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星+崔勇
(7月求醫(yī)向?qū)?分享新技術(shù))皮膚病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然而卻是以視覺特征為主要信息來源的??啤_^去在臨床上,皮膚科醫(yī)生往往單靠肉眼診斷常見皮膚病,這種方法診斷疾病的準確率低,容易造成誤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皮膚科醫(yī)生投入到皮膚病的臨床研究中,促使皮膚鏡用于皮膚病的診斷中,給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突破,也促進精準醫(yī)學和遠程醫(yī)學在皮膚科中快速發(fā)展。
早在1963年,就已有學者使用顯微鏡觀察甲襞血管。在隨后的10年中,皮膚科學者對皮膚鏡進行改進,以便更精準地診斷疾病。20世紀70年代后,皮膚鏡逐漸廣泛用于色素性疾病的診斷及良惡性鑒別。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發(fā)表了大量的文獻,推動了皮膚鏡在皮膚科常規(guī)診斷中的應用。20世紀90年代以后,基于圖像分析的皮膚鏡分析方法面世,并得到了廣泛應用。2001年,第一款偏振光皮膚鏡出現(xiàn)。同年2月,第一屆皮膚鏡大會在羅馬舉行,開啟了皮膚鏡在皮膚科應用的新時代。但皮膚鏡在我國的推廣及應用較晚,大部分醫(yī)院還沒有引進該設備。
皮膚鏡是皮膚病診斷領域發(fā)展較迅速的一個領域,其通過對皮損組織進行在體、無創(chuàng)、實時、動態(tài)觀察,可幫助醫(yī)護人員進行疾病診斷和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皮膚鏡作為皮膚表面透光式顯微鏡,借助油浸或偏振光、光照機光學放大設備,能觀察到表皮下部、表真皮連接及乳頭層真皮等肉眼不可見的皮膚結(jié)構(gòu)。因此皮膚鏡不同于平時我們所說的放大鏡,也對人體無任何放射性傷害,患者只需配合醫(yī)生即可接受該項檢查。皮膚鏡大大提升了皮膚疾病診斷的準確率,但仍不能代替組織病理學檢查(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那么,皮膚鏡可用于哪些疾病診斷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皮膚良性腫瘤: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血管瘤等。
2.皮膚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皮膚鱗癌、惡性黑素瘤等。
3.可用于對扁平苔蘚、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疥瘡、黑變病、銀屑病、皮肌炎、紫癜和蕁麻疹性血管炎等疾病的診斷,尤其對白癜風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