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燕
【摘 要】家長們應當注意發(fā)展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孩子自主精神和自理自立能力,孩子也應當盡量擺脫對父母的種種依賴。孩子的獨立性要在家長引導下,才能在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本文簡要概括了十個創(chuàng)造獨立生活的條件,例如自己安排時間,自己管理屬于自己的事等。
【關鍵詞】家庭;培養(yǎng);獨立性;自主;實踐
父母最愿意看到的是孩子一天天成長,一天天出息,但是卻很少關注他們獨立性的培養(yǎng),總喜歡把孩子攬在懷中,不舍得放出家門。殊不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才能實現(xiàn)孩子一天天成長,一天天出息的愿望。紀伯倫也說過:你們可以給孩子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在社會上生存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包括自主性,自理自立能力等。在人類歷史上那些杰出的人才,都有很強的獨立性。
199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的“杰出青年兒童時期的教育” 調(diào)查,結果表明:接近70%的杰出青年在兒童時代非常喜歡自己獨立做事情。實際上,就孩子的成長而言,獨立能力對孩子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乃至一生的幸福而言,其作用比讀書成績更為重要,它是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素質。
鑒如此,不少教育專家呼吁:家長除了關心子女的學習之外,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發(fā)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開手腳,注重鍛煉他們的自理自立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當家作主;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學會與他人交往合作。
然而,透視一下我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或許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的緣故,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成才=高分”這一公式在許多家長眼里是天經(jīng)地義、無需證明的公理,使得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重智輕德、重智輕能、重智輕體的“一重三輕”狀況。教育方法是兩種極端并存:一種無視孩子的權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與此相對應的另一種極端是一味地嬌寵溺愛,父母眼中的“貴族們”,躺在襁褓中,風不吹,雨不淋,終年恒溫,有求必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凡事依賴家長,做事沒有主張,遇到問題不能主動想辦法解決。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怎么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一個人一生離不開的學校,人之所以成才,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而家庭教育是這一合力中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獨立能力,已經(jīng)迫在眉睫。
在美國,家長在如何讓孩子盡早具有獨立性,下了很大的功夫。
有個說法,“中國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國孩子則是爬大的”,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如果你在美國,無論在哪里,都可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會主動跑上前去,彎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聲“起來”,小孩看到?jīng)]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來,除非摔得個頭破血流。
在美國,孩子到了18歲時,就得自己掙錢解決生計,這倒不是父母沒錢,而是讓孩子自己掙錢早日獨立。美國孩子從小就經(jīng)常聽到父母的口頭禪:“自己照顧好自己”、“讓你的生活明天變得更美好”。
在日本也一樣,人們很少看見抱孩子的母親。下雨天,常有這樣的場面出現(xiàn):三四歲的孩子穿著雨靴,背著小包,撐著小傘跟在大人后面走。有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只能自己爬起來繼續(xù)走路。
在寒冷的冬天,日本的孩子都是穿著較單薄的校服去上學,即使家長有私家車也不可以用車送孩子上學,學校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孩子的韌性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這些體制都可以讓孩子盡早地適應社會中的獨立生活,與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中國父母培養(yǎng)孩子不妨是一個良好的借鑒。
曾經(jīng)有人說,中國的家長太累,責任心太強。的確,許多時候,家長成了孩子的“代辦”。從生活的瑣事到思考問題,都一“代”到底。其實這樣做,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懶惰性,缺乏自立意識,導致自理能力和自我調(diào)控、管理能力不強。怎樣改變這一教子弊端呢?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自主權交還給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自我獨立的個性。
一、讓孩子自己去安排時間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yǎng)不出來了。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等等,或者什么也不干。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二、讓孩子做自己空間的小主人
教育孩子,何妨給孩子留下一點空間,如果一味把孩子當做服務命令者,自己當成發(fā)號施令者,往往會使大人與孩子之間形成對立。經(jīng)常看到有的家長,好象就怕孩子閑著,看到孩子在那里玩,或者做完一件事情有空閑的時候,馬上會來一句:“**,你去干什么去!”要不就是要孩子立即做一個作業(yè),或者干另外一件事情。因此有些孩子常常為了贏得自己的時間,放松了學習速度,在學習中穿插玩耍,搞點小動作,反而影響孩子的教育與學習。
三、鼓勵孩子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培養(yǎng)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采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去鍛煉,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其實當孩子完成某種家務事,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四、適當?shù)卣摇翱唷苯o孩子吃
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币灿兴自捳f:“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然而現(xiàn)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可以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逢周末都會帶孩子去農(nóng)村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孩子應對未來社會的能力和意志。
五、交還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可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愿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fā)現(xiàn)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但也提出要求,就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到底,把舞蹈學好。
