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甲取
在明代波譎云詭、權(quán)力傾軋的官場中,出身寒微的士子張居正居然扶搖直上,成為被后世譽為“宰相之杰”的首輔。那么,張居正運用了哪些縱橫官場的職場謀略,從而攀向了職涯巔峰呢?
張居正入翰林院的時候,內(nèi)閣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夏言、嚴嵩二人爭當首輔,結(jié)果夏言慘死、嚴嵩勝利。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張居正上疏指陳時弊,闡述改革的主張,反遭奸臣嚴嵩嫉恨,對他多加排擠。四年后,他以養(yǎng)病為由,休假三年,仕途也因此一度灰暗。嚴嵩在專權(quán)十五年后倒臺了,張居正開始得到重用。然而,他又遇上獨斷專行的首輔高拱。高拱與內(nèi)監(jiān)馮保素有嫌怨。有一次馮保就幾件事情的處理向張居正討教,高拱便怒斥張居正:“你竟然背著我跟馮保結(jié)盟,還給他支招?”張居正解釋說:“馮保弄不懂的事,我給他提點建議,僅此而已。”然而高拱記仇,讓手下散布流言誣陷張居正收受賄賂,這反而使張居正更加謙恭與沉默。高拱下臺后,張居正成為首輔。這就是張居正的職場成功第一要素:善隱忍。在風云變幻、危機四伏的明朝官場斗爭中,張居正懂得審時度勢、隱忍藏鋒,才能避免遭到權(quán)臣的打壓,最終以極為高超的手段戰(zhàn)勝了對手,從而邁步權(quán)力頂峰。
明朝隆慶四、五年間,張居正擔任內(nèi)閣次輔,當時的首輔是高拱,高拱行事一貫強勢和高調(diào),使張居正的處境非常艱難。這個時候,朝廷又出現(xiàn)了“膠萊河”的難題。高拱極力主張開鑿膠萊新河,然而按照高拱的方案,將有可能造成河床淤塞。這時,張居正可以保持沉默,因為最后的責任會由首輔高拱承擔,但出于國家利益考慮,張居正卻沒有選擇沉默,而是豁出自己堅決予以反對。高拱本來就對張居正心懷戒意,對于張居正的反對,他自然發(fā)起了猛烈的反擊。這時,張居正想到了胡檟,胡檟是高拱一派的人,但為人正直。張居正便提出派胡檟去實地考察調(diào)研,然后再作決定。胡檟考察歸來,向高拱匯報的正是張居正想要說的情況。最后,膠萊河方案被否定了,張居正為國家避免了一場勞民傷財?shù)牡準?。這是張居正的職場成功第二個要素:重大局。與上司意見不合時,張居正識大體棄私怨,巧妙處理解決了兩難的決策,展示了為官處事的超卓能力。
明朝的驛站,成了官員們敲詐勒索、游飲宴樂的腐敗場所。為了剎住公款吃喝之風,張居正決定整頓吏治、清理驛站,并大力推行節(jié)儉。明朝纂修先皇實錄,按慣例得賜宴一次,但是張居正參加纂修明穆宗實錄時,便辭免賜宴,以節(jié)省開支。張居正在整頓吏治、厲行節(jié)約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廉潔奉公、力戒奢華,對家屬也嚴格要求,決不為私事在驛站免費吃喝。兒子回老家江陵應試,張居正親自給他雇了一輛牛車,送兒子上路;父親生日,張居正因為走不開,吩咐仆人帶著壽禮,騎驢回鄉(xiāng)祝壽;萬歷八年,張居正的弟弟張居敬病重,回鄉(xiāng)調(diào)治,保定巡撫張鹵例外發(fā)給“勘合”(使用驛站的證明書)。張居正得知后,立即交還,并附信言明要為朝廷執(zhí)法,就不能不以身作則。這是張居正的職場成功第三要素:以身作則。張居正深諳“欲正人者先正己”,才能使人信服,故而身體力行、帶頭表率,最終使得吏治整頓取得了成效。
張居正深諳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quán)謀,并運用他高超的職場智慧與獨到的官場之道,圓熟地游刃其間、進退裕如,從而一生仕途得意,長袖善舞,終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強權(quán)首輔、帝王之師。同時,我們?nèi)裟軓膹埦诱穆殘鲋\略中感悟一二,也勢必能在職場上游刃有余,登上事業(yè)或仕途的云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