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升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10003)
高質量的試卷能達到檢測的目標,同時引領和指導教師的教學。模擬試卷的命制也應是一份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如何命制出一份高質量的試卷,值得教師潛心研究。
高考生物學模擬卷中試題的質量無論在形式還是在質量上應盡量做到仿真性。在對學科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要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在對高中實驗的基本操作和細節(jié)進行考查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探究能力的考查。試題背景材料的選擇要以生物學科研素材為情境,盡量做到試題的原創(chuàng)性;試題的問題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綜合性和開放性。試卷的難度應根據學情進行控制,越往后期的模擬卷仿真性應越貼近高考卷。
模擬試卷命制時首先制定雙向細目表,確定命題的范圍、試題的分布、分值、難度系數等。明確模擬卷試題的形式、試卷的結構、分值分配、知識層次、重難點考查等方面保持與高考卷一致。要求做到通過測試能有效地考查出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綜合能力,區(qū)分出學生的學習水平。這就要求試題命制時在效度、信度、區(qū)分度、難度等方面綜合統籌考慮。
高中教師命制高考模擬試題時,最大的困惑是命題素材的來源,因為中學教師通常缺少實際的科研實踐。要創(chuàng)新試卷,需要的是科學實驗的研究過程與實驗的數據,有了新材料,試題就有了創(chuàng)新的基礎。為了保證試卷的質量,真正考查出學生的學科水平,編制模擬試卷時常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尋找材料。
2.1 高考試題的改編 高考模擬試卷命制時最直接的命題素材是高考試題的改編。作為模考試題命制的教師,一定會將近幾年的全國各地高考生物學卷以及模擬卷做一遍,并研究試題命制的特點和動向,同時將這些試卷中優(yōu)質的試題進行收集、整理、歸類,發(fā)現共同點,特別是從能力考查題中體會專家命題的思想,并把針對某知識點考查的相關高考題提取出來進行整合和改編。高考題是專家們經過深思熟慮,反復打磨而成,比較成熟,不會有科學性問題,質量高。但是,為了防止照搬原題現象的出現,命題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學情、模考的階段性,對選項與設問進行調整,控制考查的角度、深度、難易度等。此類題若要改得有質量,需費上一番功夫,經驗豐富的教師是能從中看出高考試題的影子的。
2.2 科學史材料加工 生物學科中大量的原理和理論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在經典的科學史實驗中滲透著豐富的科學探究過程、驗證過程及科學家的理性思維過程,都是非常好的模考試題命制素材。當然,要以科學史材料進行命題,那就要求命題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甚至有必要去翻一翻生命科學史的有關資料,閱讀科學家實驗時的原始經歷與數據及思維過程,從而打開命題思路。命題時可以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步驟的調整、設計實驗的原則等方面進行考查,在問題設計時注重角度的變換、對知識的延伸等,從而考查出學生對科學實驗理解是否透徹,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與解答問題等能力,實現對能力的考查。
例1:R型肺炎雙球菌無莢膜,菌落粗糙,對青霉素敏感。S型肺炎雙球菌有莢膜,菌落光滑,對青霉素不敏感。在多代培養(yǎng)的S型菌中分離出一種抗青霉素的S型(記為PenrS型)突變菌株,現用 PenrS型菌與R型菌進行一系列實驗(如圖),對下列實驗結果描述正確的是(C )
A. 甲實驗部分小鼠患敗血癥,注射青霉素治療均可恢復健康
B. 乙實驗后,加青霉素處理仍可能同時出現光滑和粗糙菌落
C. 丙培養(yǎng)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長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
D. 丁實驗中因為DNA被水解而無轉化因子,所以無菌落生長
本題是以教材中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基礎進行改編的,設計的選項不僅考查了學生對S型菌中轉化因子、S型菌與R型菌對老鼠的致死性的理解,同時也滲入了基因突變產生的抗藥菌的抗藥性特點的知識應用。該題的原創(chuàng)性體現了考試說明要求的學生能利用題干中信息對問題作出分析、判斷及推理的能力考查,同時也達到了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像科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從中體會到科學家的思維方法,獲得了解決科學問題的體驗。
