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弗蘭茨·卡夫卡是奧地利著名的文學家,更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之父”,在他36歲那年,卡夫卡給父親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他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以及對父親的看法和盤托出。本文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為基礎(chǔ),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解讀卡夫卡父親的形象,并分析其對卡夫卡的性格、生活等造成的影響。
關(guān)鍵詞:父親;家庭教育;影響
作者簡介:王娜娜,女,漢族,山東省菏澤市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歐語學院德語系德語語言文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1
1.前言
弗蘭茨·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生前幾乎默默無聞,在他去世后他的摯友勃羅德將其作品和遺稿包括書信、日記等整理出版,為卡夫卡贏得了世界榮譽??ǚ蚩ǖ摹吨赂赣H的一封信》將近4萬字,信中涉及到自己的家庭教育、職業(yè)、訂婚、信仰等問題并分析了父子關(guān)系、與母親和妹妹的關(guān)系等,堪稱一封深刻的精神分析文獻。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與家庭教育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指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至關(guān)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要對孩子有所限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自由,“于自由與禁止之間選擇一中庸之道”[1](弗洛伊德,2009:120)。過分的壓制或一味地放任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而在卡夫卡成長的過程中,經(jīng)常處在父親專制教育的壓制下,父親的嚴厲呵斥與輕蔑指責給卡夫卡的成長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以至于卡夫卡認為:“您做父親太堅強有力了……而我又太虛弱,大有不堪消受之感?!盵2]下面本文將會結(jié)合《致父親的信》這一文本,對卡夫卡所受的家庭教育進行具體分析。
3.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卡夫卡父親對其成長的影響
3.1父親的專橫
在信的開頭,卡夫卡就表明了自己對父親的畏懼,卡夫卡在信中寫到:
“我是個膽小的孩子;盡管如此,我卻也有犟脾氣,…… 可是我不相信,我竟會特別難以駕馭,我不相信,一句好話,悄悄地拉拉手,和藹的一瞥竟會不能從我身上要去人們想要的一切?!?出于您的天性,您只會使用威力、大叫大嚷和發(fā)脾氣來對待一個孩子。(卡夫卡,S.10)?!?/p>
父親通過大叫大嚷和發(fā)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給卡夫卡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ǚ蚩ㄗ鳛橐粋€孩子無力抗拒父親,以至于等到30多年后在信中才得以傾訴心聲:作為一個孩子,他渴望父親的理解和關(guān)愛,一句好話、一個溫暖的眼神就能讓他變成聽話的孩子,而不是大嚷大叫和發(fā)脾氣的粗暴對待。而性格粗獷的父親卻不懂得這一點,他專橫粗暴的教育方式讓卡夫卡在成人以后仍無法釋懷:
“有一天夜里我嗚嗚咽咽,吵著要喝水,當然并非真的因為口渴,多半是為了慪氣,部分是為了解悶。您聲色俱厲,幾番呵斥未能奏效,之后,您就將我從被窩里拽出來,挾到陽臺上,關(guān)了房門讓我一個人穿著背心在那兒站了很久?!谀且院蠛脦啄?,我一想到這,內(nèi)心就受著痛苦的折磨(卡夫卡,S.11)?!?/p>
如果說父親呵斥讓卡夫卡難以接受,那么父親面對耍小脾氣的卡夫卡直接“動手”,將其拖到陽臺上的行為更是給童年的卡夫卡造成了痛苦的折磨,以至于卡夫卡到了30多歲仍然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夜里要水喝只是一個小孩子撒嬌、解悶的行為,再或者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蛟S父親好言相勸幾句就能寬慰當時的卡夫卡,可是赫爾曼·卡夫卡性格中缺乏細膩與耐心,以為只有嚴厲呵斥甚至體罰才能教育好孩子。而卡夫卡又是一個膽小的孩子,他認為父親將他挾到陽臺的行為就是視他如草芥,父子之間的疏離感就此產(chǎn)生。(卡夫卡,S.39)
有時候小孩子的某些任性、慪氣的行為或許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者是向父母撒嬌以尋求關(guān)愛,這個時候,恰當?shù)睦斫馐鑼нh勝于專橫粗暴。父母教育方法不當會給孩子心里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是傷害。
3.2父親的愛護
在卡夫卡小時候,他或許并不理解父親嚴厲暴躁背后對他的關(guān)愛,但在他長大后,他也漸漸理解了父親“為了孩子還真是忍受著許多痛苦”:
“當我最近一次罹病,您躡手躡腳到奧特拉房里來看我的時候,您在房門口站住,伸長著脖子看我安臥在床上,您出于關(guān)心我,只向我招了招手。每當這種時候我便撲在床上,止不住幸福地哭了起來...”(卡夫卡,S.33)。
平日里威風凜凜的父親在卡夫卡臥病在床時悄悄地去房間看望他,又怕打擾到他,只得在房門口“伸長著脖子”看他躺在床上,向他“招了招手”。一個關(guān)愛兒子又拙于表達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體會到了粗狂的赫爾曼·卡夫卡細膩、柔和的一面,為了兒子,平日里冷漠的“暴君”也會變成慈父。[3]不僅是卡夫卡,想必很多讀者也會為這份含蓄的父愛而感動。
卡夫卡心里并沒有忽視父親對自己的愛,他心里是感恩的。只是這位剛強嚴厲的父親平時并不多見柔情的一面,很多時候他對卡夫卡的愛與期望都是通過冷漠甚至苛責的話體現(xiàn)出來,在小卡夫卡的心里更多是留下了恐懼的陰影,卻很難體會到這份嚴格要求背后深沉的父愛。
4.總結(jié)
如何做父親,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似乎也沒有統(tǒng)一的絕對答案。一方面,赫爾曼·卡夫卡希望自己的兒子成材,對兒子從嚴要求;另一方面,父親的教育被卡夫卡體會為專制和粗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以至于卡夫卡和父親的關(guān)系越發(fā)緊張,甚至終生不和。因此,任何時候理解和溝通都是親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信任體貼、耐心教導和理解鼓勵遠勝于呵斥和體罰,更有益于親子關(guān)系的發(fā)展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論新編[M].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2009。
[2]弗蘭茨·卡夫卡著,致父親[M].張榮昌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
[3]林和生著,猶太人質(zhì)的悲與欣—卡夫卡的曠野漂流[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