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衛(wèi) 鄧建玉 劉榕
舒適護理在腸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應(yīng)用
杜衛(wèi)衛(wèi) 鄧建玉 劉榕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腸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應(yīng)用效果。方法 將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科行腸造口手術(shù)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在術(shù)后第一天,對照組按照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使用簡易疲乏量表,分別在干預前及實施舒適護理后1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疲乏程度的評估。結(jié)果 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疲乏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個月實驗組患者的疲乏程度明顯減輕(P<0.05)。結(jié)論 對腸造口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疲乏程度。
舒適護理;腸造口;癌因性疲乏;應(yīng)用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嚴重影響著癌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癌癥患者疲乏發(fā)生率為70%~100%[1]。我國腸癌患者呈現(xiàn)增長趨勢,每年新發(fā)腸癌患者約13萬例,并以4%的速度增長[2],因為造口的出現(xiàn)及疾病、手術(shù)造成的影響,使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明顯,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活動。舒適護理概念是1995年由美國學者Kolcaba提出,隨后,由臺灣蕭豐富提出舒適護理模式[3]。舒適護理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制定出個性化的、整體的并有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模式,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方面達到舒適[4]。本研究在腸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護理過程中運用了舒適護理,匯報如下。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科行腸造口手術(shù)的經(jīng)病理確診為直腸低位癌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均進行直腸癌Mile’s根治術(shù)。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CRF定義:無法集中注意力,全身無力、疲乏、四肢沉重、活動困難,情緒低落、悲傷、缺乏激情,失眠或感到睡眠不足,記憶力減退。(2)所有患者無聽力及溝通障礙,無其他嚴重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3)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則。(4)排除術(shù)前放化療的患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7~69歲,平均(49.67±10.07)歲。實驗組年齡35~70歲,平均(50.75±9.2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文化程度、手術(shù)方式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從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引流管護理、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造口護理等方面展開護理,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從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方面著手,具體過程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導致癌癥患者CRF的典型因素為癌癥診斷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應(yīng)[5],因此要做好心理舒適護理。(1)告知患者造口術(shù)后護理得當可以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減輕其心理壓力。(2)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手術(shù)的流程,做好已婚患者配偶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3)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選擇舒緩的音樂來幫助患者放松心情,緩解壓力[6]。
1.2.2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屬癌因性疲乏的定義、出現(xiàn)的原因及緩解的方法。(2)進行術(shù)后注意事項的指導,早期床上活動,進行下肢壓力泵治療,鼓勵患者術(shù)后24~48小時下床活動,下床活動前要妥善固定好各條引流管,防止牽拉等引起患者的不適。(3)做好疼痛的健康宣教和管理。(4)確保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患者及家屬能夠復述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如若效果不明顯,考慮改變健康教育的方式。(5)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采用多種形式,比如提供宣傳彩頁、書籍、口述、床頭放置“康復姐姐”溫馨提示的宣傳板、317護健康教育APP等。(6)組織造口患者及家屬參加我科的“造口護理月月講”課堂,每月護士長及造口??谱o士會講解造口護理的相關(guān)知識。
1.2.3 環(huán)境 不良的睡眠會加重患者疲乏,且睡眠質(zhì)量嚴重不好者CRF癥狀最嚴重[7]。因此我們要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保證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充分合理的安排患者睡眠,尤其夜間盡量不安排護理操作[8]。加強探視制度的宣傳,協(xié)助患者及家屬整理好床頭桌及床下物品,水果籃及鮮花要及時帶回家。
1.2.4 體位 麻醉清醒、生命征平穩(wěn)后給予低半坐臥位,有利于減輕腹部手術(shù)切口的疼痛,疼痛因素也是CRF發(fā)生的典型因素之一,且疲乏程度與疼痛程度成正比[9]。床頭搖高不超過30度,防止剪切力的產(chǎn)生,翻身側(cè)臥角度不超過30度,四肢受壓處墊軟枕,分散壓力點,翻身時不可拖拽,而是要抱起,防止患者皮膚與床單位之間摩擦。至少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配合使用科室的翻身枕和氣墊床,保持患者每次翻身能處于舒適的不會導致壓力集中的體位,易受壓的骨突部位預防性使用水膠體敷料保護。禁止在骶尾部使用氣圈,防止骶尾部血流不暢,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
1.2.5 飲食 術(shù)后禁食禁水,注意觀察及教會患者及家屬觀察造口袋有無脹袋,2~3日造口袋內(nèi)有氣體排出后即可拔除胃管,開始進少量流質(zhì)飲食,少量多餐,患者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可以慢慢過渡到普食,要保證營養(yǎng),增加蛋白質(zhì)的攝入能夠修復機體的細胞和組織,從而有效的緩解疲勞,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多吃蛋白質(zhì)的好處。責任護士根據(jù)醫(yī)囑詳細交代進食進水的量和頻率,并把紙質(zhì)的宣傳頁交給患者,方便患者及家屬查閱。
1.2.6 留置導尿管的護理 為防止尿液反流,使用抗反流尿袋。護士一天兩次為患者行尿道口護理,拉上床簾保護患者隱私。留置導尿管期間每日評估患者病情及膀胱功能,訓練膀胱功能,具有拔管指征及時拔管,具體落實導尿管相關(guān)尿路感染bundle措施。
1.2.7 造口袋的正確選擇和使用 術(shù)后早期選擇透明的一件式造口袋,便于護士及時觀察造口情況。患者出院前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一件式或兩件式造口袋。教會患者及家屬用專門的造口測量尺剪裁造口袋,為方便老年患者及視力差的患者,可留取剪好的形狀,下次照樣剪裁,但是造口會在術(shù)后6~8周左右隨著水腫的消退而略有變小,所以每次裁剪造口袋前還是要比對,底盤的裁剪要大于腸造口直徑1~2 mm。保證造口袋粘貼牢靠,貼完袋讓患者先不要起床,用手握空掌捂住造口底盤10~30分鐘后再起來。
