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霄羿
摘要:中國和歐盟是世界兩大重要的經濟體。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中歐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然而由于中國在WTO中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成為歐盟反傾銷的主要對象,中歐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升級,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雙邊貿易關系。本文對當前歐盟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對中國在WTO“替代國”即將無條件終止的新形勢下,歐盟能否如期履約,提出應對策略,以期中歐盟貿易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歐盟 反對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現狀及對策
一、市場經濟地概念及我國處于非市場經濟地位的緣由
市場經濟地位(MES)屬于經濟學范疇,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程度,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
中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樣,在社會主義建立初期,基于當時國情,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正是由于中國曾經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背景,使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歐盟和美國等經濟休擔心中國出口產品會給其本國產業(yè)帶來沖擊,以此為說詞,堅持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提出在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時采用“替代國”的方法計算生產成本,并且設定了15年的期限,簽入《中國入世議定書》。入世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努力爭取獲得市場經濟地位,1998年歐盟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劃掉,將中國列入“轉型國家”名單,但是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非市場經濟地位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我國成為國際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這種極不合理的規(guī)則設定,將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中國在入世15年后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目前距失效日只有半年之久,及時梳理與研究歐盟長期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爭取主動,預防不測,有著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對我國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直接影響
非市場經濟地位是我國遭受頻繁的反傾銷的主要源頭。而歐盟在對我國出口的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時,選擇的“替代國”,大多是一些制造業(yè)小國或新興市場,和中國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背景相去甚遠,導致中國輸出歐盟產品價格看上去像傾銷,被征收較高幅度的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近年來,國外對華反傾銷調查在數量、頻率、發(fā)起國(地區(qū))、產品種類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擴散效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反傾銷領域的最大受害國,頻繁的反傾銷調查對中國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間接影響
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貿易的傳導效應使出口貿易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國內出口企業(yè)自身的發(fā)展,還關聯到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從而影響我國國內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疤娲鷩笔埂爸袊臁鄙唐吩诜磧A銷應訴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成為中國企業(yè)敗訴的主要原因,造成我國近年來在反傾銷案件中敗訴率高居不下;同時由于我國企業(yè)勝訴比例低,客觀上又進一步刺激某些國家對中國產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之訴訟,借反傾銷之名,行各國的貿易保護和貿易歧視之實,抑制和束縛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產生的活力,影響了我國經濟體對海外市場的開拓。
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已得到80多個國家的“提前承認”,但尚未獲得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fā)達經濟體認可。最近,我國謀求歐盟“按時承認”的努力遭遇堅冰,從歐盟內部看,關于此問題的復雜政治博弈涉及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政治主體和不同利益集團,而歐委會的決定必須得到歐盟理事會、所有成員國議會和歐洲議會的認可,關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名實之爭則可能演變?yōu)殡p邊層面的一個長期問題。目前來看,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獲得,并非到了期限就能簡單“自動獲得”。條文本身的模糊陷阱可能帶來一些不確定性,而歐盟在相關問題上的立法程序也使問題更加復雜。
三、新形勢下我國應對歐盟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對策
(一)中國要積極應對《認定書》第15條終止后反傾銷新形勢
與15年前相比,我國經濟實際運行情況已有很大改變,我國經濟活動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適用期終止,將給我國相關行業(yè)和企業(yè)帶來實質性利好,出口企業(yè)將獲得公正待遇,可以通過價格優(yōu)勢贏得國外市場,穩(wěn)定出口預期,獲得相應的貿易利益。但從目前形勢看,第15條到期并不意味著現階段我國出口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時面臨的問題會全部迎刃而解,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有所松懈,終止后的實際情況會怎樣,歐盟能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面對《認定書》第15條無條件終止的新形勢,我們要認真研判和相應的頂層思考,要關注歐盟在反傾銷規(guī)則及實際行動中可能的變化和動向,防止其做法造成不良的示范及惡劣的影響;警惕歐盟成員在2016年后變反傾銷轉而主要依靠反補貼的方式應對中國的貿易出口;關注歐盟各成員國議會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認定的立法動態(tài)。我國要系統(tǒng)地探究第15條的合理解釋,關注WTO對該問題最新的司法裁判;充分預判2016年后可能面臨的貿易爭議,從WTO立法和司法、跨國訴訟等層面探討可能的應對路徑,做好第15條到期后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銜接工作和適應工作,以有效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
(二)繼續(xù)推進市場化改革,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體制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成為自主經營的經濟實體。但與此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若以嚴格的標準審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fā)育程度,的確與歐盟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中國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資源配置呈現扭曲,一些國有企業(yè)依然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yōu)勢,這些都是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認真審視和客觀對待,加快市場化發(fā)展和改革步伐,進步梳理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形成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徹底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yè)壟斷,著力清除市場壁壘,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平等交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建立以行業(yè)協(xié)會為主導的新型反傾銷管理模式
在目前的反傾銷案例中,我國基本上是采用政府為主導的模式,政府通過政治利益交換為出口企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進出口環(huán)境。這種做法與歐盟主張的完全市場經濟模式存在一定的沖突,使得反傾銷更多時候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慮,也給了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仍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印象。
我國的反傾銷調查機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而行業(yè)協(xié)會在我國是近年才開始參與到反傾銷調查中來。作為企業(yè)聯合體的行業(yè)協(xié)會,對市場的行為把握會更精準。我國要逐步建立以行業(yè)協(xié)會為主導的新型反傾銷管理模式,引導行會和企業(yè)在反傾銷調查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使企業(yè)和行會能夠及時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自主調節(jié)在市場中的行為。這種新型反傾銷管理模式還有利于保障現有各部分社會分工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以最小的投入,優(yōu)化資源配置,幫助企業(yè)和政府參與反傾銷訴訟,降低訴訟成本,節(jié)約社會資源。
(四)繼續(xù)提高應訴能力,完善反傾銷應對體系
2016年5月12日,歐洲議會546票贊成、28票反對、7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份非立法性決議,宣布反對中國“自動獲得世界貿易組織下的市場經濟地位”。雖然,這份決議是非立法性的,沒有強制約束力。但是可以看出圍繞著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輪博弈正式開始,中國政府則要堅持長期做好反傾銷應對工作。
我國部分中小型企業(yè)在反傾銷應訴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財力不足而放棄應訴的權力等相關問題,我國要完善反傾銷應對體系,設立專項基金,緩解企業(yè)應
資金困難,積極應對反傾銷起訴,從而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同時我國要及時把握反傾銷動態(tài),建立健全的反傾銷的預警機制,加快培養(yǎng)具有應對風險前瞻能力的反傾銷專業(yè)人才,在我國企業(yè)剛開始被歐盟反傾銷立案時,就能做好相應的準備,制定出對策,提高應訴成功率。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6%,與此同時,中歐之間的日貿易額超過10億歐元,我國成為歐盟眾多企業(yè)獲得利潤的主要來源。伴隨著“落日條款”即將生效,中國政府要敦促歐盟嚴格從法律和事實的角度做出客觀評估,而不是施以粗暴的貿易保護主義,要通過談判協(xié)商和正常博弈的方式解決中歐的貿易之爭,實現雙方的互利雙贏。