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詠梅
摘要:以禮儀教育為抓手,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對中學階段的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中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中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為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關鍵詞:禮儀;德育;教育模式
一、中學生產生不文明行為的原因分析
1.學校德育工作滯后
學校德育工作停留在口頭上,缺乏實效性,具體體現在:(1)教育觀念未轉變。由于長期受升學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而忽視了德育,以升學率的高低低衡量辦學質量,評價機制不科學。(2)內緊外松。只注重抓校內直接的、可見的、顯性的問題,面對來自校外的糟粕文化和消極因素的隱性影響,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抵制辦法。(3)方法簡單。對在德育過程中的學生主體作用,對如何著眼于啟發(fā)學生覺悟,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欲望考慮很少;(4)教育者工作不力。有的教師只能頭頭是道的說教,但在具體工作中卻不能身體力行。(5)教師道德的缺失。有的的教師拜金主義思想嚴重,金錢至上,工作消極,行事浮燥,缺乏敬業(yè)精神,工作紀律松散,在學生中產生了不良的影響。(6)師生之間缺乏情感構通。教師高高在上,嚴守師道尊嚴,師生關系有距離,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
2.家庭教育偏差
現在的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文明禮儀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些家庭教育影響著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如,有些家長在做人上,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胃口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車占位;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卻一年也不摸書本,甚至沉弱于撲克麻將桌上,使孩子處于“言傳”與“身教”的矛盾中。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社會新聞媒介的增多,以及全球互聯網的資源共享,社會上也出現了不少的文化糟粕,如淫穢書刊、游戲機、營業(yè)性網吧等,這些對中學生的道德觀念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學生社會閱歷淺,鑒別能力低,他們正處于對社會和人生各種價值的判斷、選擇能力和價值取向的形成階段,根據“社會影響先入為主的規(guī)律”,中學生往往會不加分析地吸收一些糟粕文化,從而在思想道德觀念上發(fā)生偏離。
二、文明禮儀教育的模式與實踐
1.構建學習內容體系,制定學習計劃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關鍵要解決學習內容問題。我校課題組成員,首先,從中華禮儀教育經典中整理、概括出具有普遍教育價值的、適合于當代學生學習的基本的道德禮儀規(guī)范,編寫系統(tǒng)完整、實踐操作性強禮儀教材,通過多方面收集資料,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自編了一本《×××初中學生文明禮儀手冊》,該手冊內容涵蓋了“儀容儀表、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等四大塊內容。以點帶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禮儀知識,具有知識性、實踐性。學校將該手冊作為新課程思想教育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其次,是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學校每一階段有不同的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各年級的內容相互衡接,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做到學期有計劃。每月有專題,每周有項目。
2.建立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機構
我校是浙江省文明禮儀教育實驗單位之一,因此,學校文明禮儀實施方案由校長室負責,具備由政教處監(jiān)督執(zhí)行,分為兩大塊內容:一塊是文明禮儀教育的執(zhí)行者。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有明確的責任,政教處是文明禮儀方案具體策劃和監(jiān)督者,年級組及班主任是具體的執(zhí)行者,教務處負責禮儀課程的安排和檢查,團總支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另一塊是開展禮儀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把文明禮儀的內容通過課堂滲透,班團課、專題活動等形式進行傳授和訓練。
3.建立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活動體系
禮儀教育必須把知識傳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因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了一個集知識傳授、實踐訓練、行為評價三種方式為一體的活動體系。
①加大宣傳力度。學校為了營造“人人講文明,個個學禮儀”的校園氛圍,一是舉行“文明禮儀教育”啟動儀式,讓學生領會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和學校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引起全校師生的關注。二是進行文明禮儀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開辟了“文明禮儀”專題板報,各班墻報刊出有關禮儀宣傳知識,教室、寢室、餐廳都布置有文明禮儀的標語和格言,校園的文化長廊是“古代24孝”圖片文字,宣傳窗上張貼有“禮儀之星”榜及宣傳尊師敬老的事跡,校園廣播報道學生文明禮儀的先進事跡。整個校園充溢著文明禮儀的濃濃氛圍。
②傳授知識。根據《學生文明禮儀手冊》,政教處每周都布置各班學習規(guī)定的內容,班團課由各班主任組織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學習。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及每項活動中都要進行講解禮儀知識,講述禮儀故事,讓學生懂得道理、明確要求。同時,我們給學生印發(fā)了《A小學禮儀讀本》,讀本有禮儀知識和禮儀歌謠等,學校制定了禮儀學習計劃,各班有計劃地利用班會課、隊活動課、思品課、地方課等,由班主任組織進行系列的中華禮儀知識傳授。在每個專項活動的開始,講解禮儀內容,講述禮儀故事,讓學生懂得道理、明確要求。講授之后,要求全體學生背誦歌訣。
③ 舉行知識競賽。學校定期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增強記憶力,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文明禮儀常識。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實踐活動
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通過學生多次反復訓練,才能內化為固定的心理品質,成為他們的“本能”反映,然后自然地流露在他們的言行、舉止、氣質上,為此,我們們制定了《×××中學文明禮儀教育活方案》,設計了一系列活動。
5.構建文明禮儀評價管理體系
任何一種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都有一定的約束力。學校通過采取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
參考文獻:
[1]《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 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
[3]肖川《從建構主義學習觀論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年第4期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首批立項課題《中學德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以定西寧遠中學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2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