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喆
摘要:從“一帶一路”與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協(xié)同關系出發(fā),可以看出當前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創(chuàng)建生態(tài)網絡環(huán)境,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開展構筑堅實的網絡陣地,需要廣泛宣傳,全面普及網絡法制知識;加大監(jiān)控力度,創(chuàng)造良性環(huán)境;細化法律條款,清除法律死角;提升技術水平,實名制先行;強化互聯網領域執(zhí)法隊伍建設;等等。
關鍵詞:一帶一路;網絡空間;法制化;網絡環(huán)境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東盟國家時,相繼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構想,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15年3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聯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不僅標志著“一帶一路”倡議正式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更標志著中國由經濟全球化的追隨者向創(chuàng)新經濟主導者的重要轉變。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如期舉行,習總書記發(fā)表了《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評價。至此,“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新型合作機制。與此同時,在推行“一帶一路”建設的道路上,網絡空間安全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亦不例外。人們在感嘆互聯網改變命運之際,網絡也為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帶來了潛在的威脅。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揭示了國家網絡安全存在重大隱患;2015年“海蓮花”組織網絡攻擊事件,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17年5月12日,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qū)共遭遇超過7.5萬次電腦病毒攻擊,電腦在感染后即被鎖定,用戶被要求支付價值300美元至600美元的比特幣,這就是所謂的“2017勒索病毒”。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互聯網領域正式走上了法制軌道。
為了順利推行《網絡安全法》,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筆者結合自己從事網絡法制化建設的教學經驗,分析“一帶一路”與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協(xié)同關系,指出當前互聯網法制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嘗試給出解決措施,為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一、“一帶一路”與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協(xié)同關系
“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合作、發(fā)展、共贏為基本理念,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等形式,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該倡議的提出,并非一次偶然事件,它是當今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綜觀“一帶一路”倡議,其實質是以發(fā)展經濟為核心,進而帶動政治、文化、社會、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協(xié)調共同發(fā)展。隨著當代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網絡經濟早已成為當前經濟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經濟貿易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沖擊和挑戰(zhàn)。因此,要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倡議,必然離不開網絡的重要作用,網絡空間的安全性顯得至關重要。要想保證網絡貿易的安全性,必須加強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
哲學上常講,事物之間都有普遍的聯系,“一帶一路”與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更是密不可分。一方面,發(fā)展“一帶一路”離不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是順利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推行“一帶一路”又會促進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完善和升級,加速法制化建設進程,創(chuàng)造出文明安全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因而,“一帶一路”倡議與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同時發(fā)展,共同提升,才能取得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終實現共贏的局面。
二、當前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網民法制意識淡薄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網民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預計2017年我國網民規(guī)模將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將達55.9%。盡管我國網民數量龐大,但是大部分網民都缺乏網絡法制意識,既不了解網絡安全的相關規(guī)定,也不清楚自己的某一舉動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網民習慣用手機上網聊天,有的網民出于好奇,隨手轉發(fā)一些不實視頻或言論,豈不知已經構成傳播虛假信息等違法行為。有的網民防范意識淡薄,點擊某些抽獎網站,結果掉入別人的陷阱,導致人財兩空。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我國網民的互聯網法制意識淡薄,缺乏應有的判斷力。
(二)網絡犯罪現象嚴重
近年,網絡攻擊行為、信息泄漏及人肉搜索等惡性事件的出現,給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上至國家層面,頻頻出現外方入侵我國網絡信息領域竊取情報,意圖破壞國家安全等行為;下至普通百姓,經常出現個人信息泄漏現象,如去一個售樓部看房之后,幾乎當地的所有售樓部都會有該客戶的聯系資料,客戶總是接到各種電話,不堪其擾。各類金融詐騙,詐騙分子通過獲取孩子父母的電話,編撰當事人生病信息,騙取醫(yī)藥費等,盜取別人的QQ號或微信,向熟人借款等,發(fā)布隱私鏈接,騙取當事人錢財等。除此之外,還有傳播淫穢信息、誹謗別人、假冒政府機關勒索他人、傳播謠言、破壞民族團結等犯罪行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三)網絡立法存在盲點
