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娟
(浙江省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小學 浙江 杭州 310019)
如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發(fā)揮班主任的作用
沈雅娟
(浙江省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小學 浙江 杭州 310019)
眾所周知,小學生處于身體與心理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對于新生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他們的性格也是多種多樣的,面對這些情況,老師應該注重其心理健康的輔導,教授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他們之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將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研究發(fā)現(xiàn),討論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班級班主任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從而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小學 心理健康 教育 班主任
如今的小學生,性格鮮明、個性突出,從小在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習慣了父母長輩的呵護寵愛。學校教育正規(guī)嚴格,在一系列規(guī)范制度的約束下,很多小學生難以適應和理解,特別是剛步入小學的孩子,一時之間無法融入新環(huán)境,在班級生活中出現(xiàn)抵觸情緒,存在反叛等心理問題,許多年輕的班主任束手無策,溝通無果,班級管理陷入困境。鑒于此,科學的溝通藝術至關重要,有效溝通己經(jīng)成為新時期下班主任老師必備的基本技能,筆者結(jié)合多年小學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從溝通的角度出發(fā),認為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三點原則:
第一,換位思考原則。班主任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兒童心理學知識,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想學生之所想,尊重兒童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理解,坦然放松地說出真實想法。
第二,耐心傾聽原則。在學生說話時不打斷,是班主任老師的個人修養(yǎng),也是師生建立有效溝通的基礎。建立在耐心之上的傾聽,并適當引導,才能準確獲取學生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從而為之后解決對策的制定提供依據(jù)。
第三,交流方式要得體的原則。班主任的衣著、形象、表情、眼神、動作等非語言性因素,均會在溝通中影響著學生,給學生留下或和藹、或嚴肅、或親切、或陌生的不同印象。小學兒童會格外注意班主任無意中流露出的細節(jié),因此,恰當?shù)闹w語言在師生溝通時非常重要,學生更喜歡平易近人的老師形象。
與成年人相比較,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明確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筆者認為不應該用過于復雜的方式來將解決,具體來說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1、營造平等、信任的溝通氣氛,尊重學生內(nèi)心感受
如今的小學生見多識廣、思想獨立,凡事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會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是對的,個性很強,聽不進老師的勸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還是以老師的威嚴態(tài)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叛逆,即使表面接受,但內(nèi)心依然不服。所以,在和學生面對面溝通時,班主任應適當放下“老師”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談話,切忌用過激的語言批評學生,甚至侮辱學生。面對學生偏激的思想觀點,班主任不能直接否認,而是應該委婉地、循循善誘地向孩子傳達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像知心朋友那樣和學生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詢問學生的意見,在不斷地啟發(fā)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身上的缺點、錯誤的想法等,主動接受并且改正。
2、用真誠的態(tài)度打開學生心扉
無論是普通交流,還是本文研究的心理健康對話,交流雙方都要報以真誠的態(tài)度,給彼此信任之感,才能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和思想負擔,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出真實感受。而針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溝通教育,真誠尤其重要。班主任不能認為小學生是孩子就沒有隱私,或者不尊重孩子的隱私,隨意把學生私底下的談話公開,一旦如此,學生可能永遠也不會對班主任敞開心扉了,班主任再也無法獲取孩子的真實想法,心理教育將無從談起。
真誠的溝通態(tài)度,能夠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是可以信任、值得信任,而且是愿意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從而就會主動地說出心里話。例如,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就發(fā)現(xiàn),一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她很想念爸爸,渴望見到爸爸,但因為父母感情不好,不敢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于是,整天憂心忡忡,臉上失去了兒童該有的天真笑容,教師了解情況后,找了一個安靜的談話場所,通過擁抱、拉手、輕觸孩子的頭發(fā)等肢體語言,緩解學生的緊張感,耐心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個人訴求,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與她的母親取得聯(lián)系,轉(zhuǎn)達了孩子的想法,并且詳細講述了單親家庭對兒童成長和心理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在單親家庭中健康成長。此后,這位母親定期地讓女兒與父親見面,孩子的臉上又綻放出了快樂的笑容。
3、搭建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溝通平臺
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以外,家庭使他們生活時間最多的場所,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過程中,不能忽略家長的作用,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某小學的班主任就在自己負責的班集體內(nèi)設立了相應的互動溝通信息圈,通過QQ群、微信群等模式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將日常班集體的活動視頻上傳到群空間中,讓家長在閑暇之余可以觀看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他們,促進他們的成長;并且該班主任也會對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談話,將談話內(nèi)容這里之后,通過網(wǎng)絡傳達給學生的家長,然后雙方共同討論,達成共同的解決方案,最后通過合適的手段來給予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同學更多的呵護與關心??傊W(wǎng)絡溝通平臺的而出現(xiàn),可以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實踐活動相互結(jié)合,因材施教,在長期、反復地溝通中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心理上的輔導與教育,文章通過研究說明,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及相關對策進行了論述,要想讓心理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下去,班主任就要發(fā)揮他們應有的作用,掌握合理的溝通技巧,提高個人修養(yǎng)與職業(yè)責任感,真正地關心學生成長,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態(tài),認真做好小學基礎教育,為學生開辟美好、嶄新的未來。
[1]曲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2]蘇婭.語文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33).
[3]靳麗華.談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6(20).
G444
A
2095-3089(2017)27-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