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政府為主導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化發(fā)展的需求,推進高校管理模式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建立合理的高校治理體系已經現實性問題。由于高校治理是一個多權力相互制約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本文將從權力的角度來闡述高校管理模式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首先介紹權力、高校管理和高校治理的相關概念,進而概述高校治理中涉及的五種權力,最后分析高校治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建立高校有效的權力機構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權力;高校管理;高校治理;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R76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3-0301-02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國教育帶來了很大的發(fā)展動力,同時對高校的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管理模式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高校的管理體制就其本質而言,它體現為權力在管理的各階層和高校內各個不同利益群體間的分配,以及它們之間的權力作用關系。高校治理注重決策的多主體參與,我國大學內部決策話語權多集中在管理者手中,教學和科研人員參與決策只是流于形式。所以,高校應當鼓勵權力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中來,增強管理的透明度,暢通信息渠道,打破各權力主體之間的隔閡,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一、高校管理與高校治理
高校管理則是高校管理者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對其可調動的組織資源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行為活動進行優(yōu)化配置,以有效實現學校目標的動態(tài)創(chuàng)造性活動。
對于高校治理的定義目前存在很多的爭論,尚未有統一的界定?!爸卫怼币辉~源于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治——要有法規(guī),要有手段;理——要講道理,要講方法。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伯恩鮑斯認為高校治理是平衡行政權力和教師權力的結構和過程。我國學者肖應紅認為高校治理是一種權力配置的制度規(guī)定,是高校內外利益相關者在參與學校重大決策時所擁有的權力范圍和組織結構安排,它是現代大學所應具備的一項核心制度。甘永濤認為高校治理是政府、學校和社會參與學校事務時運用民主的管理方式來進行的相互協調和互動的過程[1]。
二、高校治理中的權力分類
對于高校治理權力的分類有著很多說法,但是我國高校治理中的權力存在這以下五種,即政黨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學生權力和社會權力。
政黨權力主要是指政府和中央的權力,《高等教育法》明確了政黨的權力和職責。我國主要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額校長負責制,這是我國大學區(qū)別與西方具有特色的領導體制。中國共產黨主要是通過各學校黨委來實施領導權的。具體上是由黨委書記負責,黨委統一領導。政治權力是所有權力中最強大的,可以超越一切其它權力。
行政權力是指受國家法律、政府意志、學校制度等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支配和約束高校內部成員行為的強制性權力[1]。權力的主體主要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行政權力是為高校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幫助和服務的輔助力量。
學術權力主要是指由高校內部教師所行使的管理權力,與行政權力相比,學術權力具有松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學術權力是學校內部治理的主導力量。
學生權力是指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對所在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務進行的客觀評價,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內部信息反饋。這種權力的實行體現了高校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對切實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于高校提高自身發(fā)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社會權力是指不包括國家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評價高等教育的權力。這種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家長、民間評價機構以及其他任何的社會組織。評價的主體扮演著第三角色,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進行客觀的評價。
三、目前高校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過度干預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政府對高校的管理具有主要領導權。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然后高校去執(zhí)行。這樣使高校無法按照自身的發(fā)展軌跡去運行,導致高校逐漸失去自治權。大學的自治權受到限制,勢必影響其正常的運作。政府這種整體劃一的干預高校治理,并沒有考慮到每所大學的內部情況,只會導致高校管理問題更加惡化,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2、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失衡
高校的行政部門是為高校的學術發(fā)展而服務的,但是歷史的因素使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行政部門,出現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社會,導致我國目前高校內部出現了“泛行政化”的狀態(tài)。行政權力的“泛化”必然會對學術事務干涉過多,高校的整個治理理念、組織結構和治理方式充滿了行政化的色彩,造成學術權力被壓制的狀況[1]。行政權力過度干預學術活動,使得學術事務官僚化,大大影響了學術發(fā)展的獨立性。教授參與學校事務決策的權力沒有得到實現,造成決策不夠專業(yè)、不夠民主,不利于高校的發(fā)展。
