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儀
【摘 要】家庭和學校是幼兒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能夠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說,只有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才能保證幼兒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本文主要對目前農(nóng)村幼兒園與家庭合作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以此提出了提升家園合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合作;策略;農(nóng)村
0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許多家長不在是等到孩子達到讀書年齡才送去學校,兒童的入學時間越來越早,這對于社會的進步,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在農(nóng)村存在著一些將幼兒園當作寄存孩子的場所的現(xiàn)象很嚴重。大部分的農(nóng)村家長送小孩去幼兒園并不是為了讓其在早期接受教育,而是把幼兒園當作托管孩子的地方,以便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工作掙錢。他們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不走丟就可以安心的工作,卻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
1現(xiàn)階段農(nóng)村幼兒園家園合作中面臨的問題
1.1教師和家長對家園合作認識不足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在幼兒教育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和家長都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與對方的溝通交流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依然有許多家長和老師意識沒那么強,他們當中的一些老師往往以為教育幼兒不能單考老師一方面來完成,一個老師管那么多孩子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根本沒有時間和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而另外一部分家長則認為,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切責任都是由老師負責,跟自己沒有關系。
在對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進行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師和家長都愿意參加“家園合作”,但是仍然有個別老師和家長因為種種因素不想組織或者參與其中。筆者在對幼兒園老師進行訪談過程中,有一位幼兒園老師指出,她不愿意組織活動的原因是活動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即便組織了也未必得到各個家長的支持,到最后累了自己還遭家長們嫌棄;另外一個教師則這樣認為“我平時工作那么忙,難得休息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精力去參與這些活動?!边€有一部分的老師和家長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參加或者不參加的理由,他們這種模糊不清的觀點最后表現(xiàn)出來的是既不提倡也不反對。這便是造成家園合作的表面化,或者說是成為一種形式。即使開展家園合作,也是走走形式,內容空洞,沒有使用價值。
1.2家園合作內容落實不到位
通過調查結果我們能發(fā)現(xiàn),在進行家園合作的過程中活動內容還相比膚淺。雖然它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也比較全面,但是老師和家長往往會只重視自己所關注的內容。具體來說,幼兒教師在家園合作中將重點放在了幼兒正確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身體健康狀況,而家長則更加重視幼兒在學習中的學習情況以及身體健康水平。從這一點就可以體現(xiàn)出,目前家園合作的內容不夠深入,這對于家園合作的更深層次的開展并沒有體現(xiàn)有利作用,也不助于合作的創(chuàng)新,更不能夠充分合理的利用家長這一巨大的教育資源。
1.3家園合作的形式單一
家園合作的方式包括很多中,但是在調查中卻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農(nóng)村幼兒園在進行家園合作時采用的形式反反復復都是開家長會,除了家長會基本上就沒有其他的合作形式,造成了目前家園合作形式過于單一的現(xiàn)象。另外,即使是開家長會也只是教師向家長描述幼兒在校期間的表現(xiàn)情況,最后提出對家長的希望和要求,然后按照形式由家長提出意見,這種合作方式缺少雙向溝通,家長并沒有從中獲得參與感,也沒有針對家長日常與幼兒的溝通提出指導意見,更沒有讓家長了解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方法。在訪談中,有一位家長說:“現(xiàn)在越來越不想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了,每次都是那些,我們只需要在下面聽著就行了,還不夠浪費時間呢?!睂τ诩议L來說,他們往往是在事情發(fā)生之后才會與教師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但是這種方式根本無法讓教師真正的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自然也就不能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規(guī)范。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中都會希望家長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根本沒有考慮到家長的感受,而家長在與教師進行交流時,總是希望教師能夠對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忽視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
2農(nóng)村幼兒園有效家園合作的策略
2.1完善家園合作計劃
2.1.1創(chuàng)建家園合作管理機構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有一個運行機構去進行維持,家園合作也是如此,因此,機構的建立是家園合作開展的重要前提[3]。家園合作管理機構的建立形式有很多種,例如家長委員會、家長工作組織等等。而在管理機構中人員通常要包括幼兒園園長、幼兒園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構成。在進行家園合作管理制度制定時,也應該由三方人員共同完成,并以書面形式發(fā)放給幼兒園中的每個教師和家長。
2.1.2不斷完善家園合作制度
家園合作制度對于農(nóng)村幼兒園家園合作來說,無論是在運轉方面和還是在發(fā)展方面都具有強有力的保障作用。健全的合作機制是合作設計的基礎。該制度應該包含總體合作目標和原則,同時還需要有合作內容和形式,除此之外還應該包括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技巧等等。家園合作制度可以隨著形勢的改變而改變,應該做到人是活的,制度也是活的,對于一些計劃達不到滿意的結果時可以進行響應的調整。
2.2實施家園合作計劃
家園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相互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而努力。因此,家園合作計劃并不是由幼兒園單方面來完成的,而是要在家長的配合下才能夠完成。完成合作計劃主要依靠合作的形式。家園合作需要教師和家長之間既要有需要上的溝通,又要有肢體動作方面的溝通,這種合作形式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由幼兒園老師組織孩子和家長參加戶外活動,也可以通過開展文藝晚會或者詩歌朗誦等活動來實現(xiàn)。
2.2.1加強溝通
