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勁松
摘 要:教師的工作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在傳道、授業(yè)和解惑過程中,解惑所占的比重較大,要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精。其重點不只是讓學生“學會”,而是要使學生“會學”。只有這樣,才有后勁和發(fā)展。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和如何做,其方法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師的工作應是如此,授以技法,讓學生終身受益。為此,本文將對課堂教學的一些方法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課堂 教學重點 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除應具備深厚的知識功底、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適當?shù)慕虒W方法,做到道指明、法得當、理講清,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學重點
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在應知方面明確概念,了解組成,理解原理,掌握方法,通曉指標,記住公式來源。在應會方面,能夠分析,能夠計算,能夠測試,能夠制作。其二者不可偏廢。但其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三個方面上,因這三個方面既是重點所在,也是難點所在,故必須徹底講深、講透。
1.基本概念的講解
基本概念實質上就是一些術語,它們都有一定的定義范圍,都是從現(xiàn)象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本質性的東西。在講解時,必須要將其講正確、講明白、講清晰,讓學生真正弄清楚其內涵。切忌模棱兩可、含糊不清,而和相近的概念發(fā)生混淆。
2.工作原理的分析
工作原理就是事物在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所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在講解時必須講出“道理”來,而不能有牽強武斷的成分。在講解工作原理時,重在講清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自問自答或師問生答。要培養(yǎng)學生從“動”的觀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又互相影響的觀點看問題,要注意講清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并要教會學生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的方法。其中必須注意的是“思路必須清晰、概念不能混淆、前后切莫脫節(jié)”。
3.分析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中對于不同的科目,各有不同的特點,在問題的分析中其具體方法也不盡相同,就一般情況來講,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大類,其具體來說有近似計算法、圖解計算法、微變等效法、動態(tài)分析法、靜態(tài)分析法等。在應用各類分析法時要注意根據(jù)研究問題的不同、器件的工作狀態(tài)的不同,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這就要求能熟練、靈活應用各種分析方法,且熟悉若干典型事例。
二、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的方法
根據(jù)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教師必須在以下“四抓”上多下工夫。
1.抓基本概念
搞清楚基本概念是進行分析計算以及實驗調整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因而應將重點放在“完整分析”上,要注意弄清數(shù)學公式的物理意義,防止用所謂的嚴密的數(shù)學推導而掩蓋了問題的物理本質。
2.抓規(guī)律和思路
職業(yè)教育的課程內容是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的知識,其面既寬又廣,因此必須要在總結歸納方面下工夫。否則學生學過之后問題成堆,而不是清楚明白知識關系網(wǎng)。因而在講授每一節(jié)課時必須使學生搞清楚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是如何提出的、究竟存在哪些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還存在什么問題、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改進和發(fā)展?這樣就在學生的大腦中理出一條清晰的線索。注意在教學上把重點不要放在具體的個別知識的傳授上,也不要放在各種知識的簡單羅列上,而要放在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內在聯(lián)系上。即:不是抓表面現(xiàn)象,而是抓內在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抓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實踐操作在職教課程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一體化”的教學課程,通過實驗和制作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好處:可以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可以豐富和擴展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親手制作親自體驗“定性分析,定量計算,實踐操作”的全過程,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習興趣。
4.抓習題作業(yè),課下練習
習題作業(yè)以鞏固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啟發(fā)獨立思考、熟練掌握技能為目的,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要注意作業(yè)布置要科學,學生做作業(yè)要認真,要達到預期效果。
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個體勞動。它有規(guī)律但無定律,它有方法但無定法,關鍵在感悟。經(jīng)驗的總結、方法的探求要在實踐中求索。
(作者單位:荊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