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婷
【摘 要】未來社會中一個開放的、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然而有的幼兒會因受父母的影響不敢與同齡伙伴正常交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正確的教育和養(yǎng)育孩子,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質(zhì)的迫切要求,對于幼兒從小的身心發(fā)展也起著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交往能力;家長;教育
一、現(xiàn)代幼兒交往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如今我國大多數(shù)年輕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同時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多數(shù)家庭進入了小康水平。所以在家里很多家長都是圍著一個寶寶轉(zhuǎn),凡事都包辦代辦,對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壞了”,因此父母對幼兒的過分溺愛和保護導致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交往能力。皮亞杰在“自我中心論”中就指出過:現(xiàn)在的幼兒為人處事都是以自己個人出發(fā),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更加以自我為中心,而且情緒變化過快。
與此同時,有的幼兒卻因為受父母的影響而不敢與同齡伙伴正常交往。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有些家長會因為自己需要安靜,不想花費太大力氣去管教幼兒,就讓幼兒呆在家里,導致有些幼兒過分的依戀家人,性格孤僻、膽小等不良行為,影響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出現(xiàn)了例如走在路上不敢跟別人打招呼、在幼兒園里不合群等等問題。研究表明,正常兒童中90%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膽小害怕心理,40%的2至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體驗。而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到:“一個人的成功,80%靠的是人際交往能力,20%才是他的專業(yè)知識”??梢姡穗H交往能力對人的重要性。
不過現(xiàn)階段這些重要性都被家長們所忽視,因為現(xiàn)在的人們都是用“望子成龍”的心去教育幼兒,一味的開發(fā)智力,忽視了如何去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問題。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所以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而幼兒階段的教育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幼兒階段的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提高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質(zhì)的迫切要求,而且對于幼兒從小的身心發(fā)展也起著良好的作用.
二、幼兒交往能力的深入分析和探索
“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提出的教育目標。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作為教師必須更多的去留意幼兒在課間和課余時間的行動和行為模式,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人際交往能力障礙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
我在幼兒園就碰到過這樣一個孩子,老師讓大家自由活動的時候,他都是自己一個人在那里自娛自樂,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且平常也不怎么跟別的孩子說話或者玩耍,有時候我主動上前跟他說話,想進一步的去了解他,但他都是很害羞的低著頭,不善與人交流,但是每當他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就無比興奮,拉著媽媽這里玩那里玩的,那時我就感覺很奇怪,是什么原因?qū)е滤簧朴诟渌變航煌??于是有一天我向他媽媽了解,原來,這個孩子本身就很膽小,從不主動與人交往,而且特別依賴家人,在家人身邊才會放開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深受其父母影響,對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以幼兒的眼光來看待,站在幼兒的立場上去分析,不妨先問問孩子,聽聽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和意見,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善用各種方法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為了更好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首先家長和老師都要以身作則,家長要對幼兒建立起良好的模仿形象,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平時去幼兒園接幼兒的時候也可以教導他請其他小朋友來家里做客來增進友誼,也讓幼兒懂得如何與其他幼兒和睦相處。教師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如跟其它幼兒一起分享玩具等),給幼兒自身多一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通過這樣良好的培養(yǎng),我相信現(xiàn)在的幼兒自己也會找到與人交往的良好途徑,讓他們在生活中交到更多的伙伴,知道與人交往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一)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幫助幼兒建立寬松和諧的伙伴關系
1.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法,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與人交往的環(huán)境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對于幼兒的成長及其重要。既要關心幼兒的身體健康,還要注意幼兒的心理健康。因為家長錯誤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法(溺愛、暴力等)會對幼兒的社會交往產(chǎn)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引起心理問題,家長們的這種態(tài)度對幼兒來說是一種不愉快的經(jīng)歷,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膽怯、自卑等不良心理品質(zhì),從而使他們不愿與其他同伴主動交往。所以家長應該多提供幼兒與同齡孩子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在與他人交往中體驗到快樂,學會與同伴一起分享與合作。在此同時,家長要對幼兒在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家長與幼兒之間要建立和諧的關系,家長粗暴、冷漠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chǎn)生許多心理問題及行為障礙。