盡管為維護網絡安全,國家已經出臺了網絡安全法律和相應的管理規(guī)定,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漏洞。如隨著“微商”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個行業(yè),不僅實現了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目的,也使一部分人的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這同時也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如何尋求法律的幫助。如采用網絡支付后,找不到當事人或者收不到產品,造成的損失,法律該如何去維護受害人的利益。endprint
(四)網絡管理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當前的網絡管理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管理模式也需要創(chuàng)新,不能總是在出現了網絡安全問題后,網絡技術部門才去研發(fā)新的程序以進行強化和升級,這樣無法避免網絡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失。同時,采用傳統(tǒng)的監(jiān)控方法,面對如此發(fā)達的互聯網,尤其是在大數據模式下,信息量龐大,沒有高效的技術手段,根本無法對網絡信息實施監(jiān)管。
(五)信息甄別與法律執(zhí)行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專業(yè)高效的技術手段,當前對網絡信息的甄別主要還是依靠人力,一方面造成了這類工作人員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也致使信息甄別效率低下。如當前各類論壇、貼吧、朋友圈等,海量的信息需要人們去甄別,尤其是對一些淫穢信息的甄別,鑒黃師的工作壓力巨大,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傳播不良信息的現象。同時,各平臺或網絡監(jiān)管部門對于這類不良信息的打擊力度也不夠,如微信和QQ對于敲詐或傳播色情信息,往往只是定期關閉一些輔助功能,并沒有形成威懾力,法律的執(zhí)行力更是無從談起,這就造成很多不法分子肆無忌憚地使用網絡工具從事犯罪行為。
三、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一)廣泛宣傳,全面普及網絡法律知識
推進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其根本在于引導普通大眾懂法、守法,做當代好網民。一方面,各大高校應該經常舉辦各類網絡法律知識講座,向青年學生宣傳網絡法律的基礎知識,并讓他們將這些知識傳播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中去,拓寬法律的覆蓋面;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及企業(yè)也可定期舉辦網絡守法知識競賽,鼓勵人們參與其中,通過比賽的形式促進人們對網絡法律的認識,從而營造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網絡環(huán)境。
(二)加大監(jiān)管力度,創(chuàng)造良性環(huán)境
從網絡監(jiān)管部門到各網站和網絡平臺,均要成立專門的網絡紀律檢查委員會,嚴厲打擊各類網絡犯罪活動,對違法違規(guī)的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QQ等,一經查處,永久關閉,同時追究其法律責任。通過嚴格監(jiān)管,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三)細化法律條款,清除法律死角
當前國家盡管出臺了《網絡安全法》,但是由于新法剛剛頒布,與之相配套的規(guī)章制度、法規(guī)細則、相關措施等還不是很完善,因而在實際施行中,需要對法律條款進行細化,確保全面性。如《網絡安全法》明確規(guī)定,“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個人敏感信息五十條以上的將構成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里就需要對敏感信息進行細化和界定,同時,對出售或提供個人敏感信息不滿五十條的也應分級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四)提升技術水平,實名制先行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的王四新教授在談到網絡法制化建設時,強調網絡法制化要確保技術標準與法律標準的統(tǒng)一。只有不斷提升網絡技術水平,從技術上增加保密手段,才能從根本上防范各類網絡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同時,全面實行實名制,既可以杜絕網絡犯罪行為,也有利于開展對犯罪嫌疑人的追捕,從而將法律約束落到實處。
(五)強化互聯網領域執(zhí)法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制化建設,關鍵點在于嚴格執(zhí)法?;ヂ摼W存在信息龐大、數據多變、傳播迅速等特點,相比傳統(tǒng)領域,網絡執(zhí)法存在取證難、追捕難等問題。因而要強化網絡警察隊伍建設,對一些公安院校,設置網絡警察專業(yè),培養(yǎng)網絡執(zhí)法專業(yè)人才,提高執(zhí)法人員的業(yè)務能力。通過行政處罰、法律約束等方式嚴厲打擊網絡黑客、網絡色情平臺、網絡謠言制造者,強化法律的強制性作用。同時,在網絡執(zhí)法過程中,要多種手段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依法辦事,讓依法治網成為網絡法制化建設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重要的強國戰(zhàn)略,與“中國夢”的內涵一脈相承,都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在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時,必須重視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只有不斷完善網絡空間的法制化建設,才能為“一帶一路”倡議保駕護航。我們也必須明白,要想實現依法治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需要政府、社會、行業(yè)、企業(yè)和個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來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劉衛(wèi)東.“一帶一路”倡議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
地理科學進展,2015,(5).
[2]蔣希蘅,程國強.國內外專家關于“一路一帶”建設
的看法和建議綜述[J].中國外資,2014,(10).
[3]羅錦莉.聚焦網絡空間安全[J].金融科技時
代,2017,(2).
[4]譙冉.網絡信息法制化建設問題及策略探析[J].網
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2,(3).
[5]軍芳.國家網信辦打出網絡空間法制化“組合拳”[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5,(3).
[6]周向宇,李樹明.我國網絡反腐法制化路徑研究[J].
法制與社會,2016,(9).
責編:群 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