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亦森
一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所謂高處,包括事業(yè)成功、名利雙收等美好,更包括當士兵的想成為將軍、當演員的想成為明星、搞科研的想成為院士、經(jīng)商的想成為富豪、當公務(wù)員的想成為領(lǐng)導等人生目標。為達到這種種“高處”,多少人登攀不止奮斗不息,留下了多少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
高處有無限氣派——云蒸霞蔚,峰巒起伏,一覽眾山小;高處有無限榮耀——出名出彩,萬眾矚目,無處不風光……
那么,一旦抵達高處,又將如何呢?
二
似乎,一切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美好。
有人為職位所累,雖位高權(quán)重,叱咤風云,但重任在肩,如履薄冰;有人為聲名所累,雖大紅大紫,名噪一時,但周旋應(yīng)對,疲于奔命;有人為金錢所累,雖盆滿缽滿,富甲一方,但樹大招風,擔驚受怕……
難怪有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當你站在低處時,想站到高處;當你達到一定高度時,又有更高的追求;當你站到更高的高處時,才猛然反應(yīng)過來:站在低處是多么地幸福!
我本人對此就有切身感受。感謝組織培養(yǎng)和信任,由一個普通的小秘書而成為科級、縣級干部,再到地廳級干部,可以說是“步步登高”了。但每登高一步,壓力就增加一層,被各種各樣的任務(wù)指標催逼著、各種各樣的眼光和議論包圍著、各種各樣的欲望和利益誘惑著,總覺得不輕松、不自在,活得很苦很累,這才省悟:所謂高處不勝寒、無官一身輕、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確言之不虛啊!
我相信,有此感受的絕不僅我一人。
由此說來,當初的出發(fā)原本就是錯誤?人們會因此而放棄對“高處”的向往和追求?當然不。關(guān)鍵在于,當你抵達高處時怎樣做,怎樣對待面臨的一切。
三
《左傳·昭公七年》中有一個典故:“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p>
意思是說,春秋時期,宋國上卿正考父三次受到重用,但一次比一次誠惶誠恐,第一次是彎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時我總順著墻根走,也沒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還是稀粥,都是在這個鼎里,只要能糊口就行了。
這個事例發(fā)人深思。正考父所到達的位置高不高?當然很高。但他絲毫沒有得勢張狂、極盡榮華富貴的樣子,而是始終保持謙卑的人生態(tài)度和簡單的生活方式,即低調(diào)、低微的姿態(tài)。
類似的例子還有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以其名下資產(chǎn)466億美元而榮居世界富翁首位,所到達的“高度”當然令人吃驚。但更加令人吃驚的是他簡樸的生活方式:沒有私人飛機,公務(wù)旅行從來不坐頭等艙而坐經(jīng)濟艙。
當被問及為什么這樣做時,他居然反問:“頭等艙和經(jīng)濟艙難道不是同時到達目的地嗎?”他衣著簡樸,不講究名牌;對打折商品特感興趣,不愿為停車方便而多花幾美元。而他在另一面卻慷慨大方:微軟員工的收入都很高,出現(xiàn)了一大批千萬、億萬富翁;熱心慈善事業(yè),甚至宣稱在有生之年要把95%的財產(chǎn)捐給社會。
何以如此?因為他嚴格約束自己,不愿因為有錢而改變自己的本色,有言為證:“如果你已經(jīng)習慣了過分享受,你將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我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p>
這兩位名人的共同點是:到達了事業(yè)的高處,而自愿置于為人處世的低處,從而贏得了人生的另一種高度。
低處的高度,展示著高遠的精神境界、高超的人生智慧,所以它高得純粹,高得久遠。
四
正考父、比爾·蓋茨或許離我們太遠。其實,在黨員干部隊伍中,這樣的人和事也不勝枚舉。在基層黨政機關(guān)工作的秘書,也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這種保持平民本色的動人故事。
我曾服務(wù)過的一位地委書記就屬于這種人。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等也許算不上特別,“特別”的是他的生活舉止顯得有點“另類”。
本來,像開車門、撐雨傘、提包拎杯這類雜事都是由秘書做,但他一直堅持自己做;起草講話稿,他一般都是自己動筆寫,或擬個提綱然后現(xiàn)場發(fā)揮;他不喜歡別人盛飯夾菜、不喜歡前呼后擁、不喜歡迎來送往等,處處呈現(xiàn)出討厭繁文縟節(jié)、不愿被人伺候的鮮明個性。
當被問及為何這樣做時,他淡淡一笑:“這有什么?本自百姓來,還回百姓去,沒什么好顯擺的?!彼@樣做或許只是性格使然,但反映出一名黨員領(lǐng)導干部骨子里的樸實與真誠。難怪群眾會這樣評價:當官不像官,百姓最喜歡。
是的,這是領(lǐng)導干部應(yīng)有的本色。當年,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登上“高處”、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橫空出世的時候,發(fā)自西柏坡的“兩個務(wù)必”——務(wù)必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wù)必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像一聲響亮的警鐘,穿越茫茫時空,震徹千山萬水,一直鳴響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心頭。
也有人遺忘,因遺忘而迷失。居地位之高,行品位之低:或目空一切,盛氣凌人,慣耍老爺作風,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或狂妄自大,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聽不進不同意見;或驕奢淫逸,揮霍浪費,甚至見利忘義,化公為私;或嘩眾取寵,爭名奪利,抬高自己,壓低他人……其結(jié)果,不僅自損形象,敗壞風氣,而且爬得越高,摔得越慘。
這就應(yīng)了聯(lián)邦德國前總理舒爾茨的一句話——當被記者問及從前當泥瓦匠和如今當總理有何異同時,他答道:“二者職責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站在高處,不能頭暈?!?/p>
說得多好!高處頭暈,就會有粉身碎骨的危險。
五
我們贊美那些成功而高潔的人生,因為他們居高而不傲,始終身處“低處”堅守著信念、保持著本真,涵養(yǎng)著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
正所謂:樹低成材,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低處的高度,只屬于智者。
低處的謙卑最受益。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蘇格拉底有過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無所知?!惫嫒绱藛幔慨斎徊皇?。他是以謙遜的姿態(tài)向別人請教,汲取別人的智慧。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街頭、廣場、運動場、商場度過的,向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教益,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
低處的謹慎最安全。南宋呂本中在其著作《官箴》中說:“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敝晾碇裕档弥斢涆`行。
低處的寬容最強大。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在任時,曾與他的政敵交朋友,引起有關(guān)官員不滿,認為總統(tǒng)應(yīng)該運用權(quán)力去消滅他們。林肯卻十分溫和地說:“當他們成為我的朋友時,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寬廣的胸懷和高超的策略,正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
低處的隱忍最聰慧。清代詩人沈德潛才華橫溢,盛名遠播,深得乾隆皇帝恩寵,每有詩作必請其潤色。但他好炫耀、愛虛榮,常對他人宣稱乾隆哪首詩是他修改的、哪首詩是他代寫的,甚至把代寫的詩收入自己的詩集。后來有人告發(fā),乾隆聞知大怒,雖沈已去世幾年,仍親筆降旨追奪其官銜,還把他從墳里挖出來鞭尸。其可悲可憐,足以讓世人警醒。
總之,習慣“低處”的站位,反而顯高;習慣“高處”的站位,反而顯低。
(作者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摘編自《秘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