對于農(nóng)村幼兒園來說,幼兒園的老師要重視家長的心理,熟練掌握與家長溝通之間的效應,提高溝通質量。第一,首因效應。首先,幼兒園教師應該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外貌神態(tài),給家長展現(xiàn)出幼兒園老師應有的形象;其次,為了防止家長在第一次見到教師時就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形成排斥心理的情況,老師要充分利用機會來證明自己;再次,幼兒園老師剛開始的時候不能對家長和孩子的期望過高,不能急切求成;最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家長這一資源,通過家長培養(yǎng)與幼兒之間的感情。第二,因近效應。幼兒教師無論是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還是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都應該做到盡職盡責,注意和家長交流時注意語言方面的語氣,除此之外要保持心情放松應對因近效應所帶來的不良后果。第三,超限效應。所謂的超限效應指的是由于過度溝通,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換句話說就是溝通越位。在和家長進行交流之前,應該想清楚該溝通哪方面的內容,該內容是否是家長所愿意聽的或者愿意接受的。在進行交流時,應該關注家長的肢體動作,根據(jù)其肢體反應判斷交流的結束時間。除此之外,要保證在交流過程中是雙向的,多角度的,而不是由教師單方面向家長陳述內容。第四,投射效應。所謂的投射效應就是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強行讓別人接受。幼兒園老師應該從這個效應中吸取經(jīng)驗,不要自以為是,過度自信,不把家長放在眼里。而是應該做到一視同仁,改變主觀上的偏見當家長提出自己在教育幼兒中的建議時,要保證客觀原則;當幼兒家長和教師存在意見不合時,教師要積極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第五,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希望效應。所謂希望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感情、觀點以及行為受到他人的期待的影響,積極的期待可以促進他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這對幼兒園的老師具有指導意義。一方面,幼兒園老師應該適當忽略幼兒家長的不足和誤區(qū),重視對家長的正確指導,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家長的優(yōu)點,對他們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出肯定;另一方面,幼兒園的老師需要建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形成合適的期待和要求。并且能夠在交流過程中向家長表達出該期待和要求,充分發(fā)揮希望效應的作用。
書面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可有家長園地,通知單和家園聯(lián)系冊等等,首先,幼兒園老師要讓幼兒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幼兒教育來說的重要意義。其次在文字的書寫方面,要做到工整、大方;最后書面的表達應該具有專業(yè)性,書寫要規(guī)范,語言要順暢、語句要優(yōu)美,內容要真實客觀。
2.2.2挖掘幼兒家長的教育資源,加強家園合作
農(nóng)村幼兒園要進行多方面的獲取家長教育資源,對幼兒家庭進行調查分析、記錄并存檔,做到充分了解幼兒家庭情況。確保能夠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提取信息,任何事情不是一層不變的,對于家長資源信息發(fā)生改變時,要及時更新家長資源庫的信息。而且,幼兒園要充分合理的管理該資源,做到用與不用的統(tǒng)一,有需要就充分利用,不需要時做到不濫用。除此之外,幼兒園要鼓勵幼兒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幼兒家長的服務和監(jiān)督作用。幼兒園和家長一起攜手構建充滿活力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假日資源的利用以及農(nóng)村特色資源的開展,幼兒園的老師要重視以下三點:首先,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要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家長能夠了解活動主題,活動內容等等;其次,在進行家園合作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其中,從中增強對節(jié)日的認識;最后,在活動結束以后,主動向家長尋求自身存在的不足,虛心接受批評,樂于采納家長的意見。
2.3評價家園合作計劃的實施
客觀的教育評價可以為幼兒園的教育指明正確的方向,因此,教育評價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農(nóng)村幼兒園的教育合作中,家園雙方要將合作問題的解決、教師水平的提升、家長教育手段的發(fā)展等內容都融入到評價體系中。
2.3.1把促進農(nóng)村幼兒發(fā)展作為評價標準
家園合作開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農(nóng)村幼兒發(fā)展,這也是最終的落腳點。
在農(nóng)村幼兒教育中,無論是哪類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關注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首先,需要注重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絕不能單純地以學習來判定幼兒,認為除了學習什么都不重要的觀點是極為錯誤而不可取的;其次,注重幼兒的縱向發(fā)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我們需要比較的是幼兒是否每天都在進步,而不是拿幼兒之間來進行對比;最后,要做到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杜絕用普遍標準衡量不同的幼兒。
2.3.2農(nóng)村幼兒園家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作為評價標準
家園合作是不是能夠達到期望的效果,主要是由問題解決的情況進行評價。如,通過家園合作以后幼兒家長的觀念是否發(fā)生改變,其素質水平有沒有得到提高;活動的實施有沒有真的發(fā)揮了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單純的表面化;在家園合作交流時,是否真正做到以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幼兒園的老師能否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家長,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機會是否相同;幼兒的家長有沒有在家園合作過程中發(fā)揮其相應的作用,他們都充當哪些角色;通過開展活動以后,老師、家長以及幼兒之間的感情是否得到質的飛躍。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可以作為評價標準之外,幼兒老師以及家長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方式,設計適合本幼兒園的評價指標。
3結論
本文重點對農(nóng)村地區(qū)家園合作的情況進行探討和研究,其中也包括了隔代家長的教育合作;將管理學中的知識內容融入到了農(nóng)村幼兒園家園合作中來,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合作體系??傊?,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中值得進行深入探索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來說,當然,在目前家園合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參考文獻:
[1]董薇薇.家園合作案例解析.早期教育,2014年第6期:11-12.
[2]羅璇,譚雪梅.淺談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的三維互動.教育導刊,2015年第5期:18.
[3]李生蘭.英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特點及啟示.學前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24.
[4]郭麗.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共育模式及其發(fā)展對策分析.幼兒教育,2007年第9期:12.
[5]王岫.上海市高校附屬幼兒園家庭、社區(qū)資源占有情況調查.幼兒教育,2007年第2期:32.
[6]寇木蘭.試論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維互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價值.科技信息,2011年第6期: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