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興國
吃鈣片不是補鈣的最好方法,應該先考慮通過食物補鈣。首選的補鈣食物是奶和奶制品。奶和奶制品中的鈣含量豐富,吸收率高,同時含有優(yōu)質蛋白、B族維生素、維生素A等營養(yǎng)成分。
每天喝上300毫升左右牛奶,就能補鈣約300毫克——單講鈣含量,牛奶并不輸給鈣片。
除此之外,豆腐、豆腐干、干豆腐等大豆制品也是鈣和優(yōu)質蛋白的良好來源。但要注意,豆?jié){、嫩豆腐、腐竹等,含鈣相對較少。
綠葉菜也是常被忽視的天然鈣劑。油菜、菠菜等深綠色葉片的菜,鈣含量很高。建議每天都能吃夠一斤蔬菜,其中綠葉菜最好能占到一半。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成年人鈣攝入量是每天800毫克,50歲以上要有1000毫克。
只要每天喝奶,吃夠大豆制品和綠葉蔬菜,是可以滿足這個量的。遺憾的是,很多人吃不到這些食物的推薦量,導致我國居民平均每天鈣攝入量只有四百多毫克。也就是說,有相當多的人需要額外吃400~600毫克左右的鈣片來補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說“補鈣”,最先想到的就是吃鈣片。
骨骼健康不僅僅取決于鈣攝入是否充足,還與磷、鎂、維生素D、維生素K以及蛋白質等營養(yǎng)素有關。
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否則補再多鈣,吸收不了,也是白搭。皮膚在陽光照射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所以戶外活動至關重要。
動物的肝、蛋黃、海魚、蘑菇等也富含維生素D,可多吃一些。如果維生素D還是不足,那么選擇維生素D3補充劑,每天補上400 國際單位是可以的。
缺乏運動或缺乏體力勞動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是“食補”“藥補”,卻總懶得動,骨質疏松一樣好不了。
已經出現骨質疏松癥的話,僅僅靠補鈣,通常是不夠的。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改善飲食和運動,服用專門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有時還要治療與骨質疏松有關的原發(fā)疾病。
市面上的鈣產品,吸收效果都差不了太大。與之相比,補夠量更關鍵。
這里多強調一點:之前提到的量,針對的是鈣元素,但鈣片可不是純的鈣元素?!八}元素”的量和“鈣片重量”是不一樣的,比如1克碳酸鈣中約含有400毫克鈣元素。吃鈣片前,看清楚。
至于補鈣的時間,建議是吃飯時或吃飯后。
吃完晚飯,回顧一下當天的飲食,如果沒有喝奶或沒有吃夠大豆制品、綠葉菜,那就吃片鈣片。如果吃夠了,那不吃也行。
另外,分次服用(每天2次,每次300毫克)比單次服用(每天1次,每次600毫克)更好吸收。因為單次鈣攝入量越大,吸收比例越低。
膽結石主要成分是膽固醇或膽色素,絕大多數與鈣無關,吃鈣片不會導致膽結石。
也沒有證據顯示腎結石與吃鈣片有關,健康成年人不會因為服用鈣片患腎結石。而且,喝奶、吃豆制品等富含鈣的食物,也不會增加健康人患腎結石或復發(fā)腎結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