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 嚴旭洪 肖丹 張敏 張亞寧 李天浩
摘要:瘙癢是皮膚科常見的自覺癥狀,因其頑固難治,易于反復,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治療起來頗為棘手。臨床觀察中得知,火針療法止癢收效快,療程短,操作簡便,不良反應小,在皮膚科等疾病領域使用廣泛。本文從火針開腠理,祛風散邪,補火助陽,行氣活血通絡,以熱引熱,清熱解毒等方面探討火針止癢的中醫(yī)機理,并結合現代醫(yī)學對火針機理的研究,推廣火針治療瘙癢性疾病在臨床中的使用。
關鍵詞:火針;止癢;中西醫(yī)機理
中圖分類號:R246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8-0011-02
火針的使用源遠流長,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將其稱為“大針”“燔針”,又將火針刺法稱為“焠刺”,并成為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傷寒論》中將其稱為“燒針”“溫針”。近年來隨著針灸的發(fā)展,火針的臨床應用不斷擴大,已經涉及到了內、外、骨傷、婦科疾病等多領域。
瘙癢不僅是皮膚科,也是許多系統(tǒng)性疾病較為常見的自覺癥狀,因其頑固難治,易于反復,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為醫(yī)生治療起來頗為棘手的難題。目前常規(guī)的治療手段如光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鎮(zhèn)靜劑、免疫抑制劑等,多因停藥后易復發(fā)或加重,或不良反應多,或治療成本較高等原因已不能滿足臨床,中國傳統(tǒng)治療方法——火針,得以在止癢方面發(fā)揮其特色和優(yōu)勢?!鹅`樞·終始第九》言:“癢者,陽也,宜淺刺也”,后世醫(yī)家將“火”與“針”結合,在臨床實踐中總結發(fā)現,火針止癢起效快,能立即緩解病情,且病程短,對慢性頑固性瘙癢治療也有滿意療效。從中醫(yī)角度看,內治法辨治瘙癢,或因風、濕、熱、蟲等邪氣侵襲肌表,引起皮肉間氣血失和,不通則癢;或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不榮則癢。筆者將結合中醫(yī)和現代醫(yī)學對瘙癢的認識進行初步探究。
1火針止癢的現代醫(yī)學認識
瘙癢是一種使人產生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覺?,F代醫(yī)學認為,瘙癢的產生是由于體內外各種物理、化學性有害因素的刺激而產生,這些因素導致局部釋放組胺、激肽等化學介質作為瘙癢介質,并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產生癢感神經沖動,經過感覺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軀體感覺區(qū),進而引起癢覺[1]。瘙癢介質除了組胺外,還包括乙酰膽堿、5-羥色胺,白細胞介素(IL)等。韓潤露等[2]研究發(fā)現,火針療法能明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細胞因子IL-1含量,進而減輕組織水腫、滲出和增生等病理變化;于雯等[3]研究發(fā)現,在哮喘患者中,火針還可以降低其異常增高的血清IgE水平,降低機體對過敏原的敏感性,減輕過敏原對人體的損害,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黃蜀等[4]研究證明火針可以通過高溫殺滅各種致病菌。以上研究結果大多是通過減少瘙癢介質的產生達到止癢之功。此外,機體免疫功能失調也與瘙癢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火針作為針灸的一種,已被證實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能減輕、緩解瘙癢癥狀[5]。
2火針止癢的中醫(yī)機理
21開腠理,祛風止癢《內經》云:“風者,百病之長也”,“風邪客于肌中”,導致“肌虛”,此時真氣發(fā)散,風邪又挾寒搏于皮膚,發(fā)于腠理,故“開毫毛,淫氣妄行,則為癢也”。風邪在瘙癢中扮演著重要地位,但六淫邪氣皆可致癢,非獨風也。風邪常兼夾其他邪氣致癢,如風濕,[HJ2.6mm]風熱,風寒,風燥等。此外,內風亦可引起瘙癢之癥,常因“血虛、血瘀、血熱、血燥生風,肌膚不榮則癢”?!夺樉木塾ⅰ芬嘤薪忉專骸吧w火針大開其孔穴,不塞其門,風邪從此而出”,并明確提出風寒濕等邪氣聚于經絡而不出者,“宜用火針以外發(fā)其邪”。風寒濕等邪氣侵襲,肌表氣血失和,營衛(wèi)不調,火針通過針刺皮膚,腠理大開,使風寒濕等邪氣直接從肌表而解,營衛(wèi)調和,氣血通暢,邪去正安,瘙癢之癥自止。
