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摘 要:隨著教育發(fā)展和時代的更新,如今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人文精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尤其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重視學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和人文精神放在一起,認真研究高中歷史課本內容,以便更正確地引導學生。本文就以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探討分析,人文精神的存在對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重要性
一、歷史教學對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
不少教學主要是依照課本上的專業(yè)內容進行教授,主要通過這種專業(yè)內容,讓學生學到該有的歷史知識,不過這種方式比較硬派,完全不能讓學生有精神上的發(fā)展。比如:美德的分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能力,卻是單憑教科書無法滿足的。要想真正地了解,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去了解事件的動機和根本,了解事件中的痛苦和隱疾,這些實踐經驗,需要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線上去體驗,不是靠教科書帶動學生去想象。歷史作為一門很人文的學科,主要還是要以學生為核心,去追求歷史對學生的意義、價值和本質,而不是歷史課本里面的枯燥內容,因為枯燥容易導致厭倦和抵觸。因此高中歷史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通過人文樹立起學生的三觀,并且融入到課本之中。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所需的人文培養(yǎng)
(一)人文培養(yǎng)的原則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一個原則,教師需要結合人文與課本內容一起教學,在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可以融入相關背景人物等,重視人文的精神,充分地表達出歷史事件中的整個背景和精神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也充分理解了歷史知識。另外學生本人也建立起自主學習能力,能套用教師的分析理念對歷史事件分析,對學生自行了解人文精神有幫助。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活動,根據某一事件提問,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理解分析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不正確給予彌補,正確給予鼓勵。綜上所述,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原則,需要學生和教師一起努力,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把人文和知識結合講解,找對一種分析方法。而學生自己需要不斷地利用教師的分析方法,根據不同的案例來進行練習,自己去理解和分析。最后教師根據特定項目進行驗收成果,進行平衡的指導。
(二)人文培養(yǎng)的內容正確性
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內容,也有具體的幾點要表達的:
(1)首先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了解到,在不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中,會表達出不同的人文精神,那么就需要教師清晰的認識歷史事件中的核心表達,通過不同的事件得出不同的人文精神。在教授的時候,教師本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歷史來進行正確評估事件相關知識。
(2)高中歷史本身的價值和知識比較廣,難免會出現(xiàn)主觀理解的情況,這就需要學生在分析歷史事件的時候,拋棄主觀意識,結合實際的歷史情況進行評價,這一方面教師要做正確的引導和示范,才能培養(yǎng)正確的人文精神。
三、高中歷史中提高人文培養(yǎng)的途徑
(一)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
教師是引導學生認識人文精神的最佳人選,所以要培養(yǎng)出學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時刻重視這方面的素養(yǎng)是否需要提高和更新。
(1)教師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學生價值觀,可見教師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學校在選擇教師的時候,應當重點考核教師的精神方面,比如價值觀、人文內涵、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
(2)教師的專業(yè)性,教師在講解知識之前具備深度了解課本知識的能力,并且對課程有一個合理的安排,有自己的合理教學方式,拓展自身的知識廣度。
(3)全方位掌握,教師應當杜絕僅僅依照課本內容來講解的單一性,為了避免學生抵觸,教師可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況,并結合書本內容一并進行講解,懂得利用有效的講解方法。很多教師的觀念還停留在古老的時代,所以導致學生覺得歷史科目很枯燥,無法提高學習成績,所以教師應當進行引導,融入人文精神,慢慢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二)歷史課本中的人文精神注重
在提高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時候,除開教師的引導,歷史課本的知識也不可忽視,因為歷史內容比較多,所以教師需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從而提高效率。比如在講解一些歷史事件的時候進行適當的總結和歸類,把歷史事件和時間進行聯(lián)系,從而形成一個連貫性,講解之時進行場景的模擬,讓學生切實感受事件本身的感情和內涵,同時利用辯論討論等活動,復習和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點,課后習作某一事件的文化發(fā)展內涵等,分辨出文化感情的差別,這種方式比較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人文培養(yǎng)。
(三)學生的人文精神關注
如果光靠外在的助力,屬于被動性的接受知識,學生不容易形成長久性的記憶,所以想要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學生自己也要進行觀念改變。比如自主性地去探索歷史課本里各大事件,背后的一些精神和感情,文化內涵表達等。因為教育的發(fā)展更新飛速,在知識的整體結構之上,要跟得上步伐,同時不停的練習,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鑒賞力和分析力,主動和同學之間交換想法,進行不足之處的彌補,形成一個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人文精神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四、總結
想要提高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主要還是在各方面進行全面改善,從教學的方式中,教師的自身和學生自身的改變,重視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在了解歷史事件的基礎知識上,進行拓展分析其事件背后的文化內涵、精神情感等方面知識,學生自主的分析,教師進行正確評價和彌補缺失,同時學校也需要在教師的篩選中進行嚴格把關。人文精神對高中學生的重要性很高,尤其是體現(xiàn)在價值觀的樹立上,并且提高思想精神方面的活躍,學生可以做到不用教師引導,通過自己的分析去了解到任何歷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內涵,包括感情和思想表達等,這樣的技能是人文精神提高之后所得到的,教師和學生乃至學校都應當重視起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共同建立起一套完美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文吉.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Z1):167-168.
[2]周民飛.人文精神,高中歷史教學的支點——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J].文理導航(上旬),2014(11):67.
[3]柳學琴.關注學生主體性發(fā)展 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