3、學生治理權力的喪失
大學生是高校資金的重要籌集者,是高校發(fā)展成果的集中體現,所以必須重視大學生參與高校治理的權力。然而,在現實高校的治理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應有的治理權力。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被認為是知識的接收者,教師的話就是圣旨,學校的規(guī)定無條件服從,他們在高校管理當中處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雖然,我國現在有些高校開展了學生評教的方式,但由于對評教的理解不夠深刻,導致評教只是程序上的方式,并沒有實際的效果。高校的決策與日常管理由于沒有學生的參與,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4、社會的“缺位”
社會為高校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源,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校與社會的關系也越加緊密。但是,由于權責劃分不明確、參與制度缺乏具體的規(guī)定以及參與途徑不夠等,導致社會無法進入到高校治理中去,社會無法發(fā)揮它作為第三方評價的作用。缺少社會參與高校治理中的決策,高校僅靠自身的內部改革,這將會對高校自身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四、如何建立高校有效的權力機構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高校制度是舶來品,來源于對西方高校的借鑒,走的是后發(fā)外生型發(fā)展道路[8]。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高校治理需要五種權力相互制衡,構建多元權力主體共同參與決策的治理結構。只有五種權力在組織中相互溝通、相互合作與制約,才能產生較為合理的決策,保證高校治理的科學、高校。
1、政府簡政放權,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政府簡政放權是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非常重要的前提。降低政府決策權力中心性,提高高校本身決策權力中心性[9]。只有保證高校辦學自主權,才能實現學術自由。政府是高校治理中重要的權力主體,政府必須明確自身應該做的事情,不能超過權力的范圍。政府要在管辦評分離的原則下,逐步對高校放權,實行高校高度自治,激活高校的辦學積極性,擺脫高校對政府的依賴。
2、提高學術權力的地位
高校的任務是以知識為中心,以教學科研活動為基礎[10]。高校自身的組織結構也表現高校以學術權力為中心的特點。目前,高校行政色彩濃厚,如何提高學術權力的地位是高校治理的關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高校應重視教授在高校學術發(fā)展中的領導作用,提高教授決策權力中心,減少行政人員對高校學術事務決策權力的中心性[9],切實賦予教授在學術事務方面的實質性權力。
高校應將學術委員會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分離,高校必然是學術性的,而非行政性的,這樣才能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教授們進行無限的探索,產生不同的學術思想相互交流,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研究熱情,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進而服務社會。
3、加強學生治理的權力
在我國高校治理體系中,學生的權力是最易被忽視的。加強學生治理的權力是高校治理中的重要因素。學生作為消費者不僅可以被高校選擇,也應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這是學生作為消費者應享有的權利。第二,高校的管理體制與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生的利益息息相關,應建立相應的學生治理組織,充分保障學生的參與地位。第三,建立學生參與高校治理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才能確實保障學生的參與權,使學生參與治理有了制度的保障,為學生治理權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四,不斷拓寬學生參與高校治理的途徑,方便學生參與治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高校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4、鼓勵社會參與高校治理
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教學科研都會考慮到社會的需要,因此社會參與高校治理很重要[1]。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應聚集社會的有效力量。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校與企業(yè)的聯系也越加緊密,許多高校開始產學研的合作培養(yǎng)方式,社會中的各方力量都參與到這種合作當中,為培養(yǎng)適合市場發(fā)展需求的人才共同努力。
社會對于高校的評價權力應擺脫國家行政權力的約束,成為評價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獨立的第三方組織,提高自身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質量。高校與社會的合作,能夠使高校認識社會信息和需求。鼓勵社會參與高校治理,受社會的監(jiān)督,同時給高校提供支持,使高校更加開放,以促進高校治理體系更完善。
參考文獻
[1] 朱朝艷.從“管理”到“治理”—高校治理體系的構建[D].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6.
[2] 馬克斯韋伯.馬克斯韋伯文選[M].牛津大學出版社,1964:180.
[3] 李劍宏.王權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08.
[4] 丁一凡.權力二十講[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 李軍.權力含義探微[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
[7] 吳振鈞.權力監(jiān)督與制衡[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
[8] 劉啟兵.我國公立大學治理權力博弈[D].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0:40.
[9] 李思奇.中國公立大學利益相關者治理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商學院,2011:42-43.
[10] 肖應紅.對我國搞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思考[J].石子河大學學報,2004,4(2).
作者簡介
路明潔(1992-),女,河南省,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