2.3 文獻資料的原創(chuàng) 高考試題中能力題常見于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生產與生活中的問題,這是新課改以來各地高考生物學試題中反映出來的重要信息。以應用生物學知識開展的農業(yè)生產實踐活動為背景材料,以對人類的健康與疾病的相關研究及調查獲得的數據等作為素材,此類資料中的實驗數據通常是以圖表、曲線形式等作為載體來反映實驗結果,以此類素材命制的原創(chuàng)題可以綜合考查學生閱讀圖表信息、歸納推理、分析判斷等綜合能力,這類試題已成為江蘇高考生物學試題的特色,江蘇高考生物學卷也正通過命題來引領高中生物學教學朝著課改要求的方向走去。所以,在模擬試題命制原創(chuàng)題時需要搜尋相關文獻材料作為背景材料命制原創(chuàng)題。這類素材可來源于大學教材、專業(yè)的學術期刊、網絡資料、新聞熱點等,這些材料貴在平時收集與積累。
有了好的素材,結合考點對文獻進行加工處理,對主干知識從不同層次、不同視角進行問題設計,問題設置要以考試說明為準繩,做到巧妙而精制,層次性、思維性與科學性并舉,原創(chuàng)性試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模擬試卷的“新”,提升試卷的品質,同時給考生帶來的是一種無形的公平。
2.4 核心知識的綜合 模擬試卷在講究創(chuàng)新性和能力考查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這類題最能全面考查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以核心知識為主線設計的綜合題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題型多變、思維容量大的特點。此類綜合題的命制的材料來自于教材中的核心知識的綜合與延伸,如DNA分子的復制、細胞的增殖、基因突變等。
例2:回答下列與DNA分了復制有關遺傳學問題:
(1)將一個被15N標記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復制n次后,含有15N的脫氧核苷酸鏈與含有氮14N的脫氧核苷酸鏈之比為1∶(2n-1)。
(2)某DNA分子有100個堿基對,其中A有40個,則該DNA分子復制n次,共消耗G的數量是(2n-1)·60。第n次復制消耗G的數量是2n-1·60。
(3)將一個細胞中DNA全部被15N標記的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2N=16)置于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時,移向一極的染色體中含有15N的染色體數量為0~16條都有可能。
(4)某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中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被15N標記,將該細胞置于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開始進行減數分裂,則正常情況下其產生的次級精母胞中含有15N標記的染色體數目是1或2條。
(5)取小鼠睪丸中的一個精原細胞,在含有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基中完成一個細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完成減數分裂過程,則所產生的四個精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中,被標記的染色體數與未標記的染色體數之比為1∶1。
本題以DNA分子的復制為主線,同時與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重組。問題設計清晰、層次多、有靜態(tài)的也有動態(tài)的,思維性強,檢測了學生是否將所學的知識已經內化為能力。此類題考查基礎的主干知識的同時,也考查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知識遷移的考查形式引導學生構建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及知識的延伸和應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就要求命題教師在命制模擬試卷時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作為命題素材編制原創(chuàng)題,這是考試說明所倡導的,也是學科教育考查的根本所在。
在試題命制過程,命題教師有時為了追求試題的新穎性與開放性常會出現試題答案的不確定性,導致閱卷教師閱卷尺度把握不準,有失評判的公平性;也有對考試說明把握不準,重難點考查不突出;試題梯度不明顯,過于平穩(wěn)或偏難;也有存在著整卷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不夠,以及試題中有科學性問題的存在等情況,這些都會導致試卷的質量下降。
命制模擬試卷是一個長期準備和認真推敲的過程。所以,在選用試題背景材料時要做到素材的真實性、科學性,在問題設計時做到指向明確,多視角、有層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找到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主干知識比例高,難度把控要適度,考點布局要合理等。這樣的試卷才能達到測量的有效性,并起到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