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漢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教授李定國
上世紀70年代,肉類需要憑票供應,當時“三高”及冠心病患者比較少見,因此豬肝是普通人難于吃到的頂級葷肴。有位在商業(yè)部門工作的干部,經常能夠吃到豬肝,人們都羨慕他“有辦法”。1973年,他的愛人懷孕,他不斷給她買豬肝補身體。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出的卻是一個兔寶寶——唇腭裂(兔唇)。原來豬肝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而過量的維生素A往往會使胎兒畸形,其中以唇裂最為常見。
許多準媽媽對孕期的飲食禁忌了解不多,不知道胎兒畸形很可能來自“舌尖上”的食物。其實,科學家們已經證實,某些食物具有致畸作用。下面幾類食物就可能使胎兒致畸。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曾在2001年宣布,鯊魚、鯖魚、馬頭魚、鱈魚、墨西哥蠔、大比目魚、黑斑鱈、金槍魚等含汞量過高,應盡量少吃。此外,鯨類(如鼠海豚、海豚和某些鯨魚)食品,汞含量比汞污染最嚴重的食肉性魚類還要高出100余倍。這是由于鯨類、鯊魚、金槍魚、石斑魚等體型大的海魚處于海洋魚類食物鏈中的最上層,它們富集汞的量比其他魚要多。據報道,美國曾發(fā)生過吃一頓鯨魚內臟餐就導致了急性汞中毒的事件。而孕婦經常食用這些海魚會產下畸胎。中國香港也有醫(yī)學專家指出,胎兒在母體吸收過量水銀,會影響腦部神經發(fā)育,將來學習能力會有缺陷,以及智力發(fā)展遲緩等后遺癥。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準備懷孕的育齡婦女,不要食用這些汞含量超標的海魚。
發(fā)芽、腐爛了的土豆含有一種叫龍葵素的毒素,被吸收進入血液后有溶血作用,還可麻痹運動、呼吸中樞,刺激胃黏膜,最終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此外,龍葵素的結構與人類的甾體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相類似。孕婦若長期大量食用含生物堿較高的土豆,蓄積體內會產生致畸效應。有人推算,有一定遺傳傾向并對生物堿敏感的孕婦,食入44.2~252克的土豆,即可能生出畸形兒。而且土豆中的生物堿并不能因常規(guī)的水浸、蒸、煮等烹調而減少。鑒于此,孕婦應少吃土豆,忌吃存放過久和發(fā)芽的土豆。
豬肝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早孕期間經常進食豬肝會導致體內維生素A過量而引起胎兒畸形,如兔唇、腦積水和嚴重心臟缺陷等。近年國外再次向孕婦提出了應少吃豬肝的忠告,因為在給牲畜迅速催肥的現(xiàn)代飼料中,添加了過多的催肥劑,其中維生素A含量很高,致使它在動物肝臟中大量蓄積。孕婦過食豬肝,大量的維生素A便會很容易進入體內,對胎兒發(fā)育危害很大,甚至會致畸。
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和禽類(如鼠類、豬、羊、牛、家兔和雞、鴨、鵝等)都可以傳染弓形蟲。人類的傳染源主要是這些動物的肉類,如火鍋的燙涮時間過短、燒烤的溫度不夠,肉類食物中的弓形蟲沒有殺死,就有傳染的危險;生肉和熟食共用一個切菜砧板,生肉上的弓形蟲就會污染熟食;污染的羊、牛奶也可以傳染。在懷孕早期急性感染弓形蟲會導致胎兒腦積水、小頭畸形、腦鈣化、流產、死胎等,新生兒可有抽搐、腦癱、試聽障礙、智力障礙等,其死亡率達72%。所以孕婦應注意避免弓形蟲感染。
近年來,國外醫(yī)學界有關研究機構明確指出,酸性食物和藥物是導致畸胎的“元兇”之一。
德國有關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早期的胎兒酸度低,母體攝入的酸性藥物或其他酸性物質,容易大量聚積于胎兒組織中,影響胚胎細胞的正常分裂增殖與發(fā)育生長,并易誘發(fā)遺傳物質突變,導致胎兒畸形發(fā)育。妊娠后期,由于胎兒日趨發(fā)育成熟,其組織細胞內的酸堿度與母體相接近,受影響的危害性相應小些。因此,孕婦在妊娠初期,不要服用酸性藥物和酸性食物、酸性飲料等。
應提醒的是,從營養(yǎng)學上講,酸性食物和酸味食物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所謂食物的酸性與堿性,不是指其味道的酸或堿,而是根據不同食物在進入體內經消化吸收及新陳代謝作用后,所形成的最終產物是酸性或堿性物質來判斷。比如,食醋的味道很酸,它卻不是酸性食物,而是中性食物;帶酸味的草莓、梅干、檸檬卻是堿性食物。
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孕婦過多地食用肉類、魚類、巧克力、白糖等酸性食物,其體液會發(fā)生變化,形成一種“酸化”,進一步促使血中兒茶酚胺水平增高,從而引起孕婦煩躁不安、愛發(fā)脾氣、易傷感等消極情緒。這種不良的消極情緒,可以使母體內的激素和其他有毒物質分泌增加,則是造成胎兒腭裂、唇裂及其他器官發(fā)育畸形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孕早期不宜過多進食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