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年生
摘 要:初中思品課堂,應該盡最大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課堂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新氣象、新可能和新探索。作為思品教師,應從理論灌輸?shù)母邏献呦聛恚嘁恍Z人眼球的情境設置,多一點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自悟,多一些激發(fā)探究之火的延伸拓展,以此讓課堂流淌情境之美、自主之美、探究之美。
關鍵詞:情境之美;自主之美;探究之美
盡管思品課都是以理論見長,以純理論開路,但是思品課仍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新氣象、新可能和新探索。思品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xiàn)象,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創(chuàng)設了一種“魔法”——一種盡快吸引學生、聚焦學生、喚醒學生的“魔法”,比如多一些奪人眼球的情境設置,多一點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自悟,多一些激發(fā)探究之火的延伸拓展。
一、讓課堂流淌情境之美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要求教師能夠開發(fā)、創(chuàng)造情境化教學?!钡拇_,讓學生在情境中入情,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延伸,其中習得的東西最為深刻,最長久,也是最具效能的。
比如,在湘師大版初中思品《公民最基本的權利》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讓學生“入境入情”:
假如,我們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比作很多很多的“0”,那么,健康就是所有“0”之前的“1”,如果缺少健康這個“1”,那么,所謂的名譽、金錢、友情、愛情、地位等都無從談起,沒有健康這個“1”,金錢等再多也是“0”……
這樣的設計從生命的追問開始,引領學生對生命這個沉甸甸的話題展開談論、探究、反思,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到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長,因而學生學得有情有義,有滋有味。
二、讓課堂流淌自主之美
有專家言:“學生的學打得越開,教師的教必然會有更多的契機和切點?!比绾未蜷_學生的“學”,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初中思品學習中,教師應充分地放權,充分地丟掉拐杖,少一些“手把手”地教,而讓學生多一些真正意愿下的“學”,讓學生的自主自悟成為初中思品課堂的常態(tài),讓思品課堂真正地流淌自主之美。
比如,仍然以《公民最基本的權利》為例,可以出示以下案例:
【案例】:一對新婚夫婦到本市著名購物城去購物,出門時被出口處防盜門擋住,原來“防盜器”認為他們有“未付錢而拿走貨物”的嫌疑。但這對新婚夫婦反復申明自己并未拿商場的任何東西,從而導致商場保安的搜身。
這則案例,教師是直接告訴學生商場沒有搜身的權利好呢?還是讓學生自主自悟、合作討論、分角色辯論為好呢?顯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稱道的。教師應把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兩組,在事先自主調(diào)查、查閱資料、互相討論的基礎上展開辯論,最終,通過自主查閱有關法律條規(guī)和熱烈的辯論,學生意識到“搜查只能由偵查人員嚴格按法律程序進行,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對公民的人身和住宅進行搜查”等一些基本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學生在這樣的自主活動中,也漸漸知曉:碰到類似的事情,可以叫人幫忙、可以報警、可以打110、可以向他人求救……
可以說,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生與文本的互動中,一些健康的法律的種子(比如“不侵犯他人人身自由”),在孩子們的心田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三、讓課堂流淌拓展之美
好的思品學習應“開闊視野,把一切有利于學習的資源都納入學習中?!钡拇_,思品課不能僅限于教材或者課堂,不能僅僅在某一案例的教學中停滯不前,而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個類似的案例,讓學生在舉一反三或融會貫通中得到滋養(yǎng)、鍛造和提升,正如課程標準所強調(diào)的:“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p>
《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學習到結尾,可以設計以下案例,讓學生進一步探究:
1.一位4歲女童在超市偷吃了一顆巧克力糖,商場保安為了教訓一下這個女童,將其關在保安室長達7個小時。在這個案例中( )
A.保安的做法是合理的,是在行使自己的職權
B.保安的做法沒有違法,他只是為了教訓一下女童
C.這樣的后果只能由偷吃東西的女童自己負責
D.保安的做法侵犯了女童的人身權利,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2.某甲與同村殘疾人某乙開玩笑,朝其肚子拍了一下,沒想到乙倒在地上就死了,經(jīng)法醫(yī)檢查,某乙患有先天性脾腫大,某甲輕輕的一拍即致其脾破裂而死亡。某甲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嗎?應該的話,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類似的例子越多,學生越能從更廣的層面上區(qū)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行為,哪些是維護我們基本權利的行為,從而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分辨能力和法律意識。而就課堂而言,也切實有效地杜絕了教師機械灌輸?shù)谋锥?,杜絕了“畫地為牢”的弊端,真正讓課堂流淌出拓展之美。
參考文獻:
[1]朱毛智.從“素質”到“素養(yǎng)”[J].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2017(2):46.
[2]徐潔.臨沂二十中的課程生本化之道[J].教師月刊,2013(5):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