六、讓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xiàn)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jīng)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卻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了。
七、讓孩子學著自己解決矛盾和沖突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們在一起也難免有沖突。打架、吵嘴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孩子了解群體社會行為規(guī)則的窗口。家長不能以自身的好惡、道德觀來判斷孩子間的是非對錯,而應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交往中的各種矛盾,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換、輪流、協(xié)商、合作等,讓孩子自己學著解決矛盾。當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八、教育孩子要懂得抓住機遇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fā)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yǎng)孩子善于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曾經(jīng)一個孩子偶然間同母親講起學校要進行英語選拔賽的事情,母親就鼓勵英語成績不錯的孩子爭取參加,并告訴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住一個機會就意味著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在小學升初中時,這次比賽的成績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媽媽的提醒,以后就很主動地在各種機會中表現(xiàn)自己。
九、為孩子樹立一個競爭對手
為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讓孩子從小學會合作,又學會競爭。有效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有一個孩子在某階段的測試上竟成了班里倒數(shù)第一名,父母不但沒有過多地責備他,而是一再鼓勵他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別人競爭,首先是與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同學比。在孩子取得勝利之后,父母又啟發(fā)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
十、讓孩子自己去創(chuàng)造題目
創(chuàng)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xiàn)。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不是油然而生的,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可以幫助孩子面對未來復雜的社會,知道如何學習、選擇及解決問題,而非事事依賴父母。家長對孩子富有建設性的想法更要加以鼓勵,并給以正確引導。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于是父母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用上新點子?!痹诟改傅墓膭钕拢⒆映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yè)時已經(jīng)能輕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上述這些條件的創(chuàng)造,只是培養(yǎng)獨立性的第一步,發(fā)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實際生活中,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的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止。
筆者在通過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實習經(jīng)驗的積累,認為孩子的獨立性應該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起來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盡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家長要用理性的愛來對待孩子。如在家中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入廁,自己整理玩具等??春⒆幼霾缓靡膊荒軌虼k,這樣等于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要家長明白,孩子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我們都應該鼓勵他,孩子在獲得鼓勵后,就會產(chǎn)生自信,這種感覺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動力。但對孩子獨立自主的培養(yǎng),也應該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的原則,讓他們慢慢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成長,并及時鼓勵,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進步。另外,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時,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也很重要。因為孩子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困難,不要看到孩子受了一點挫折、哭鬧就心軟,從而放棄要求,此時大人們更重要的是及時給予孩子幫助與支持,要知道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未來的路還是要他們自己走的。
總而言之,獨立性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對人一生的發(fā)展和成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必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馬克著.美國父母怎樣培養(yǎng)孩子[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6(2):2-4.
[2]于紅著.來自空中的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家咨詢熱線[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7):343-351.
[3]張敏著.嬰幼兒最佳素質教育方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5):115.
[4]黃蘇著.讓孩子快樂成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7):241-246.
[5]斯特娜(美)著.張艷華譯.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7):223-229.
[6]陳鶴琴著.怎樣做好父母[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9:179―186
[7]周明星,曾令國著.家庭教育新區(qū)[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0):227-230.
[8]衛(wèi)華著.21世紀我們這樣作家長[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1(11):146-156
[9]張琨等著.蒙臺梭利幼兒家庭教育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5):73-75.
[10]姚磊,楊賢著.小鬼當家[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5(8)1-7.
[11]于春林,曾會蓮著.中國隔代幼兒教育“案例”帶孫[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7):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