2.教師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的地方,作為教師應該為幼兒營造出一種溫暖、關愛、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自主的去與他人交往,從中也不要太多的干預,盡量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多一點交往機會,也因此可以觀察他們的交往行為,就是在過程需要的時候要教幼兒主動交往的方法。如: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跟別的幼兒一起分享,看到同伴要主動與他們打招呼,邀請同伴一起玩游戲等等。同時也可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因為愉快的交往經(jīng)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增強又會引發(fā)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如開展“主題活動”、“親子活動”、“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相互交談和對話,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熱情、積極性、主動性,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有這么多的好朋友,大家在一起開心,這樣逐漸的培養(yǎng)了幼兒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
3.家長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現(xiàn)在的社會有些家長都因繁忙,不能經(jīng)常陪伴在幼兒身邊,使幼兒漸漸失去了與人交往的能力。所以現(xiàn)在家長在閑暇時間要多多跟幼兒接觸,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正想法,也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去公園等地方,從中去鼓勵幼兒要不斷的適應新環(huán)境,多與他人接觸。然而,正是在家長營造的這種寬松和諧、自由的交往環(huán)境下,讓幼兒進一步的提高了社會性的交往能力。
(二)為幼兒樹立榜樣,激發(fā)幼兒交往的興趣
1.根據(jù)幼兒模仿能力,培養(yǎng)交往能力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為了給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家長也要以自身作為榜樣,當然讓幼兒學會交往,家長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幼兒的同伴來家里做客時,家長要熱情的接待去接待他們,也可以進行簡單的談話,等客人走時,要有禮貌的送別,歡迎下次再來。這樣做出實質(zhì)的表率,使幼兒在潛意識中受到了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同時家長也要給予幼兒交往的機會。如:讓幼兒請同伴來家里做客,過程中鼓勵幼兒主動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讓幼兒有意識的去學著有禮貌的跟別人打招呼等等。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兒在交往中學習禮貌待人,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許多社會交往的技能和許多本領。
2.發(fā)揮教師在幼兒交往中的作用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教師的行為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所以教師與教師之間一定要互相配合,和睦相處,幼兒需要看到教師和同事、父母之間相互尊重和積極的交往。因為成人間的適宜交往能提升幼兒對成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也給幼兒提供了一種有禮貌的交流模式。另外幼兒交往的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對能較高地與同伴交往的幼兒,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用贊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對幼兒親切點頭等,都是激發(fā)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當然也可以讓幼兒在觀察中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從中有意識的去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三)運用角色游戲強化幼兒的社會交往意識和社會角色規(guī)范,提高交往能力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里,進行角色游戲都是根據(jù)幼兒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意愿,模仿成人勞動和交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這樣一種是可以讓幼兒自身得到教育,自己培養(yǎng)自己,學會承擔一種自我教育的活動。然而,無論在哪里,教師和家長讓幼兒通過角色表演,可以體會到各種人不同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同時也可以進行游戲角色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伙伴合作相處的快樂情感,從而,學會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幼兒在角色表演中表現(xiàn)出來的角色行為是幼兒對社會角色規(guī)范的認同,而且通過角色模仿,不但強化交往意識和角色規(guī)范,并且有些活動會自覺的遷移到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中。因此,必須十分注意通過角色表演或游戲來對幼兒的交往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四)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進一步增強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應該不斷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打破班級和幼兒園的界限。幼兒園可以開展大小的聯(lián)誼活動,還可以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們進行交往。如組織幼兒去春游,組織幼兒參觀商店、超市等,鍛煉幼兒實際交往的能力。然而家長也應該經(jīng)常帶幼兒外出散步,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從中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的生活,做一個樂于助人且富有愛心的人。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種堅持的精神。當然,每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要與他人建立好人際關系。交往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只有通過交往,人們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xié)調(diào)好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共同的目的,所以我相信通過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共同努力,總會改變幼兒的行為習慣,從而讓他們自己找到與人交往的良好途徑,讓他們在生活中交到更多的伙伴,知道與人交往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霍力巖.幼兒的交往.華夏出版社,1994.
[2]韓進之.兒童個性發(fā)展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趙執(zhí)平.怎樣教育獨生子女.新時代出版社,1998,6.
[4]徐明.幼兒社會教育.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5]葉敬忠,李小云.社會發(fā)展中的幼兒參與.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6]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