出村,一張櫓?!边@是詩人筆下的江南水鄉(xiāng),詩里的這一處江南水鄉(xiāng),應(yīng)該不是相城區(qū)太平鎮(zhèn)徐海林的村莊,但是靠在陽澄湖邊的徐海林的村莊,差不多就是詩里的樣子了。
按照徐海林的說法是,他們家原來就是水上人家,說起來他還是出生在船上的,那個時候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有船,就像現(xiàn)在村子里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套自己的樓房一樣。長到17歲的徐海林,一開始學的就是造船手藝。造船手藝其實就是木匠活,是造船的木匠。漸漸地水泥路修到村里了,汽車從城里來,汽車又往城里去,交通和運輸幾乎就沒有船的什么事了,最后船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shè),也徹底從村莊的河里和大家的日常生活里消失了。
徐海林憑著木匠的手藝,做一些裝修的活計,能掙到一些錢,維持基本的日常開銷,一家人過的也是很緊湊的日子。如果沒有后來造船的事,徐海林應(yīng)該和許多村子里的鄉(xiāng)親一樣,一邊打量和思考著日新月異的生活,一邊調(diào)節(jié)和安頓好自己的狀態(tài),歲月也這么像流水一樣過去了。
造船的事是從有一年秋天一個下午開始的,這一天下午,徐海林照例是在裝修工地上干活,休息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說起從前的生活,自然說到了黃豆船,讓他心里面不平靜起來了。對于水上人家來說,現(xiàn)在船上的生活和船一起,正在漸行漸遠地消失。
徐海林最先復(fù)制的,就是從前鄉(xiāng)村里司空見慣的黃豆船,最初見到這艘黃豆船的是徐海林的左鄰右舍,他們是喜出望外和七嘴八舌的樣子,他們覺得這就是從前他們家用過的那一艘小船,他們圍繞著這艘黃豆船說開去,幾代人數(shù)百年的日子,如數(shù)家珍般一一道來,徐海林的黃豆船,就是飄在從前水上的一葉扁舟。
所以徐海林的復(fù)制,不僅僅是一種工藝,而是曾經(jīng)有過的生活方式。
造船這一行,似乎自古以來就有不著文字的特點吧,當年徐海林跟隨師傅做木匠造船的時候,一道一道工序,也是憑著師傅一句話一句話說出來的。一條船是100多道工序,當初的學習,就是硬生生地一道一道記下來。
現(xiàn)在,徐海林制造仿真船,就是憑著當初的基礎(chǔ),像模像樣一點一滴地完成,這其中最明確的標志是在起承轉(zhuǎn)合的地方,一般模型是用膠水粘合的,徐海林是按照建造真船的方式,運用木匠的手藝,將一小塊一小塊木頭,用釘子釘起來的。真船上的一枝船櫓,是由櫓板、櫓床、櫓銷、櫓鉤以及兩只定榫和一個櫓墊組成的,徐海林的仿真船也是原式原樣按部就班地制造,因此他的仿真古船放在水上,一樣可以航行,一樣可以乘風破浪。
徐海林是造船的木匠,后來卻做起了仿真船的手藝,現(xiàn)在再回到大船的建造,這一次建造,不是原來工作的重復(fù),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最初是徐海林隨著蘇州民間藝人一起前去參觀楓橋景區(qū),走過“楓橋夜泊”這個風景的時候,大家看到的是一艘有點破舊的小鐵船,這難道是夜半鐘聲里的唐朝客船嗎?一片詩意盎然的境地,因為眼前的風景,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點別別扭扭的,就提議請徐海林建造一艘唐朝客船。
徐海林本來就是躍躍欲試的心情,這樣一段佳話,這樣一種情懷,落實在一艘小鐵船上,不僅掃了大家的興致,還掃了蘇州人的面子,特別是造船的蘇州人,感覺是眾目睽睽之下做了一件錯事,所以大家提出來讓徐海林建造一艘唐朝客船時,他幾乎是有點興奮地答應(yīng)下來了。
徐海林回到村子里,大家聽說他要為寒山景區(qū)建造唐朝客船,都跟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樣積極,這里本來多的是水上人家,現(xiàn)在船是退出鄉(xiāng)村生活了,但還留下來不少船上的配件,大家把自己家里的船篷、船櫓之類的拿出來。徐海林就對著這一些材料,一件一件地挑選。他在拆卸舊船木板,特別是船的龍骨部分時,簡直就是小心翼翼了,生怕一個不地道,損壞了客船的筋骨。
這一艘古色古香的客船分成前艙、中艙、后艙三個部分,每一座艙頂上都安上了遮陽防雨的船篷。中艙的兩側(cè)是5扇木雕花窗,中艙與后艙分隔的地方是兩面精致的落地花格大門。客船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雙櫓,船舵是優(yōu)質(zhì)棗木制造的,一眼看上去,似乎就是從詩做的唐朝,一路駛進楓橋景區(qū)來的,和寒山寺以及張繼的《楓橋夜泊》合在一起,幾乎是珠聯(lián)璧合了。
唐朝的客船建造好了,徐海林手上留下來好多舊船上的零件,還有一些是從前船上的生活用品。徐海林將它們收拾好了,放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閑下來就細細地打量,從前的水上生活,歷歷在目。
“我就出生在船上,從小就見慣了南來北往的船只,17歲學木工、修船、造船?,F(xiàn)在這一門技術(shù),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對其加以保護,就要失傳,所以我想到了做仿真古船。因為古船資料特別少,我便到處尋找,去嘉興看紅船,去江陰看渡江第一船,去太湖看帆船,為了省下一些錢,自己騎自行車去沙家浜,還去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船史研究會”和“江蘇省鄭和研究會”船模制作中心,反正是想方設(shè)法收集資料吧?,F(xiàn)在我的想法是,為了大家不忘記江南水鄉(xiāng)的木船在歷史上各個時期所起的作用,另外也是保留一種原有的民間特色的產(chǎn)物,所以要建造一座古船陳列館,具體的做法是收集幾艘實物船,再收集好從前的造船工具、船上用具和生活用品,另處做一些古船、名船和我們這里的老百姓各種運輸和生活用船。還要建造一個造船工場,還要制造一艘大畫舫讓大家休閑喝茶,等等吧,因為一時三刻我還沒有完全想好。”
這一些話是徐海林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