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仲兄
摘 要: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第三中學于2014年3月啟動新課改,是我縣第一批課改實驗校,實施課改2年之多,探索出“學展練”魅力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次北固山下》為例,就“學展練”魅力課堂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進行剖析和解讀“學展練”魅力課堂教學流程。
關鍵詞:課改;學展練;解讀;流程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第三中學是一所新建的初級中學,于2013年9月招生辦學,現有學生2500多人,48個教學班,140多名教師。學校于2014年3月啟動課堂教學改革,因為學校新、老師新、學生新,容易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是我縣第一批課改實驗校,教師們一直在積極探索并實踐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在課改路上有2年之多,并取得一定成效,探索出“學展練”魅力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學展練”魅力課堂模式剖析
我校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尋求符合本民族、本地區(qū)、本校情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命名為“學展練”魅力課堂,課堂分為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學”的環(huán)節(jié)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師生合作),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展”的環(huán)節(jié)包含展示、質疑點評,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含多種展示形式,如板書、口頭表達、演講、朗誦、角色扮演、學生質疑點評等。
“練”即當堂訓練,在編制導學案的時候,當堂訓練要分層設計,即基礎題、發(fā)展題、提高題三個層級。導學案要求當堂發(fā)放、當堂回收,不能布置課后練習。
課堂設計和執(zhí)行時,由各科各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自主控制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但每節(jié)課體現“學—展—練”三個環(huán)節(jié)。各學科在運用過程中,以學校規(guī)定的課堂模式為基本模式,加強領悟,加強研究,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加以細化,靈活應用,總結出適合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
二、解讀“學展練”魅力課堂教學流程
為了清楚解讀“學展練”課堂教學流程,以教學詩歌《次北固山下》為例。
(一)自研,又叫預習
要求學生在課前,按照教師預設的目標完成,如《次北固山下》的自研目標為:(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熟讀背誦詩歌。
(二)學習主題,又叫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要求少而精,不能泛泛而談,一般不能超過2個知識點,務必做到“一課一得”,學有所獲。教學的設計根據主題設定,教師上課第一步就是出示“學習主題”。如《次北固山下》的學習主題為:(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學會不同角度賞析詩歌。
(三)“學”的環(huán)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雙邊活動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根據不同課文、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組織形式多樣的“學”。學生或自主學習;或兩人討論;或小組合作;或師生探究?!洞伪惫躺较隆贰皩W”的內容安排為三個步驟:
1.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自讀,可以兩兩互相聽讀,教師可以范讀,根據學情而定,抓住詩歌教學熟讀成誦的特點來開展教學雙邊活動。
2.美點追蹤,鑒賞詩歌
依據詩歌鑒賞的角度,要求學生詩歌鑒賞從“煉字”、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賞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主賞析詩歌時,教師巡視課堂,學生如有困難可以合作探究,可以師生互動,可以答疑解惑,要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四)“展”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根據導學案預設的展示方案,合理分工,強弱互助,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這個環(huán)節(jié)所預設的展示建議,學生根據本組實際情況選擇1~2條進行展演。學生展示結束,學生適時點評,教師適時小結。
(五)“練”的環(huán)節(jié)
“練”就是當堂訓練,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次北固山下》設置的訓練題有三種題型。
1.基礎題:默寫古詩(檢測學生自學情況)。
2.發(fā)展題(了解學生掌握詩歌內容情況)。
3.提高題(檢測學生賞析詩歌情況)。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通過“練”的環(huán)節(jié)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便于調整教學方法。
三、遵循教學規(guī)律,回歸課堂本真
新課改的課堂,不僅遵循教學規(guī)律,而是回歸了教育的本真。教學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在整個教學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只有通過教師來組織調節(jié)或指導活動,學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品德,促進個體的身心發(fā)展;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時,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調節(jié)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就是點明教學過程中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解惑”。新課改課堂中,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后,還不能解決的問題,還不能明白的道理,還不會的方法,教師就要引導、點撥,這就是“解惑”,所以教師講的就少之又少了。同時,教師參與學生“學”的過程中,就是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王美玲,劉勇.教學工作的幾點感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