1.2.8 指導患者及家屬正視并參與造口的護理 文獻報道[9],患者伴有抑郁、睡眠質(zhì)量不好、人工肛門等因素與CRF的發(fā)生也密切相關(guān)。讓患者及家屬先觀看一些造口的圖片,對造口有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減輕他們第一次看到造口時的心理負擔,事先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不能對出現(xiàn)的異味表現(xiàn)出不耐心和反感,防止患者出現(xiàn)自卑心理,護士進行造口護理時邊操作邊與患者和家屬講解和溝通,鼓勵他們參與到造口護理的過程中來,保證患者出院前能夠掌握護理流程和技巧,不影響出院后的生活和社交??剖矣薪⒃炜诨颊呶⑿湃?,由造口專科護士及時回答患者的疑問,給予指導,增強其護理的信心。
1.2.9 并發(fā)癥的預防 注意觀察造口黏膜的顏色和造口周圍皮膚情況,可在造口周圍皮膚灑些造口護膚粉和皮膚保護膜,可以涂抹三次,效果會比較好,有效預防刺激性皮炎。告知患者盡量注意減少腹壓增加的動作,如慢性咳嗽、便秘、提重物、下蹲等,感知可能腹壓會增加時,用手提前捂住造口處,減少壓力,預防造口脫垂及造口旁疝的發(fā)生。要保證營養(yǎng),防止腸造口與皮膚分離的發(fā)生,但體質(zhì)量不可增加過快過多,防止造口凹陷的發(fā)生。
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況比較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況比較
通過疲乏程度的比較進行舒適護理臨床效果的評價,疲乏程度比較使用Mendoza TR等[10]研發(fā)的簡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進行CRF評估。BFI屬自評量表,采用10分制數(shù)字描述,疲乏程度評估標準:無疲乏,數(shù)值為0;程度最輕,為1;程度最重,評分為10。1~3分為輕度疲乏,4~6為中度疲乏,7~10分為重度疲乏。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疲乏程度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疲乏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 =-0.621,P>0.05),見表1。經(jīng)過1個月的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疲乏程度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 =-2.311,P<0.05),見表2。
直腸癌患者因本身疾病的原因心理壓力巨大,又要進行造口手術(shù),面臨癌癥及自身形體改變的雙重打擊,容易產(chǎn)生絕望心理,失去康復及正常生活的信心。這類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嚴重,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對患者的疾病預后及日后的生活質(zhì)量將產(chǎn)生一定影響[11]。
舒適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促進患者早期康復。把舒適護理的理念運用到減輕腸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降低了腸造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有利于其術(shù)后康復和回歸社會,而且能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接受和配合治療與護理。
把舒適護理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能夠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感到舒適,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主動接受治療及護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 浦麗芳. 癌因性疲乏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33):25-26.
[2] 萬德森. 結(jié)直腸癌流行病學與預防[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11,17(1):3-7.
[3] Romito F,Cormio C,Giotta F,et a1. Quality of life,fatigue and depression in Italian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Support Care Cancer,2012,20(11):2941-2948.
[4] 甘濤,李威,夏濤,等. 腹腔鏡手術(shù)與開腹結(jié)直腸癌根治術(shù)對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比較[J]. 廣東醫(yī)學,2012,33(20):3125-3127.
[5] 楊金菊,丁敏. 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6):593-595.
[6] 汪敏,陳芬榮,姜夢媛. 中醫(yī)音樂對焦慮抑郁型肺癌病人化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下旬版,2011,25(9):2478-2479.
[7] 陳瑩,陶利英,梁鳳,等. 護理干預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評價[J]. 華夏醫(yī)學,2014,27(2):63-67.
[8] 劉瓊仙,周玉芬. 圍手術(shù)期舒適護理對結(jié)腸癌根治術(shù)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3):248-249.
[9] 徐朝霞. 胃腸道腫瘤圍術(shù)期伴發(fā)癌因性疲乏的護理干預[J]. 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86-187.
[10] Mendoza TR,Wang XS,Cleeland CS,et al.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fatigue severity in cancer patients:use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J]. Cancer,1999,85(5):1186-1196.
[11] 林叢,楊娜嫵,嚴玲徽. 個體化護理對肺癌患者化療后疲乏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4):383-385,386.
Application of Comfort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Colostomy Patients
DU Weiwei DENG Jianyu LIU Rong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Xiamen Cancer Hospital, The First Af 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3,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fort care in the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colostomy patients.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80 patients with enterostomy in our departmen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fort care from the nurses in our department, the fatigue scale of the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with 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efore and after one month of intervention.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 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in fatigue (P > 0.05). The fatigu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 ficantly reduced after comfort care (P < 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care for colostom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fatigue.
comfort care; intestinal stoma; cancer-related fatigue; application
R473
A
1674-9316(2017)17-018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7.099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廈門市腫瘤醫(yī)院胃腸腫瘤外科,福建 廈門 361003
鄧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