22補火助陽,行氣活血,通絡止癢火針融合了針的疏通經絡和火的溫熱特性,具有溫通的作用,既可以疏經通絡,行氣活血,又能溫通痹阻,使氣滯、血瘀、痰凝等邪氣得以消散。不同于普通針刺,火針治療強調針要“紅”,借助溫熱之性不僅可使腠理打開,又能發(fā)揮溫通作用。臨床上對于難治性瘙癢,大多從久病多虛多瘀來論治[6]?!毒霸廊珪分刑岬剑骸胺泊蠼Y大滯者,非借火力不能速也”。《素問·調經論》認為“血氣者”喜溫惡寒,寒性收澀凝滯而使之不能流動,而溫則可以“消而去之”。久病入絡,傷及正氣,氣虛則運血無力可導致血行受阻,氣滯也可致血瘀,氣血不通,肌膚失養(yǎng)而成癢?;疳樈柚枱嶂詼赝鰷寡械蒙?,又可鼓舞陽氣,助氣血運行,血行則經絡暢,肌表得養(yǎng),瘙癢得以改善。
23以熱引熱,火郁發(fā)之以止癢《黃帝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類經·疾病類一》云:“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癢”,心為火,其化熱,治療外科瘡瘍疾病多用寒法,然火針屬溫通之法,止癢何以奏效?國醫(yī)大師賀普仁教授早年總結臨床經驗,認為火針能以熱引熱,可使火熱毒邪外散,瘡瘍得愈[7]。明代醫(yī)家龔居中《紅爐點雪》記載:“熱病得火而解者,猶暑極反涼,猶火郁發(fā)之之義也”;《理瀹駢文》言:“熱證可以用熱者,一則得熱則行也,一則以熱能引熱?!庇纱说弥?,火針既能補虛,又能瀉實,既能溫陽行氣,消散瘀滯,又能以熱引熱,清熱解毒,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癢癥病因雖多,當以虛實來辨,臨床中,無論瘙癢屬實熱或虛熱,都可用火針來止癢,此為同氣相求之法。虛熱瘙癢得火而癢止,乃火氣助元氣,陽生陰長之效;實熱瘙癢得火而癢止,乃火能消物,火郁發(fā)之之效。
24“癢”“痛”關系中醫(yī)言“癢為痛之漸,痛為癢之甚”,《諸病源候論》“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但故瘙癢也。”可見癢與痛只是邪氣盛衰程度上的區(qū)別。臨床上利用這一點,以治療疼痛間接達到減輕癢瘙的目的?;疳槾倘肫つw時產生痛覺,此雖為不良反應,但能提高患者痛覺的閾值,降低對瘙癢的敏感度,從而達到止癢的作用[8]。
3結語
瘙癢總的病機不外乎“不通則癢”“不榮則癢”,火針發(fā)揮其祛風散邪,行氣活血,清熱解毒,補火助陽等效,不僅能補火助陽以補虛,還能開門祛邪以泄實,且作為外治法,因勢利導,散邪安內,能有效避免內服苦寒清熱之品損傷脾胃中陽之害,在止癢方面療效確切?;疳樀默F代基礎理論研究也已經證實其具有抗炎、調節(jié)免疫、促進血管再生,加速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在治療瘙癢方面主要通過減少瘙癢介質的產生、調節(jié)免疫等方面發(fā)揮止癢作用,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藥的特色治療方法,對瘙癢等病癥的治療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醫(yī)者繼續(xù)研究學習及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丁媛,普雄明瘙癢的發(fā)生機制、相關疾病和治療[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22(6):493-493
[2]韓潤露,楊晶,張?zhí)焐?,等火針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2,37(2):114-118
[3]于雯,楊慎峭,呂玉玲火針對哮喘患者肺功能 IgE 的影響及機制探討[J].四川中醫(yī),2004,22(12):9-10
[4]黃蜀,張艷,陳純濤,等火針治療結節(jié)囊腫性痤瘡的臨床研究 附:128例病例報[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7(4):13
[5]王媛,徐斌針灸治療皮膚瘙癢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4,20(3):419-421
[6]李春霄,賴江,李天浩黃鶯教授辨治瘙癢經驗[J].新中醫(yī),2015,47(5):13-15
[7]李巖,徐家淳,程素利,等國醫(yī)大師賀普仁教授對火針療法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J].中華針灸電子雜志,2016(1):1-4
[8]楊素清,潘紅英,王松巖,等火針聯合全蝎方治療結節(jié)性癢疹61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2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